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肝切除术难度评分系统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hat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腹腔镜肝切除术(LLR)作为肝脏良恶性疾病常用手术方式,因其艰难的学习曲线,外科医生需要选择适合自身手术能力的病人并经过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方可获得较好的手术结果.LLR难度评分系统因此应运而生,其是用来评估不同肝脏疾病行LLR难易程度方便且有效的工具,以便渡过该学习曲线.目前已出现多种难度评分系统,近年来逐渐被临床推广应用,各有优劣.但因肝脏疾病的复杂性和术式的多样性导致其评分细则的不同而存在争议,故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评估标准.
其他文献
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是甲状腺手术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甲状旁腺损伤后甲状旁腺激素(PTH)迅速下降,出现低钙血症,影响病人的快速康复,甚至发展为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须终生口服钙剂和维生素D治疗.但临床医师往往忽略了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危害,这可能造成多器官系统的严重损害.因此,应提高临床医师对于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管理与防治水平.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行腹腔内与腹腔外吻合后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01-01至2021-01-07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结直肠专业组收治的294例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术中行腹腔内吻合86例(腹腔内吻合组),行腹腔外吻合208例(腹腔外吻合组).使用Cochran-Mantel-Haenszel检验排除分层因素的混杂作用后,分析吻合位置对腹腔感染、吻合口漏、手术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腹腔内吻合组和腹腔外吻合组在淋巴结清扫范围和吻合方式方面差异
新理念、新技术、新药物正在改变肝癌的治疗模式,尤其对争议较大的中晚期肝癌病人.外科治疗门静脉癌栓(PVTT)一直备受争议,但现有证据表明外科治疗病人获益最大.当前,PVTT的外科治疗日益规范精准.肝癌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转化治疗的应用势必会提升肝癌合并PVTT的外科治疗空间,从而推动肝癌整体诊治水平的提高.
临床实践中腹部切口感染发生率高达9.65%~17.65%,占医院感染的13.0%~40.0%[1-2].切口愈合不良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加重病人及家属的精神负担,甚至成为医患矛盾的主要原因[3].为减少肝癌手术切口并发症的发生,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医院肝胆外科近年来采用皮下全程持续负压引流行肝癌手术切口缝合.现报告如下.
目的 分析右开襟单肌瓣成形术用于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的可行性.方法 2021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收治1例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病人,行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采用器械吻合+手工缝合,行食管-残胃吻合、右开襟单肌瓣成形术,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人生活质量.结果 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62 min,吻合时间119 min.术后随访6个月,未发生吻合口漏、出血、吻合口狭窄、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吻合口造影通畅,体重恢复至术前水平,无肿瘤复发.结论 右开襟单肌瓣成形术在保证
目的 探讨胃肠道淋巴瘤并发急性穿孔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像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因胃肠道淋巴瘤并发急性穿孔行急诊手术的3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术后死亡情况以及死亡相关风险因素.结果 36例病人中32例(88.9%)为小肠淋巴瘤穿孔.所有病人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且以侵袭性病理类型多见,其中单形性嗜上皮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44.4%(16/36)]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3.3%(12/36)]为最常见的两种病理亚型.术后共11例病
目的 探讨超级肥胖病人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LSG)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ERAS)路径的安全性和近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200例肥胖病人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进入ERAS路径,并接受LSG.比较肥胖组(BMI 27.5~<50,156例)和超级肥胖组(BMI≥50,44例)病人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ERAS路径总体完成率和各具体流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肥胖组比较,超级肥胖组中术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Ⅲ级比例显著
目的 评价混合型肝癌(cHCC-CC)病人的预后并分析与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54例cHCC-CC病人的临床资料.随访观察3年,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分析cHCC-CC病人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54例cHCC-CC病人术后1、2、3年总体生存率为84.7%、61.1%、47.0%,无病生存率为50.8%、46.9%、26.4%,中位生存期(OS)、无病生存期(DFS)分别为29.1、17.7个月.单因素分
辅助肝移植首创于1964年,是一种保留受者部分或全部肝脏的特殊肝移植术式.随着术式创新、病例积累以及对肝再生、移植免疫的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辅助肝移植技术或将发挥更大的优势,在供体缺乏的情况下,最大范围地使病人获益.近年来,辅助肝移植在遗传代谢性肝病、不可切除性肝恶性肿瘤等治疗中不断创新,但辅助肝移植需要更严格的风险管理、更周密的术前评估和更加个体化的免疫调控.
胆道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升高,其早期诊断困难,发现时常为晚期,根治性切除率低,且对放化疗不敏感,预后较差.外泌体是一类直径30~150 nm的细胞外囊泡,其中富含核酸(包括DNA,RNA),蛋白质,脂质等内容物,介导了细胞间和细胞与周围环境间的通讯,参与了胆道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以及微环境改变等,并为临床诊治提供了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