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参与课程评价的现实性研究

来源 :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45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采用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对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等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途径的一种活动。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主要是教育主管部门、教育专家对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师资力量、升学率、发展前景等进行评价;学校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成果、授课情况等进行评价;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校表现、思想道德品质等进行评价。评价主体单一、形式单一、过程简单。而学生作为最终的评价者,是评价主体,被排除在评价的门外。从而造成了评价结果的片面性,效果的不明确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评价主体趋向多元化,形式多样化,过程全面、客观、复杂化。一方面,有利于学校管理和教师教学的改进,学生学习的提高;另一方面,有利于完善评价内容,建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教师和学生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来,极大地提高了评价的水平和客观性。其中,学生的参与,更是有着关键和决定性的意义。
  一、学生参与课程评价的必要性
  学生是课程的直接参与者,理应成为课程评价的主体。过去的评价模式忽视了学生的评价功能和作用,忽视了学生评价积极性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改进学习和创新精神。新课程要求形成学生、教师、家长、学校、教育专家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
  (一)学生参与课程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学习的功能。首先,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一份有效的成绩测验可以为学生提供短期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所要学习的内容,并提供有关学习进步的反馈信息。其次,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和促进学习的迁移。课程评价可以引导学生朝向教学目标努力,因此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记忆和学习迁移。尤其是较高层次的学习目标,课程评价更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这些较复杂、深奥的学习内容,以弥补教学期望的效果。再次,可以促进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自我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可以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缺点和优劣势,明白哪些错误的观念需要更正以及哪些技能已达到熟练程度等评价的效果,以促进自我了解、自我认可,帮助学生作出最佳的学习决策或制定出最佳的学习计划等。
  (二)学生参与评价具有促进教师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水平的功能。学生是整个教学和管理过程的直接参与者,对教师的工作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因此,他们对教师的表现最有发言权。他们可以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风格、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课程设置是否科学、教师是否公平对待学生等方面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可以帮助教师认识到自身知识的不足,认识到成功的教学需要具备的技能和素质,认识到专业发展需要具有的能力和水平。教师在获得了学生评价的反馈信息后,秉承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可以及时地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成果等进行反思和改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各方面的能力。
  (三)学生参与评价具有促进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提升学校影响力的功能。学生是学校的被教育者和被管理者,是学校管理水平的直接体验者,也是对学校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的主体。他们是否获得了发展,发展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影响力的大小。学校应本着开放的精神,要求学生对学校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水平、管理方式、管理效果、办学水平、师资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中肯的、切实可行的建议。学生的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建议,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使学校学习先进、改进管理、完善体制,进而增强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学生参与课程评价的缺陷和不足
  学生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导向和教育作用,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从我国当前教育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参与课程评价在评价的目的、内容方法、环境等方面均存在诸多不足。
  1. 学生思维的不严密性。尽管大学生的思维水平相对于中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毕竟处于发展时期,存在着不成熟性。表现在:一是不善于有目的、有计划、有条理的进行思考,遇到问题,往往凭直觉经验进行判断,“想当然”的推理。不会立足于现实,立足于实际。随心所欲,敷衍了事。二是不会从多方面分析问题,抓不住事物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往往被个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形成一些片面的、肤浅的概念。三是认识事物不深刻,仅凭一时的兴趣或主张,对事物总是过早的下结论,结果往往造成认识的不理性。思维缺乏组织性和条理性,也缺乏广阔性和深刻性。因此,他们在参与课程评价时往往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只看表面,不看实质;只看结果,不看过程,造成评价结果的不科学性。于是,有些教师认为,学生缺乏必要的评价理论和技能,没有资格担任评价者也是这个原因。
  2. 学生评价的主观性。由于思维的不严密性,以及缺乏与教师、同学应有的沟通和交流,部分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存在主观随意性。他们根本没把课程评价当一回事,认为评价一个样,不评价还是一个样,与其得罪学校、得罪教师、得罪同学,不如都打高分或者缄口不言,甚至出现人云亦云的情况。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认识到课程评价的作用和真正意义,没有端正评价的态度,把评价只看成走过场的玩笑,在实际上使课程评价失去了本身的意义。
  3. 晕轮效应。由于受自身知识水平、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局限,学生常常以自己的好恶来评价学校和教师。对于喜欢的学校和教师,肯定一切;对于不喜欢的学校和教师,否定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评价结果的失真。
  4. 评价的内容和形式缺乏科学、合理性。过去的课程评价没有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内容偏重书本知识,评价方法单一,学生在评价中处于相对被动地位,评价中缺乏多方的交流和合作,使得评价的结果缺乏科学、合理性。
  尽管学生在课程评价中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但近年来,人们对学生尤其是对高年级学生评价能力的看法开始转变,相信学生能够对学校和教师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为追求课程评价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学校和教师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对评价的过程进行指导和规范,对不时出现的与评价目的相悖的错误和不足给予纠正。这不仅有助于学校改进管理,提高办学水平,而且还有助于教师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风格和教学效果,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责任编辑:闵之杰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目的:通过对黄褐斑临床路径的研究,初步建立一个合理、规范化的中西医结合综合诊疗方案;对该院路径组与非路径组的两组病人的病例进行临床对比,评估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从而明确实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民对教育的重视,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转为大众化。大学生和辅导员的角色特征也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本文提出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应用管理方格理论,以使工作更加有效。  一、管理方格理论  管理方格理论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行为科学家罗伯特·布莱克(RobertR. Blake)与简·莫顿(Jane S. Mouton)于1964年合著的《管理方格》(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新形势下,传统的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社会对于新时代的人才要求具有较为全面的素质。对于人才的培养,目前高校已经有一些开始进行
目前全国很多学校都全面推行了“新课改”教学模式,新的课程改革改变了传统课程的本质,一些新理念的提出,更是赋予其无穷的魅力。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师生“双主体”互动式课堂教学
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正全面推行新的课程改革工作。“新课改”不仅仅是对幼儿具体教学内容的简单更改,而是对整个幼教工作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方式、教育教学行为等进行系统性
周乾华,1976年2月出生于湖南洪江市。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师从周京新教授。作品入选中韩水墨交流展、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第二次新人新作展、2009年“巨人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就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可见,在我们具体的工作中,应当始终绷紧安全之弦,并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详
高校商业贿赂是教育腐败的表现,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伴随对高等教育资源的追求与高等教育资源无法满足的矛盾,人们从关切高等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到迁怒高校管理,高校商业贿赂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高校商业贿赂自律机制是高校反商业贿赂的重要内容,在高校治理商业贿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高校商业贿赂治理自律的功能  1. 自律是应对高校商业贿赂滋生与蔓延的重大举措  从高校商业贿赂的发生频率看,学校基
美国《财富》杂志图片总监米切尔·玛克娜莉女士曾说过:“在摄影表现上,我们不仅应该找到独特的个性化的视觉表现手法,还应该寻找镜头后面摄影师对拍摄内容的看法、观察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