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提问,提高学习兴趣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ongjiang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的最高境界是享受,是让师生都能够在美好世界中感受到语文的诗情画意,在课堂中进行一次愉快的心灵之旅,而善于引导的教师,总能够在课堂开始、堂课之中和课堂结尾不断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用问题点燃学生的思维之火。所以“问题”就成了高效课堂的导火索。如何创造问题情境,让课堂充满趣味,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课堂问题的设置不是无章可循,随意提出的,课堂提问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相关教学内容,设置的一系列问题,向学生提出,以此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对所提出的问题得出结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而由于语文学科本质的特殊性,在语文课堂上更应该注意提出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学生也得不到相应的思维训练;如果提出的问题没有新意,每堂课都是相同的模式,学生也会慢慢生厌;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深奥,学生则找不到回答问题的突破口,这样的问题也是无效的。
  课堂上,有些教师总是很喜欢有激情的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解,有时学生似乎很有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之间提问、回答频率很高,可是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不大,原因是提出来的问题太过于形式,比如说口头禅的“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学生只是机械式的回答,得不到思维的训练;有时候课堂又显得特别沉闷,关键是问题提出来学生听着是一头雾水,不知道问题该从哪方面回答,最终在老师的自问自答中呈现出答案。比如在讲到波兰作家雅—伊瓦什凯维奇的《肖邦故园》的中邦故园对现实的影响时,直接抛出一个问题“经过时间的洗涤,肖邦故园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那么今天的肖邦故园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学生不理解肖邦故园在那个“简陋、朴素、清寒的小屋”中已发生着很多很多让人们精神得到享受,思想得到陶冶的故事,所以并不能从课文中找到关键的句子,在提示了课文中的重要段落后才能够发现答案,而也没有在根据现实中一些古迹的作用中得到引申。语文课堂上一个很明显的模式就是给课文划分段落,可是要是每节课都按着从头到尾的分析课文,会让学生在单调和呆板的文本解读中渐渐失去创新的活力。
  二、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教学课堂是一个提疑、解疑的过程,语文也不例外,完整的课堂上,学生能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更能在释疑的过程中体会思考的意义,思维得到开发和提升,课堂问题富有启发性、可思性、连贯性的提问能促进教与学、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使教学活动变得快乐、轻松,使课堂变得有效。
  1.问题的设置要达到师生互动,应该以较高起点和悬念激励学生思维作为切入点。这种切入点可以是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也可以是能引出重点、难点的问题。总之,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又紧张的气氛,并且很快进入课堂状态。比如在讲解《合欢树》的课堂教学中,导语部分引用的是合欢花的传说,在传说中,合欢树是苦情、痴情的象征,在引出课文时就提出来“在这片文章中,史铁生要用合欢树表达怎样的感情呢?”的问题,学生能够在刚接触课文的时候就明白本文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阅读课文会更有针对性。
  2.化难为易、化大为小,因人而异,随时调整,有层次感,步步为营,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比如在刘白羽先生的《长江三峡》中,问到“这篇课文有什么样的写作特色?”稍微弱一些的同学马上反问道什么是“写作特色”,而这时候如果能够把写作特色角度具体拿出来问,效果可能会更具有指向性,比如用了什么修辞,抒情方面有什么特色,在对比与《祖国山川颂》中开头的直接喊出来“我爱祖国”不同的是,这篇文章是借写游三峡的风光表达自己的爱国感情,属于借景抒情。比如在听另一位老师在上《肖邦故园》时,问为什么再写肖邦故园时,还提到了那座宫殿。学生很快答出来是与肖邦那个故园作对比,起到突出作用。但是老师追问道突出什么的时候,学生有的回答突出肖邦故园受到光辉的照耀或者某位神明的庇护。老师马上换一个问法,现在肖邦故园还存在,还成为了什么?学生立刻就能从后文中找到正确答案。
  3.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问,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问题的提出有时候是连环式的,当提出一个问题并得到顺利解决时,如果这个问题能够马上引出下一个问题,可以尝试性由学生自己提出。在上《我与地坛》时,分析地坛有什么特点,与“我”的相似点是什么,大家很快得出两者都是被社会遗弃或者被社会遗忘的,但是地坛荒芜但不衰败,而“我”残疾但不颓废。联系课文标题,很自然的,学生们会引申出“地坛对我用什么作用?”的问题,而这,也是这篇课文第一部分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学生参与了问题的提出,在解答时就更主动从文章中体会这种关系,感受地坛在帮“我”走出困境时所起到的作用,甚至再想到第二部分母亲对“我”成长的作用。
  4.问题的设置还应该上升到普遍性指导,让学生学会在问题中总结相似问题的共同点,形成一定的规律,对今后学生答题能够提供一定的指示性作用。还是在《长江三峡》中,运用了许多的诗歌、传说、故事和谚语,在散文中出现这样的引用现象,作用是什么?在分析的时候出了具体讲解在本文中这些引用的作用外,更可以引申到一般文章中,故事和诗句的普遍性作用都有丰富文章内容,提高文学色彩,吸引读者,使文章富于神奇或神秘情调。而学生在掌握了这样的普遍性技巧后,在今后遇到相近的题目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更全面和更具有针对性的回答。
  总之,老师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只能起提示、启发、点拨的作用,不可以包办一切,课堂上的问题应该由学生自主达成共识,自主解决。而当出现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学生答案出现分派竞争时,可以让学生自由争辩讨论,发挥他们自己的理解能力。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他文献
目前,许多有识之士对当前的语文教学现状倍感忧虑。是的,我们当前的语文教学具有了很强的功利性,我们的教学被考试牵着鼻子走,课堂沉闷到师生都感到窒息。曾几何时,我们对那"渔舟唱晚"的恬静、"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柔、"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迈、"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正气、"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无怨无悔、"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大义凛然,已经越来越淡漠,对美的感悟也逐渐失去了激情,语
期刊
实验研究了周期域反转铌酸锂光波导级联和频与差频二阶非线性效应(cSFG/DFG)皮秒脉冲间的可调谐波长转换.信号光采用重复频率为40 GHz,脉宽为1.57 ps的脉冲信号.当输入信号光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只是接受现成的知识,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一节好的数学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要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其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这就要求课堂的练习不能是抽象而机械的重复训练,要根据所要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有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要: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素质教育是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关键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同等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创新意识 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历史进步的本质在于创新,激越、壮丽的人生价值体现在创新,民族的振兴,国家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而创新和实践恰好又是体育的又一重要特征,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体育就是在创新和实践中发展的,没有创新和实践就没有体育。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而体育课堂教学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当今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 
期刊
古诗文积累越来越受广大师生的重视,一方面是由于学业考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因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提高其文化素质的需要。那么如何更有效的积累古诗文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初中生古诗文积累策略作了几点探索。  一、主动探索,兴趣性积累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的基本需求层次理论中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一个人追求的最高目标。就现阶段
期刊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开展语文课堂教学高效性研究正是破解语文教学"疑难杂症"的绝佳途径,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绝好方式。所谓“高效课堂”是指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整合。因此,在我们教学实践中,打造语文高效课是每个语文老师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 高校课堂  语文课程是一门独特的工具性与知识性兼具的课程,是学生学习各种科目不可替代
摘要:学习品质是一个伴随人一生,影响人的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良好的学习品质可促进人更好适应社会,对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学习品质是通过后天培养而来的,学生这一品质培养离不开老师的积极引导,授予学生恰当的学习品质养成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习品质 培养 教学 学生  数学是学生初中阶段学习的一个重要科目,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功不可没,同时初中阶段是学生的人格整合的重要阶段,也是良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