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在大学生团体心理训练中的运用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05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合大学生团体心理训练的优势和功能,根据音乐在人类健康与心理治疗中的作用与发展,将音乐运用于大学生团体心理训练中,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有助于更好地提升团体心理训练的效果,并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式方法.针对音乐在大学生团体心理训练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音乐心理健康功效普及、加强师资建设、加强音乐心理训练技术区分等措施,更好地发挥音乐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效用.
其他文献
“愤怒”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心理活动当中,是人类最基本的情绪,具有极为丰富的象征性含义.通过对英汉愤怒情绪隐喻表达的对比分析发现,两种语言在隐喻表达上存同存异,其相似性体现在二者都以火和自然灾害作为喻体,差异性体现在英语常用“红”色和沸腾液体来隐喻愤怒,汉语常用“气”和身体部位来隐喻愤怒,其在愤怒情绪隐喻喻体选择上的差异受不同认知习惯和地域文化的影响.
指称论的开端要追溯到远古时期语言的产生,人类社会区分人与动物的最大标志就是文字语言的产生.早在公元前400年,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语言与物体本质提出了疑问,此时的哲学对于指称、意义还处在混沌状态,众多哲学家对物质本质及其意义进行不断的探索.直到19世纪末期,弗雷格指出了意象、指称、意义的区别.20世纪初期,罗素的《论指谓》提出了鲜明的摹状词理论,意于解决困扰上千年之久的存在悖论.50年后,斯特劳森就罗素的指称论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就日常用语的指称论结合实际使用语境才有其意义.指称论的发展对分析哲学
立足于宋代新儒学的起源和发展,分析其思想内核,针对新儒学对茶文化发展的影响,探讨茶文化和儒学思想的协同发展,主要表现在茶品雅韵与文人风雅的融合、茶艺静心与儒学思辨的融合、煮茶品茶与权势身份的融合.在研究中将茶文化与新儒学思想相关联,旨在通过茶文化所体现的意境,探索新儒学思想对“人”的价值的探索,以提升对我国茶文化发展历史的了解和认知,从而推动我国茶文化的长足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对于塑造人的道德品质和精神世界有着很大的影响,其中先秦儒家“义以为上”“重义轻利”等义利观思想在我国哲学和伦理思想史上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蕴含极大的教育价值.正确认识和借鉴传承先秦儒家的义利观,吸取其当代价值,有利于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有利于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有利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接受和发布信息的主要平台.新媒体便捷、受众面广等优势,使传统的电视媒体的受众群体发生变化,传播理念受到冲击,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基于此,应结合新的形势,明确融合创新的思路,依托本土资源优势,走多元发展道路,同时建设融媒体中心,创新产业的业态,加强全媒体人才队伍建设,以实现地方电视台媒体融合发展.
近年来,商家回复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鉴于目前国内研究大部分都是从经济学服务补救视角研究商家回复,缺乏从人际语用学角度的关注研究.因此,基于人际关系管理理论,研究采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12找出了京东商家在回复网购差评时使用的20种人际关系管理策略,发现他们是通过管理消费者的面子、社会权利与义务及互动目标来管理商客关系的.这不仅丰富了语言学研究,还为客服话术沟通提供有效参考.
大学生创业教育虽然在大学中贯穿开展,但是由于社会经验和实践等方面存在的先天不足,大学生创业往往难以成功.个人特质是人格在个体中的体现并贯穿于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在创业之前大学生有必要了解个人的性格特点和精神气质,并根据需要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相关欠缺精神品格的培养和塑造,这对于提高创业成功率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现代化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教师团队专业素养有待提高、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过于形式化、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等情况.以中北大学为例,提出运用神话心理剧、ABC理论、沙盘游戏疗法等策略,帮助高校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进一步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从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通过创建《三体》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根据戚雨村教授对文化的分类标准,研究发现《三体》中共有本源概念376条,其中精神文化类253条,制度习俗类86条,物质文化类37条.译者刘宇昆在翻译不同类别的本源概念时选择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存在一定差别,但整体的翻译模式呈现出“直译>意译>换译>省译=音译>合译”的倾向.
近年来,互联网发展迅速,作为网络原住民的“00后”大学生成为互联网的忠实使用者,随着“00后”大学生升入高校,高校的思政教育也面临着巨大的“互联网”冲击.辅导员在开展网络思政教育中应加强网络环境建设,通过培养学生树立教育主体意识,旗帜鲜明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提升思政教育的渗透力和感染力.为广大高校辅导员在网络时代针对“00后”,这一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生群体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