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习,决不是旧知识的简单的再现和机械的重复,而是知识升华的重要过程。它是在温故的基础上“知新”。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从而使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等得到飞跃发展的一个过程。由于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中考物理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了首位。不少学生认为物理好学不好考,经常是一听就懂一考就错,很难得高分。到底如何复习才好呢?许多学生感到棘手。我通过对近几年中考物理命题趋势的分析,认为学生们在复习时着重要做到以下“七到位”,就能很好地提高对中考物理的应试能力。
一、夯实基础,阅读课本要到位
课本是学习之本,也是考试之本。不管考题如何变化,都不会超出课本的范围。物理课本里蕴藏着大量的命题素材,一段精彩的文字、一幅不起眼的插图、一个演示实验……都可以转化成一道靓丽的中考题。所以,在复习时一定要把课本放在首位。落实课本主要是在认真阅读课本的前提下落实以下几点:
1.落实课本的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定律和原理等,它们是物理学的精髓,也是解决所有物理问题的理论基础。复习基础知识切忌一知半解,一定要脚踏实地充分夯实。以复习密度为例,通过复习就应该知道密度概念的引出、密度的定义、密度的单位、密度的特性、密度的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密度表、密度的测定、密度的计算和利用密度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等。
2.落实课本特意精心设置的各个栏目。如许多节前的开头利用彩图、现象或实验提出的问题,安排在节里的“动手做”,许多节后提供思考、讨论的“自我评价”等都是中考命题素材,要对它们引起足够的重视。
3.落实课本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如电学知识块涉及的各章节是章章相连节节相扣,形成了知识链;力学知识块各章节的共同特点就是离不开研究对象的确定、力的分析和运动状态的分析等。
总之,读通了课本,学到的物理知识就结成了网络;读通了课本,就可以居高临下,举一反三;读通了课本,就能够从容应对各种试题。
二、注意实验细节,实验技能要到位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们学到的物理知识主要是在物理课本上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和思索得来的。在涉及实验技能的总复习中,主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1.学过哪些基本的测量仪器,明确它们的构造、用途、量程、分度值、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教师做过哪些演示实验,观察过哪些现象,引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最后得到了什么结论。
3.学生做过哪些探究实验,明确它们的目的、原理、器材、方法、步骤、现象和结论。还要考虑如果这些实验中缺少某个器材或者某个器材的规格不符合要求,能够更换别的器材或者对某个器材进行改进,来完成实验。
4.学生们除了会利用实验室的仪器做实验外,还要会利用身边易得的器材因陋就简地设计实验,完成实验任务。
三、深入生活实际,身边的物理知识要到位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生们学习物理,根本不能脱离实际,要关注生产、生活、社会和自然中的物理。一般情况下,中考物理命题的素材更多的是来源于大家熟悉的生活和日常用品,因此注意身边的物理在总复习中尤为重要。
1.校园中的物理。比如教室有九盏照明灯却只有三个开关,它们是怎样连接的,你能画出电路图吗?日光灯为什么比白炽灯节能?等等。
2.家庭中的物理。比如烧开水壶嘴为什么冒白气?饮水机、电饭煲的内部结构有什么特点?等等。
3.马路上的物理。比如路口旁边树立的交通标志牌它的意义是什么?小车前排的驾乘员为什么要系安全带?等等。
4.生产生活中的物理。比如为什么鞋底下面都有花纹?夏天在水里游泳,为什么上岸后才觉得比水里冷?等等。
5.自然中的物理。比如雷电是怎样产生的?雨、雪、冰、雹、霜、 露是怎样形成的?天空为什么会出现彩虹?等等。
四、综合能力训练要到位
在中考中我们除了必须掌握应了解的物理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在中考复习中也必须落实到位。解答好物理问题只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要培养各种综合能力,就必须在复习中着重培养阅读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动手实验能力、观察能力、计算能力、作图能力、提问题的能力、信息收集及处理的能力、模仿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提高任何一种能力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要在总复习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多次强化训练,才能逐步提高。作为教师就应做到以下几点:
