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班风建设机制研究

来源 :电脑知识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k290014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高职院校不断扩招,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结构日趋多元。随着新媒体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入融合,不仅给高职院校带来了积极正向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消极负向的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带来的正向影响,规避负向影响,借助新媒体完善高职院校班风建设的实践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新媒体的特点和班风的重要性作为切入点,详细分析了新媒体推进班风建设的不同形式和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高职院校;班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35-0212-02
  自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日益融入人们的生活。2018年8月3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较2018年底增长2598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1.2%,较2018年底提升1.6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较2018年底增长2984万,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这一特点在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群体中尤为突出。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有效利用新媒体平台不断创新班风建设,进而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本文对新媒体对高职院校班风建设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进行理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进行高职院校班风建设进行了深入研究。
  1 新媒体的内涵
  关于“新媒体”的观点论述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被美国的P·戈尔德马克先生提出,他在其发表的一份商品企划中率先将“新媒体”这一概念应用到生活中,他指出新媒体是“用以指代和传统印刷媒介不同的、基于电波和图像传输技术的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介样态。”美国《连线》杂志认为:“所谓新媒体已经不再可能是任何一种特殊意义上的媒体形式,它在实质意义上已经演变成了一组数字信息,一种实现了‘所有人对所有人传播’的信息流,或者说是一种融合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特点的信息呈现方式。”本文认为:新媒体是相对于旧媒体而言逐渐产生并普及的新型媒体,它依托多种先进技术和不同形式的终端,呈现去中心化——再中心化的态势,为网民提供信息的互动数字传播平台。
  2 高职院校班风建设的作用
  2.1班风的定义
  班风,即班级风气,是指一个班级的整体面貌,是班级内隐性文化和外显性文化的共同体现。它是一个班级经过长期的教育积淀逐渐形成的行为风气。良好的班风不仅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专业技术和能力,还能促进班级凝聚力的有效增强。良好的班风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创造和谐进取、文明正向的班级氛围,有助于高职院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班级作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方位共同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2.2高职院校建设良好班风的现实意义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大学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间段。班级作为学生活动的最基本组织,班风的建设是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良好的班风能够促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高职院校班风建设要充分运用新媒体的优势作用,一方面通过新媒体平台,弘扬主旋律,使学生更加贴近时代脉搏,感受中华之崛起;另一方面充分运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互补作用,加强不同地区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促使学生在沟通与交流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帮助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建设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与时俱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作为一项隐性的学生工作,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近年来,随着大批独生子女作为大学生开始迈入高校校园和高职院校入学门槛的降低,学生的组成更加多元,学生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模式逐渐显现出部分学生自私自利、缺乏自我规范能力等特点。高职院校一方面要合理借助新媒体平台,因势利导,以班级为单位,帮助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引导大学生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建设,增强心理防御能力,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心理健康保障。
