浅谈如何帮助学生构建图像思维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y_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提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要求,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应当重视学生的学习由“动手”向“动脑”的转变。本文通过研究图像思维的定义、优势,探讨教学过程中教师培养小学生图像思维的方式方法,从而实现激发学生兴趣,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教学思考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图像思维;启发式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们不仅要为学生动手操作创造机会,更应当重视由“动手”向“动脑”转变,切实促进学生由单纯的操作经验转向相关知识的深刻理解。促进学生的操作经验向知识转变,就需要构建学生的图像思维。学生的图像思维是最具有个性和神采的,我们应该如何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地图像思维?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和课堂实践进行了思考。
  一、图像思维的定义
  图像思维是指在进行记忆、思考、推理时,利用客观的图形、图像与相关信息进行关联、映射,把推理、计算的过程转变为图像的变换过程。由于小学数学的学科特征以及儿童的心理特点,图像思维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运用具有必然性。图像思维不仅能促进学生对概念的全面理解,使复杂的数学问题形象化,而且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创造力。
  二、圖像思维的优势
  史宁中教授在《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一书中指出:数学思想可以归纳为三方面的内容,可以用六个字表达:抽象、推理、模型。
  那么,图像思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究竟有哪些优势呢?
  有助于打开想象空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思维方式或者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为学生提供表达和交流的平台,增加课堂表达的机会,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
  当学生遇到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小学生往往无法通过简单的逻辑思维处理问题,此时往往可以借助图像思维解决问题。图形的直观性,不仅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找到问题的关键,理清思维的脉络,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
  三、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图像思维
  1.实物关联,化抽象为直观。在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应加强概念、法则、定律等形成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学生形成全面、丰富的图像思维的重要途径。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学习时会感到比较困难,在教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或者课堂动手活动,采用多次感知、全面体验的方法,把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直观形象的数学知识,形成全面、直观、概括的认知图像。
  例:学生认识长方形:①指认熟知的实物,从中找出有关长方形的共同特征:相对的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告知学生长方形的定义,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发现并指出长方形的物体;②帮助学生确认正确的有长方形特征的物体,并指出非长方形特征的物体的原因,巩固学生的认知;③拿出数学课本,看其封面让学生确认是否是长方形。
  2.设计问题,不断启发式教学。小学生的独立性较差,往往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和挖掘学生的潜力。为了使学生准确、透彻地理解知识点,教师要精心设计大量的问题,不断地示范、引导,从而启发学生在大脑中建立与数学知识本质特征相关的正确图像,减少无关因素对大脑构建图像的影响。
  示例1:[12+14+18+116+132+164=?]
  (1)学生纷纷拿出纸笔演算,给出不同计算方式,学生展示白板:
  学生1:
  [12]+[14]+[18]+[116]+[132]+[164]=([24]+[14])+([216]+[116])+([264]+[164])=[34]+[316]+[364]=[1216]+[316]+[364]=[1516]+[364]=[6064]+[364]=[6364]
  学生2:
  [12]+[14]+[18]+[116]+[132]+[164]=[3264]+[1664]+[864]+[464]+[264]+[164]=[6364]
  (2)教师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根据题目进行折叠、标注,很简洁地找出答案,附图如下:
  此题借助图形转化成[12+14+18+116+132+164=1-164=6364]
  [[12] [14] [18] [116] [132] [164] [164] ]
  示例2:教学乘法分配律时,可借助长方形图形的剪拼,轻松地理解,快捷地进行运用,如:
  (1)23×17+7×17=(23+7)×17=510
  (2)45×25-45×15=45×(25-15)=45×10=450
  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思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式教学注重展现知识的发生过程,通过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形成对知识的全面认知,进而构筑整体图像,同时,在教学中,要通过联想和类比,加强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图像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图像思维因其明显的时代特征,深刻地影响着人的思维方式。我们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同时,也要关注对图像思维的挖掘和培养,充分发挥它对小学数学学习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更好地学好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武友松.图像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及培养[J].湖南教育,2008:(10).
  [2]黄昌炉.小学数学图形教学探讨[J].数学教学,2009:(6).
  [3]苏陈林.构建知识网络促进数学理解[J].小学数学研究杂志,2017:(7).
  [4]黄芬,李连华.从“动手”到“动脑”[J].小学数学研究,2017:(3).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作业的设计,不能局限于课内内容,拘泥于课本知识,不能把书面作业作为唯一的形式,而应注重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及独立人格培养的作业类型或形式。因此语文作业的布置既要达到巩固学生基础,又要激起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功效。  关键词:语文作业;有效;设计  《咸阳市中小学有效教学基本要求》指出“作业是课堂教学的
摘 要:本文分析了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提出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详细策略,最后指出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实践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它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模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高效地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创造
苹果斑点落叶病(Alternaria alternata f. sp. mali)已经成为我国苹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在我国大部分苹果产区均有发生,严重影响苹果产量和品质。本研究通过分离、筛选对苹果
摘 要:近年来新课改进程不断推进,教学模式及方法愈加多元化和个性化,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兴模式在教育领域也得到了广泛运用。初中英语教学目标旨在于培养学生了解英语基础知识,掌握实践运用技能,建立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及能力。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及目的。  关键词: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  学校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在系统教育过程中提升人才综合素养,增强其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极为必要。
食线虫担子菌的研究始于1941年Drechsler建立毒虫霉属(Nematoctonus),该类真菌以捕食和内寄生的方式作用于线虫。本论文就部分食线虫担子菌生物防治效果、生物学特性及毛头鬼
摘 要:本研究采用选择反应时范式以及注意提示范式来分析:不同情绪状态下,选择性注意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显示,不同情绪状态下选择性注意存在差异,积极情绪下选择性注意反应时较消极情绪长;情绪有效提示下选择反应时较无效提示短。  关键词:情绪;选择性注意;反应时  注意的过滤器理论和资源限制理提出注意的容量是有限的,人脑无法加工全部信息,只能从众多刺激信息中选择感兴趣的、重要的信息作为进一步信息加工的对象
摘 要: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为了有效构建更加系统化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师要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保证交流效果的最优化,顺应课程改革的实际需求,将素质教育作为根本支点,满足教学要求。本文对高中数学互动交流教学方法应用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进行了简要分析,并结合案例对高中数学互动交流教学方法的应用流程进行统筹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互动交流;教学方法  一、高中数学互动交流教学方法应用的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被各行各业广泛应用。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数学复习课也可以提高数学教学效率,而且数学作为高中的重要课程,对于学生的各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但是目前很多学校还不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来优化数学复习课堂。本文通过对现阶段高中数学复习课堂的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对于这互联网背景下如何优化高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实践进行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高中数学;复习课;优化教学实践
摘 要:书面表达题是高考的最后一题,分数所占的比重较大,它的主要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书面交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学生所写的文章全面地反映了他们掌握的语法知识、词汇知识、遣词造句和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因此,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英语写作;写作问题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是为达到一定的写作目标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它是写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