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13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教育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在中学教育学科中,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兼具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双重属性,在教学中更应该加强人文关怀。鉴于目前初中地理教育活动中学生的人文关怀发展缓慢的情况,笔者在文中对中学生地理教学人文关怀提出了几点意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人文关怀
  【分类号】G633.55
  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是指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对人类精神内涵、文明素养等内容,包括人对自然、对社会、对他人和自己的基本态度和价值观等内容,是人全面发展的最根本、最主要的标志。初中生正处于人格健全的发展阶段,在地里教学过程中加强人文关怀,有利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升。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一)学科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内容
  初中地理作为一门综合类学科,既体现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又包含着人文科学的内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人文关怀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地理意识、资源环境意识和人文关怀能力,即对自然环境的人文理解与关怀,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以及激发学生公民意识、全球意识和人口观。在初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的人文精神相关内容,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两类。例如地理教材中世界人口问题的描述:“世界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环境造成了空气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就是对学生人文精神中全球意识和人口观的培养。
  (二)人文关怀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在新的《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对初中地理教学中人文关怀有着明确的定义和要求:“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新课程改革强调了初中地理的人文精神,既关注学生的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同时也更加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二、初中地理教学人文关怀的实施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人文关怀的实施,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能只见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略了人文精神的培养和灌输。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支持下,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给予学生接触和学习人文精神的机会,培养他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与他人、与自己的正确态度和价值观。地理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不能忽视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特征。在师生之间情感和观点的交流中,实现学生的自我提高和成长。
  (二)注重科学与人文相结合
  初中地理教材不仅包含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同时也有着丰富的人文科学的内容。在教学课程中要注重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结合发展,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科学精神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用自然的、科学的眼光看待问题,而人文精神的培养强调人与自然、社会、他人的基本态度和价值观。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集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人文现象和地理现象的相互作用,了解地理环境与人与自然关系的相互印象和变化规律。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能够让学生正确的符合人类发展利益的价值取向、人生观与世界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全面的发展。
  (三)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初中地理教学大纲中原本就有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的要求。但是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忽略了课外实践教学的意义和重要性。通过课外实践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观察自然和观察社会的机会,让他们亲自感知和体验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关系,并且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在生活中进行对应。课外实践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结合,让学生拓宽视野、启迪思维、增长见识,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的重要措施。
  三、初中地理教学人文关怀的实施措施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
  课堂教学是初中地理教学的主战场,是师生交流的平台,是知识与经验薪火相传的重要舞台。要合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通过挖掘教材、演绎教材、结合生活中的生态环境、乡土地理、国情热点等信息,用开放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开展科学与人文知识的培养和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例如创设情境,通过特定的环境设定,让学生获得不同的心理體验和情感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采取多种学科知识的综合渗透,抵消地理学知识中抽象乏味的部分。例如在讲到密度流的时候,可以讲述二战时德国潜艇通过直布罗陀海峡出入大西洋袭击盟军,可是盟军声纳却无法发现德军,引起学生兴趣以后,再揭发谜底,原来德军是利用密度流,关闭马达,从海底顺着洋流出入。这样就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实践教学中培养
  地理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综合学科,通过课外实践教学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拓宽他们的视野和创造空间。通过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考察、资源参观、环境监测等活动,提升他们的判断性思维,提高人文精神,更加清晰的认识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课外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形成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促进了他们的人文精神的积累和养成。例如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环境监测,让他们在考察过程中感受环境被破坏前后的反差,产生保护自然、保护家园的人文精神。
  (三)在探究学习中培养
  初中地理的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自主、探索为基础,结合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特长,从自然、社会、生活汇总选择有意义的课题,利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获得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性学习过程。探究性学习的展开,还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情况,依据他们的个性特点、知识与能力基础、心理需求等方面,指导学生选择不同的课题进行探究学习。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学生主体性,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答案。通过探究学习,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都得到提升,培养了更高的人文精神和素养。
  结语:
  初中地理教育,不仅是自然科学的教育,更是人文精神的教育。要加强地理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校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更是灵魂教育。通过地理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未来之才。
  参考文献:
  [1]史鸿杰.地理教学要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01).
  [2]李秀清.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人文素养的培养[J].科学时代.2012(05).
其他文献
导学互动式教学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关注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通过交流互动,对数学知识进行分析讨论,并总结出学习方
被“误读”的鲁菜  作为一名商人,刘杰的商务宴请非常多,但他很少选择鲁菜馆作为宴请招待地。“我是山东人,但你让我说鲁菜的代表菜是什么?我就知道一道‘九转大肠’,而且我就吃过一次,黑糊糊,黏糊糊的,并不好吃。”  黑糊糊,黏糊糊,咸糊糊——这三个“糊糊”是不少人对鲁菜的第一印象。  鲁菜大师李志刚对这“三糊糊”的评价非常愤怒。“他们根本不懂鲁菜的内涵,吃过一些二把刀做出来的鲁菜,就认为这是鲁菜的代表
我井设计能力年产21万吨,一对斜井开拓,中央边界式通风。现采水平走向长度2.5公里,倾斜长度1公里。可采煤层为高炭一层,其厚为0.45—0.6米。直接顶厚0.3—1.2米左右,属泥岩
拿破仑希尔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的确,历史上无数的名人伟人,无不成功于自己多观察、多吃
有一个声音说:“我们一出生就是参天大树,我们一出生就历经坎坷”;有一个声音说:“我们负责报道一切”;有一个声音说:“谁也不是我们的对手”。2003年11月11日,((新京报})在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摘要:我们知道观察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积极思维、主动参与的知觉过程 ,更是学生必备的一种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第一、在教學情景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第三、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第四、在生活实际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张扬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由于观察
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古已有之,如“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在国外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学者,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这个理论的核心——教学过程
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不仅不同于成人,也不同于少年.幼儿必须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体验数的概念.因为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为主的,具体形象化的内容更容易引起幼儿感知的兴趣
摘要:一堂好的语文课不仅仅看教师的教学设计、方法及组织形式多新颖,更重要的是看这些教学设计、方法、组织形式等在学生身上所起到的价值——学生的思维是否真正“活跃”了起来。怎样让学生思維活起来,通过几十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我认为有如下几方面值得尝试。(教材要用活,让学生在质疑探究的气氛中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教师要充分尊重、呵护学生的灵性。)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 课堂生活化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