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组分协同效应的造纸厂固体废弃物热解特性研究

来源 :化工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c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明晰真实组分比例下实际造纸固废的热解特性以及组分间协同效应对热解行为的影响,通过人工分拣确定实际造纸固废的真实组分比例,进行了TG-FTIR和Py-GC/MS实验,并结合DG-DAEM动力学分析,系统地研究了组分协同效应对造纸固废热解行为及其主要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组分协同效应对实际造纸固废热解过程具有显著影响.组分协同效应不仅有利于造纸固废热解过程中挥发分的释放,还可以有效促进CH4小分子的生成.进一步的动力学分析表明,造纸固废混合样品热解过程中降解反应更占优势.此外,在不同温度下,混合样品主要液态热解产物分布中碳氢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实验值总是高于其理论值,而总的含氧组分的相对含量的实验值总是低于其理论值,混合样品组分间的协同效应有利于热解产物中含氧组分的脱氧以及向烃类产物的转化.
其他文献
ZIF-8/2-甲基咪唑-乙二醇-水浆液(ZIF-8浆液)可以高效低耗能地分离CO2.为了进一步评估ZIF-8浆液在填料塔中分离CO2的塔效率及能耗,使用Peng-Robinson(PR)状态方程,求出CO2和ZIF-8浆液的二元交互作用参数(kCO2),将二元交互作用参数和Aspen Plus软件进行关联,对CO2/N2多级吸收分离进行过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中试填料塔中,ZIF-8浆液仅需要5块理论塔板即可将CO2浓度由20%(mol)降低至2%(mol)以下,填料塔的塔板效率为25%.对中试分离CO
隔板塔是一种新型的精馏节能技术,但其优化设计属于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问题,优化求解困难.本文提出在线Kriging代理模型优化方法,将其应用于隔板塔年度总费用优化.与传统离线代理模型相比,本文方法采用少量的隔板塔严格模拟数据点,即可得到优化问题的最优解.计算表明,较传统离线代理模型,本文提出的在线代理模型显示了更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可以克服传统离线代理模型优化耗时、计算量大的缺点.
变压吸附技术是工业上生产高纯氢气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无法观察到塔内各组分在不同时刻的分布状态,因此借助模拟的手段来研究从投料至系统达到循环稳态期间各组分在塔内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而指导工艺改进是很有必要的.采用活性炭和5A分子筛为吸附剂,设计了八塔变压吸附工艺从蒸汽甲烷重整气中纯化氢气,模拟了变压吸附制氢开车过程,分析了开车过程中塔内各组分在吸附、顺放以及冲洗三个阶段以及循环稳态后吸附阶段瞬态吸附行为和塔内温度变化.结果表明,在吸附以及顺放等过程中重组分会随着循环周期向塔顶移动.这一现象
微流体技术良好的可控性为制备高通量的单分散性气泡或液滴提供了新的途径,气泡和液滴的流动行为因在材料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而受到关注.综述了近年来微通道内气泡和液滴自组织行为的研究进展.气泡或液滴自组织晶格具有周期性的流动特征,自组织行为受分散相体积分数、液滴或气泡尺寸、聚并效应和通道构型的影响.展望了气泡和液滴自组织行为研究过程中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为进一步的模拟和实验研究提供了参考.
利用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仪考察了1123~1223 K及10%~40%蒸汽分压(SP)条件下生物质半焦-水蒸气气化的反应特性并计算动力学.结果表明:升高温度和SP有利于缩短反应时间,提高产物(H2、CO和CO2)生成率及总C转化率.低温(1123 K)下,反应受SP影响较大,以H2最为明显,增幅达1.97倍;在1223 K、SP≥20%条件下,因受活性位点制约,SP对反应影响较小.随温度升高,CO/CO2体积产率比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在1123 K和1173 K下,随SP升高,CO/CO2的体积产率比值
以移动床活性焦烟气净化工艺运转中产生的磨损废活性焦(EAC)为原料制备羰基硫(COS)水解吸附材料,结合XRD、TG、BET、TPD、FTIR、SEM、XPS手段对EAC进行表征,发现磨损废焦具有发达的表面孔道结构与丰富的表面官能团,比表面积达445.38 m2/g.研究不同碱量改性及工艺参数对COS催化水解脱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下,负载0.450%NaOH时EAC催化剂活性最强,穿透硫容达126.58 mg/g.对反应后样品进行分析表明COS在废焦中主要以S存在,这种固硫方式增大了硫容量,为
基于流体动力学层流哈根-泊肃叶(Hagen-Poiseuille)定律,利用双毛细管法,对高密度空天动力燃料JP-10液态黏度进行实验测量,测温范围326.6~671.2 K,测量压力2.0、3.0、4.0 MPa,扩展相对不确定度2.88%~4.96%(置信因子k=2).通过纯物质环己烷动力黏度的测量,对实验系统进行了标定,实验结果与NIST数据库平均相对偏差在1.22%以内,最大相对偏差绝对值为2.04%,实验结果与推荐黏度值在2.0 MPa时平均相对偏差为1.25%,4.0 MPa时平均相对偏差为1
以磷酸铁锂(LFP)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在电子产品、电动汽车等领域应用广泛,但其能量密度仍有待提升以进一步满足不同场景应用需求.锂离子在正极孔隙电解液中的扩散过程是LFP锂离子电池性能的控制因素之一,通过优化电极孔隙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锂离子在电解质中的扩散阻力进而提升能量密度.采用准二维模型描述电池内部的传质电化学过程,考察了当锂离子电池正极孔隙存在梯度分布后对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影响及作用机理.通过对比孔隙率均匀分布和梯度分布的电池模拟结果,发现孔隙率的梯度分布能提高单位活性材料的利用率,提升电
化工过程中,掌握关键工艺参数的变化趋势对于消除潜在波动、维持工况稳定作用巨大.然而,传统的浅层静态模型很难对非线性和动态性显著的复杂序列数据进行精准预测.针对上述难题,提出一种深度预测模型TA-ConvBiLSTM,将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和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 term memory,BiLSTM)集成到统一框架内,使其不仅能在每个时间步上自动挖掘高维变量间的隐含关联,更能横跨所有时间步自适应提
流化床铁基载氧体辅助富氧燃烧下传统石英砂床料被铁基载氧体替代,铁基载氧体扩展了传统床料的“热载体”的功能,另承担了“氧载体”的角色,为调节炉内氧分布与煤燃烧过程匹配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在热重实验平台探究了10%O2/90%CO2气氛下分析纯Fe2O3、赤铁矿及钢渣三种铁基载氧体辅助无烟煤焦燃烧特性及动力学.结果表明,相较于纯无烟煤焦燃烧,铁基载氧体辅助燃烧下无烟煤焦的燃烧特性得到显著改善,其中燃烧速率提高29%以上,燃尽温度降低65℃以上,综合燃烧指数提升2倍以上,活化能与指前因子同步增加且表现出“补偿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