1.做好教材习题的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对教材习进行从不同角度的联想、纵横延伸,达到以点串线和运用全面知识的目的。培养学生的解题技能和巧,使学生通过处理一个问题掌握解决一串问题的要领,即做到闻一知十。
2.精选例题,着眼于深化概念,综合前后的知识内容,如电学综合、力学综合、电热综合等。
3.建议每个学生自己提出疑点、难点,并且让疑难点在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交流,使每个学生能有意无意地踏遍知识点的每个角落,教师从中选出大家的共同疑难点进行评讲,这对提高综合能力有很大帮助。
五、关心国际国内时事,前沿科技、热点问题要到位
每年中考物理热点问题虽然考的内容不多,但学生们在考试中失分的却很多。因此,在中考复习时要对当前热点问题中的物理问题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考试时才会遇事不慌。比如火箭的发射、中国奥运会、沙尘暴、中国的探月工程、中国的三峡电站建设、德国未来的太阳城、纳米技术、太平洋海啸等一些物理知识,在平时都要作一些必要的积累。
六、建立错误档案要到位
在教师讲评题目时,认真的学生可能会把错题的正确解答写在原题的旁边,而马虎的学生可能只是听一次,很快又遗忘,即使写在原题旁边的也可能没有再回头的复习习惯。如果采用以下方法,可以收到较好效果。
1.让学生将考试和练习中的错误用红笔记录在案,并总结归纳产生错误的原因,查找相关的知识漏洞。
2.把做过的试卷按复习顺序装订好,并标出页码。
3.及时回头看定期看做过的习题,对做错的习题及时反馈,这样才能及时补缺补漏,防止犯过的错误重复再犯。
七、心理调整要到位
经过一段复习,学生的应试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在临考前学生心理很不稳定。中考毕竟是初中学生所经历的第一次大型考试,它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和命运,再加上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造成学生考前的焦虑心理,甚至出现各种疾病等现象。因此在复习阶段教师要积极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做好学生的心理调控工作,多鼓励学生,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教师不可对学生过多地指责与批评。对一些心理脆弱的学生可进行单独谈话,有效进行心理辅导,使得学生保持一种最佳的状态来应考。
一、夯实基础,阅读课本要到位
课本是学习之本,也是考试之本。不管考题如何变化,都不会超出课本的范围。物理课本里蕴藏着大量的命题素材,一段精彩的文字、一幅不起眼的插图、一个演示实验……都可以转化成一道靓丽的中考题。所以,在复习时一定要把课本放在首位。落实课本主要是在认真阅读课本的前提下落实以下几点:
1.落实课本的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定律和原理等,它们是物理学的精髓,也是解决所有物理问题的理论基础。复习基础知识切忌一知半解,一定要脚踏实地充分夯实。以复习密度为例,通过复习就应该知道密度概念的引出、密度的定义、密度的单位、密度的特性、密度的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密度表、密度的测定、密度的计算和利用密度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等。
2.落实课本特意精心设置的各个栏目。如许多节前的开头利用彩图、现象或实验提出的问题,安排在节里的“动手做”,许多节后提供思考、讨论的“自我评价”等都是中考命题素材,要对它们引起足够的重视。
3.落实课本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如电学知识块涉及的各章节是章章相连节节相扣,形成了知识链;力学知识块各章节的共同特点就是离不开研究对象的确定、力的分析和运动状态的分析等。
总之,读通了课本,学到的物理知识就结成了网络;读通了课本,就可以居高临下,举一反三;读通了课本,就能够从容应对各种试题。
二、注意实验细节,实验技能要到位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们学到的物理知识主要是在物理课本上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和思索得来的。在涉及实验技能的总复习中,主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1.学过哪些基本的测量仪器,明确它们的构造、用途、量程、分度值、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教师做过哪些演示实验,观察过哪些现象,引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最后得到了什么结论。
