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思考,问题设置合理适度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enking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火种。在活动单教学中,恰当的问题设置是驱动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活动的主要途径,它直接具有剖析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钻研探究,解决学习重、难点,启发学生创新的作用,对于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把学生引入探索、求知的情境,能够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它是学生有效进行自主学习、交流合作与探究的平台。纵观当前活动单的设计,普遍存在以下问题:①目标意识淡薄,问题的设置指向性不明确;②问题设置层次性不明,不重视学生思维过程;③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任意拓展;④问题过多挤压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⑤缺乏创新的胆略,活动单整体设计区别不大,千篇一律。
  为此,作为教者,对于活动单中问题设置的“度”要有理性的认识,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真正有效地进行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确定好最近发展区,设置出富于启发性、探索性,具有一定开发性的问题,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学生合作探索交流的欲望。
  一、强化目标意识,把握问题设计的“法度”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教学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特级教师沈大安曾说:“教师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可以非常深刻和独到,但我们不能忘记我们面对的是6~12岁的儿童。小学教学贵在深入浅出,符合儿童的认识水平,具有童真童趣。”因此,活动单学习中的问题设置,应当以课程标准为对照点,研究教材,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根据活动单的具体需要,正确预设目标性、指向性明确的问题,通过教师对文本的审视与解读把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有序衔接到单元目标、学期目标中,并落实到相关具体活动中,从而将学生的学习引向确定的方向,使潜在的学习需要转化为活跃的学习动机,避免出现目标虚设而无法落实的尴尬局面。
  二、掌握认知特点,考量问题设计的“效度”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任何问题的设置都必须以之为出发点,“把学生真正研究透了,我们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这就要求教者在施教过程中要做到目中有人,认真进行学情分析,把握住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共鸣点,准确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问题设置在教学内容的关键处、学生思维的困惑处,“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现有的知识储备情况,问题的设置才会有依据,才能有效,课堂教学才不会束缚于已有的预设,才会时刻把握住学生的需求,并依据学生的需求,随时调整既定的教学、学习目标,调整课堂情境的创设,及时删减相应的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活动的动态生成。
  三、强调目中有人,合理设计问题的“深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设置恰当合理,有利于帮助学生疏通文本,扫除理解障碍,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便于和谐构建和加深所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交流和探究问题的欲望。《登徒子好色赋》说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精心把握设疑的标尺,根据学生知识能力的实际水平,以坚持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的原则来设置问题。切不可无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水平,任意拔高或降低。问题设置难度过高则偏离学生实际,使学生无从回答,而问题设置的难度过低却又不能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让学生学无所获,这些都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四、追求共同发展,讲究问题设计的“梯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时,要了解和激发学生这种探究、发现的欲望,要让每个学生都能经常获得探索成功、创新发现的情感体验。教师在问题设计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到各层次学生的智力状况和接受能力,从而设置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承担起一个角色,实现因材施教,所有学生都能有效参与课堂学习,各尽所能,各有所得。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好”,基础差的学生“吃得饱”,所有学生的思维都得到锻炼,能力都得到培养和提高。
  五、强调知识整合,注重问题设计的“广度”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把尽可能多的东西教给学生,取得尽可能大的成果,而首先在于教学生自己怎样学习,学习发展自己,以及离校后继续发展。”这与叶圣陶先生所说“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不谋而合。应该说活动单教学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法,无法比拟的优势,教师让学生在课堂充分展示的同时,也要整合课内外知识,设计相关问题把学生的思维触角,延伸到课外,把生活、社会作为学生对文本再理解、再思考、再质疑、再创造的大课堂。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语文教师巧妙、精心地设置恰到好处的问题,体现了语文教师的引导之功,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积极活动的兴趣和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石庄小学)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中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还需要我们积极探索,找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办法。对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钻研教材,挖掘课文蕴涵的情感因素   备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俗语说得好:不打无准备之仗。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写好教案,准备好教具。备课时,教师要考虑清楚整堂
在日常生活中,初中生听到的、看到的以及与人交流的都是汉语。因为平时没有说英语的环境,所以学生即使学了英语,也是“哑巴英语”,谈不上实际的运用。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听说训练,也限制了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  从事中学英语教学多年,笔者发现学生只知道依靠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其实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朗读和背诵是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朗读和背诵能力。  一、朗读和背诵的优势
摘要: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面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开发学生的创新个性这些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做了有益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 创新个性 数学素质  一、贴近生活,缩短数学与学生的距离  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和综合,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再通过简单的判断
让教育变得“有情有义”,是美好教育的一种诗意追求。情,是一个美好的字眼,一旦与教育结合在一起,哪怕是沙漠化的心灵,也能流出清泉,长出花草。  其实,我们的教育并不缺少师爱,绝大多数教师的心肠都是热的,他们的爱如燃烧的火把,无私地传递着教育的温度。可是,为什么学生感受到的仍然是教育的冷酷?这说明,教育的爱存在盲区。美好教育就是要让“有情的教育”温暖教育的每一块地带。  “有情的教育”不是着眼于个体的
一、政治课堂中“多媒体强迫”现象产生的背景  新课程,新在何处?它新在理念,它更多地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谋求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有机结合;它新在方法,它倡导开放性、实践性基础上的合作、探究,践行深层次的师生活动和生生活动;它新在评价,它赋予学生主体地位,通过形成性、肯定性等多种评价方式,构建出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当然,新课程要想体现出“新”,还需要现代化教学技术的支撑,这是新课
长期以来,教师们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为“知识的巩固”与“技能的强化”,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局限于教材内容,导致作业陷入了题型呆板、形式单调的困境中,这种作业形式严重禁锢了学生潜能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教师应从作业的主体——学生出发,既要在具有趣味性、调查性、生活性和开放性的前提下设计有效的课外作业,又要引导学生通过创造性的作业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让有效的课外作业成为学生成长
科学教育和科学的本质都是“求真”,而如何通过科学课让科学教育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是摆在教师面前最现实、最不容回避的问题。在近一年的科学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教师往往忽略了一些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而在学生求真的过程中,对这些细节的关注也体现着科学的本质。  下面,笔者列举几个感受最深的“细节”,希望能带给同仁带来一些思考。  思考一:实验材料隐蔽性的细节  实验器材是科学课中必不可少的设备,教
2013年甘肃省第一次诊断试题(第15题):2012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兰州新区的批复》。至此,兰州新区成为国务院批复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也是西北地区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下列选项与上述材料所体现的调控手段一致的有:  ①国家提高家电产品收购价;②物价部门核准公共交通的价格;③央行下调准备金率;④某省破获全国制售假药大案,涉案金额上千万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④  此题考查考生
摘要:Flash动漫是一种时尚的艺术,在动漫制作中,制作者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本文总结了设计动漫作品的一些方法,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参考,以提高Flash动漫设计的质量和创作速度。  关键词:动漫设计 设计步骤 动漫效果  Flash动漫创制的全过程包含了所有的视觉部分的设计,即对一部片子的整体风格、色调、气氛的设定,具体包括角色造型设计、背景设计、分镜头剧本设计及道具设计。  一、角色造型的设
书籍装帧设计是信息性比较强的一种艺术形式,怎样才能把信息更好地传达给读者,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愉悦和情感上的满足,空白起了重要作用。空白也是一种存在,“无”和“有”同样重要,把握好“无”,才会突出“有”;把握好“无”,才会令“有”更加耐人寻味。所以,空白既是一种形式,又是一种语言。  中国画的黑白“画若布奕”,蕴涵了东方哲学中的对立统一思想。看似黑白双鱼的太极图,其实也包含着黑白中的相反相成、虚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