  3)缓解学生就创业方面的压力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其中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问题尤为突出。经调查研究,虽然学校方面已经提供就业宣传、岗位推荐、定点实习等,但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仍然对就业形势认知不足,就业意识不强,不能正确认清形势。因此,高校不仅要借助新媒体平台加强就创业工作的宣传力度,协助用人单位进行网上招聘面试,还应从每个班级抓起,鼓励学生在入学初期做好生涯规划,持续关注如“91job”等就业网站,组织学生定期进行班级讨论,为毕业后的就创业工作夯实基础,有效缓解学生就创业方面的压力。
  3 新媒体对高职院校班风建设的影响
  3.1新媒体对高职院校班风建设的正向影响
  1)加强了班风建设的效能
  新媒体是依托网络通讯技术对信息进行处理和传播的。相较于传统媒体如会议、报告等形式,新媒体的优势是信息的开放性。基于新媒体平台的班风建设具有内容广泛、种类丰富、平台多样等优势,学生不仅可以了解正在发布的信息,也可以查阅过去发布的信息。通过微博、微信、视频电话、抖音等平台,实时开展班级学生座谈会,远程视频班会等,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班风建设形式,使同学、师生之间能够随时随地共同探讨班级问题,极大地加强了班风建设的效能。
  2)提高了班风建设的自主性
  新媒体时代,班风建设不再是传统的面对面交流的形式,而是新型P2P模式。因此,班主任或其他任课老师可以轻易地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切实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实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从而使班风建设能够深入、细致的进行。新媒体平台可匿名这一特点还有助于学生将内心的负面情绪释放出来,缓解心理压力,最大限度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新媒体的互动性和自主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班风建设中去,成为自己班级班风建设的主体。   3.2新媒体对高职院校班风建设的负向影响
  1)班风建设环境更加复杂
  良好的班风是保障高职学生全方位综合性发展的前提。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主流是积极的,但不乏有人利用新媒体针对高职学生实施网络暴力和网络诈骗,向学生散步不健康、有违伦理道德的信息。虚拟世界的德育还没有形成系统稳定的模式,这对高职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等方面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也使班风建设的环境更加复杂。
  2)班风建设内容难以监管
  高职院校学生的理想信念关系到学生个人发展和学校整体发展。加强班风建设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进而推进学生个体发展和学校整体发展。新媒体的数字化和碎片化这一特点,使我们能够以更快的速度获得海量信息,也使信息内容不断增加。高职学生在浏览、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价值判断,其中有些价值观念是积极的、有些是消极的,这就为班风建设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4 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班风建设的实现机制
  4.1依托新媒体丰富班风建设内容
  随着新媒体的广泛使用,高职院校的班风建设日趋呈现出信息动态化、内容多样化的特点。高职院校班风建设应当紧密联系校风、学风建设,以校风带动班风、以学风促进班风,合理规划、科学布局,使高职院校班风建设得到最大程度的完善。高职院校不仅要建立学院网站,还应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根据各班级专业特点,开设主题公众号等微平台,将有用信息分门别类,做好班级信息统筹规划。同时,做好班级通知、报告等活动的宣传工作,将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班风建设中去,不断丰富班风建设的内容。
  4.2借助新媒体优化班风建设形式
  新媒体作为一个开放的互动平台,较之传统媒体以灌输为主的交流方式,极大地满足了高职院校学生信息、资源共享的诉求,同时也满足了学生自由、平等交流的渴求。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高职院校的班风建设不能完全脱离传统媒体,而是在此基础上结合新媒体的特点,优势互补,有计划、分步骤、多渠道的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起来,不断优化高职院校班风建设的形式,实现线上线下实时对接共同促进高职院校良好班风的建设。
  4.3利用新媒体完善班风建设队伍
  新媒体时代,为促进高职院校良好班风建设,必须要尽快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强、媒介素养高的专业师资队伍。首先,要优化工作人员的选聘标准,选用思想品性好、政治觉悟高、判断能力强的成员进行班风建设。其次,工作人员要结合新媒体的特点和高职院校班级特色,及时调整、与时俱进,不断加强新媒体运用的技能。最后,工作人员不仅要能够将学生最关心的最新的有效信息与之进行网上沟通交流,还要能够坚持“以生为本”,培养学生运用新媒体进行实践锻炼的能力,打造一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新型班风建设队伍。
  5 结束语
  新媒体时代所产生的“新”文化对高职院校班风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如何利用新媒体的优势特点推进高职院校良好班风建设已然亟待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只有不断丰富班风建设的内容、优化班风建设的形式、完善班风建设的队伍建设,与时代同步,与实际结合,才能够不断推进班风建设的顺利开展,最终实现高职院校的教育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高媛.培养良好的学风对高职学生成长的影响[J].法制博览,2015(11).
  [2]孟丹.新媒体条件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变革与创新[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8(4).
  [3]詹国兵.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班风系统化建设探索[J].科技经济导刊.2017(16).
