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到底“厌”什么

来源 :班主任之友·中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ckil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进行民意调查,要求学生对各科任教师做出评价。我想,我是班主任,平时在学生身上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学生应该会给我较高的评价吧。可是,结果却出人意料,居然有八位学生对我很有怨气。而且这八位学生都是学习态度很差、需要我平时花更多精力去教育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厌学生”。为了让他们不拖班级后腿,我经常抽空给他们补课,把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留下来辅导;在他们犯错时,我总是第一个赶到,苦口婆心……在我看来,这是一个老师对学生的关怀和帮助。为了班级,特别是为了他们,我甚至没有时间顾及自己的儿子。这天我的心绪一直无法平静,觉得这些学生真不懂事,平时的心血都白费了。
  晚上,反复思索,我的问题出在哪里呢?回想起来,是我走进了对厌学生的“爱的误区”:
  过分的关注导致学生心理紧张
  我们教师总是把改进后进生当作自己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会给予其更多的关注。于是时刻盯着他们的一言一行,采取步步防守的策略,好似将一张严密的网罩在他们头上。上课时,总是盯着他们看。目光是犀利的,神情是严肃的,传达的暗示是:不要捣乱,否则后果自负。做作业时,总是在其他同学面前提醒他们“做好了才能去做其他事”,查作业时,总是先提醒他“你交了吗”,传达的信息是:教师并不信任他。活动时,总会不止一次地提醒他们“不该做什么,不能影响其他同学”。结果本该轻松的游戏,却带来诸多不愉快。教育方式粗暴,以及操之过急,让本来就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更紧张了。
  功利性期望让学生承受压力
  帮助厌学生占去了教师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上,经常辅导他们作业,一遍又一遍地改错订正;行为上,时刻关注,不放过任何一个批评教育的机会。可以说是劳心劳力。因为付出,总想有回报。看到辛苦的付出没有换来成效,看到学生又惹麻烦了,于是“恨铁不成钢”,对学生就更严厉了。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学生原本自卑,再承受着来自教师对自己的失望,教师的这份期望就会变成越来越沉重的压力。
  (浙江温州平阳县敖江七中 陈向阳)
其他文献
有许多教育评论家说,当今的学生不爱写作文,不会写作文,可我学理科的儿子却偏爱写作文,不仅是班里的作文行家,还在省内外多家报刊上发表了作品。为什么呢?因为我教子作文,很知道“对症下药”。  让孩子写心里话  时下好多学生写作文都有一个特点——敷衍,要么前言不搭后语地胡说一通,要么抄袭范文,应付了事。我是一名中学老师,曾做过一次相关调查,结果发现有一个班,50名学生里只有不到20个愿意自己独立完成作文
人物印象  不轻易下结论,善于用各种科学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观点。既有科研人员的严谨理性,而当“妈妈”的身份展现出来时,又可以在这份理性之外,明显感受到她感性的那部分。她是一位心理学工作者,一位也会有困惑的妈妈,一位运用了这两种身份提出“6种儿童需要的心理能力”的人。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见到了陈鲁女士,采访了她,听她讲述“养育是一道探索题”。  受访专家 陈鲁  纽约大学认知与发展心理学博士。
摘 要: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以及数学基础能力的关键阶段,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定义小学数学教学情境以及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过程中来,让学生形成运用数学方法以及数学观念来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数学模式以及认知能力,实现学生与数学教学内容之间的对决与拓展,进而让学生学得懂、掌握牢、用得好,才能真正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全面优化学生的数学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