3.学生做过哪些探究实验,明确它们的目的、原理、器材、方法、步骤、现象和结论。还要考虑如果这些实验中缺少某个器材或者某个器材的规格不符合要求,能够更换别的器材或者对某个器材进行改进,来完成实验。
4.学生们除了会利用实验室的仪器做实验外,还要会利用身边易得的器材因陋就简地设计实验,完成实验任务。
三、深入生活实际,身边的物理知识要到位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生们学习物理,根本不能脱离实际,要关注生产、生活、社会和自然中的物理。一般情况下,中考物理命题的素材更多的是来源于大家熟悉的生活和日常用品,因此注意身边的物理在总复习中尤为重要。
1.校园中的物理。比如教室有九盏照明灯却只有三个开关,它们是怎样连接的,你能画出电路图吗?日光灯为什么比白炽灯节能?等等。
2.家庭中的物理。比如烧开水壶嘴为什么冒白气?饮水机、电饭煲的内部结构有什么特点?等等。
3.马路上的物理。比如路口旁边树立的交通标志牌它的意义是什么?小车前排的驾乘员为什么要系安全带?等等。
4.生产生活中的物理。比如为什么鞋底下面都有花纹?夏天在水里游泳,为什么上岸后才觉得比水里冷?等等。
5.自然中的物理。比如雷电是怎样产生的?雨、雪、冰、雹、霜、 露是怎样形成的?天空为什么会出现彩虹?等等。
四、综合能力训练要到位
在中考中我们除了必须掌握应了解的物理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在中考复习中也必须落实到位。解答好物理问题只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要培养各种综合能力,就必须在复习中着重培养阅读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动手实验能力、观察能力、计算能力、作图能力、提问题的能力、信息收集及处理的能力、模仿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提高任何一种能力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要在总复习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多次强化训练,才能逐步提高。作为教师就应做到以下几点:
1.做好教材习题的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对教材习进行从不同角度的联想、纵横延伸,达到以点串线和运用全面知识的目的。培养学生的解题技能和巧,使学生通过处理一个问题掌握解决一串问题的要领,即做到闻一知十。
2.精选例题,着眼于深化概念,综合前后的知识内容,如电学综合、力学综合、电热综合等。
3.建议每个学生自己提出疑点、难点,并且让疑难点在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交流,使每个学生能有意无意地踏遍知识点的每个角落,教师从中选出大家的共同疑难点进行评讲,这对提高综合能力有很大帮助。
五、关心国际国内时事,前沿科技、热点问题要到位
每年中考物理热点问题虽然考的内容不多,但学生们在考试中失分的却很多。因此,在中考复习时要对当前热点问题中的物理问题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考试时才会遇事不慌。比如火箭的发射、中国奥运会、沙尘暴、中国的探月工程、中国的三峡电站建设、德国未来的太阳城、纳米技术、太平洋海啸等一些物理知识,在平时都要作一些必要的积累。
六、建立错误档案要到位
在教师讲评题目时,认真的学生可能会把错题的正确解答写在原题的旁边,而马虎的学生可能只是听一次,很快又遗忘,即使写在原题旁边的也可能没有再回头的复习习惯。如果采用以下方法,可以收到较好效果。
1.让学生将考试和练习中的错误用红笔记录在案,并总结归纳产生错误的原因,查找相关的知识漏洞。
2.把做过的试卷按复习顺序装订好,并标出页码。
3.及时回头看定期看做过的习题,对做错的习题及时反馈,这样才能及时补缺补漏,防止犯过的错误重复再犯。
七、心理调整要到位
经过一段复习,学生的应试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在临考前学生心理很不稳定。中考毕竟是初中学生所经历的第一次大型考试,它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和命运,再加上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造成学生考前的焦虑心理,甚至出现各种疾病等现象。因此在复习阶段教师要积极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做好学生的心理调控工作,多鼓励学生,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教师不可对学生过多地指责与批评。对一些心理脆弱的学生可进行单独谈话,有效进行心理辅导,使得学生保持一种最佳的状态来应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