  【通联编辑:梁书】
  收稿日期:2019-09-12
  基金项目:2019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媒体平台在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建設中的实践性探究》(项目编号:2019SJB731)阶段性研究成果;2019年度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基金项目《新媒体平台在职业院校“三全育人”体系构建中的创新与实践》(项目编号:69682)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吴惠玲(1991-),女,江苏盐城人,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辅导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大范围应用,与社会生活和各行各业实现了深度融合,这一方面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另一方面也带来严重的网络安全威胁。因此,为了有效应对这种威胁,很多技工院校专门开设了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课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良好教学效果,需要引入虚拟机技术,这种技术的应用能够降低教学设备投资,提高整体教学效率,促使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的顺利展开。  关键词:技工院校;虚拟机技
摘要:过程性评价是在学习过程中完成,它强调学习者适当的主体参与,是一个促进学习者发展的过程。过程性评价更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该文将以《数据结构》为例,介绍了一种实用的过程性评价的方案。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数据结构;大作业;学生参与评价  中图分类号:TP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33-0073-02  1概述  评价的目的主要是鞭策、促进和刺激学生的学习
在基于视觉的人群计数研究中,针对计数中人群存在遮挡和个体尺寸不确定问题,提出一种多通道特征重构密度图的计数算法。模型利用膨胀卷积网络对图像进行多尺度特征提取,提高模型的感知区域,增强模型对尺度敏感性;通过多通道融合浅层特征生成人群密度图,结合基于Earth-Mover距离的生成对抗机制提高模型精度。为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分别与主流方法在标准数据集ShanghaiTech、UCF-QNRF、UCF-C
摘要:考试的个性化最终体现在组卷的策略上。传统的组卷策略是根据教师预先输入的要求从题库中抽取相应的题目。这种情况下,每个学生拿到的试卷都是一样的,那么,考试的分数以及答题的情况就不能正确地反映出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也就不能给学生的学习做出正确的指导,考试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因此,本文从满足学生考试个性化的需求出发,浅析了考试模块中利用了Agent技术实现的考试系统结构,并结合改良的遗传算法,实现
社会在发展,人们对于家庭生活现代化及智能化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完善,物联网技术也早已在潜移默化间成了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于各种信息传感器,物联网技术将日常生活中原本单一的物件组合成了一个整体,进而构建起了一个相互关联的网络,该文从物联网技术及智能家居的概念出发,对该技术在智能家居发展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网络建设的逐步完善与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程度地促进了临床医疗的全面开放和远程计算机监护系统的运用。瘦课(Sooc)网创新创业学分认证云平台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云平台之一,也被逐渐的引入临床医学领域。这不仅有力促进远程教育的健康发展,也对医院健康远程计算机监护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该研究为了填补云平台在心血管疾病患者健康远程监护在线这一空白,搭建基于Sooc
摘要:互联网流量日益增加,各种视频流媒体流量集聚扩增,各个内容提供商、运营商、服务商,以及各种系统也都部署了适合自己不同需求的缓存设备,以适应大流量的访问,提高访问速度,降低访问延时,给用户以更快,更流畅,更好的感知和服务。同时系统的增加势必带来诸多的问题,本文以缓存系统的特性为例,简述了某些特定业务在谷歌内核浏览器上无法使用的现象,并结合抓包和码流分析原因,同时给出了临时和最终的解决方案。  关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信息类课程教学基本都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计算机实验室使用率不断提高。因此,将6S管理模式应用到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中,使计算机实验室工作环境整洁美观,方便教学,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6S;管理;计算机;实验室;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33-0071-02  1概述  在信息化发展背
摘要:该文介绍了区块链概念、分类及Fabric框架技术,分析了非学历在线教育之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给出了基于Fabric构建非学历在线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系统的设计和原型实现过程,对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区块链;在线教育;成果认证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35-0232-03  近两年,被金融市场“比
摘要:云服务是当代信息时代的热点产品,它通过其高性价比、高利用率、高可扩展性及高容错性等特点得到各个行业和领域的青睐。然而,国内仍有很多高校没有进行教育云的技术升级。该文通过探讨当前虚拟化技术存在的问题,结合高校业务需求分析了教育云建设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整合高校已有硬件与网络资源提出了一套基于docker技术建设教育云的低成本解决方案,对教育教学信息化云平台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