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养成

来源 :现代教育实践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cd19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社会行为又叫积极的社会行为,它是指人们表现出来的一些有益的行为。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经常会表现出类似这样的行为,比如帮助、分享、合作、安慰、捐赠、同情、关心、谦让、互助等,心理学家把这一类行为称为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中维护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对个体一生的发展意义,受到人类社会的积极肯定和鼓励,而幼儿期是发展亲社会观念与行为的最佳时期。幼儿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其成年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形成的重要方面。因此《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领域的目标中也多处提到:愿意与人交往,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关心尊重他人;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具有初步的归属感等,以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学习,这些都是亲社会行为的内容。
  而大部分小班幼儿不能主动和老师交流,上幼儿园哭闹厉害,也不知道怎么加入同伴的游戏,不能和别人分享玩具、图书,遇到矛盾和冲突时更是大打出手,很多幼儿不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更别说关心、帮助家人、同伴做事。为此,我选择在幼儿踏入社会的第一年——小班采取了一系列教育的措施,希望从小开始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培养幼儿乐于助人、乐于分享,有同情心的品质,体验与人交往的快乐,逐步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与习惯。
  一、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感受与人交往的快乐
  小班幼儿的年龄小、情感体验缺乏是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要让孩子热爱生活、亲近他人,首先要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氛围。幼儿入园后由原来的父母密切关系转化为与教师的密切关系。再加上爱模仿是三岁幼儿突出的年龄特征,具体的行为是最容易被幼儿所接受、学习的。
  小班幼儿刚入园时,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小朋友,所以而哭闹不愿上幼儿园,我老师想了很多办法是幼儿喜欢上幼儿园,如对上幼儿学不哭的幼儿,给予夸奖,鼓励,对于那些哭的小朋友,老师多接近他,与他说话,说笑玩耍,拉近师幼之间的距离,渐渐的孩子把老师当成了可以依赖的人,消除了入园的焦虑,很快适应了幼儿园生活。有些性格较为内向的孩子回到家里说不愿上幼儿园,对于这样的孩子,建议家长利用走亲戚,到朋友家做客或客人来访时的时机,鼓励幼儿与他人接触与交流,使孩子变得开朗,活泼,喜欢和别人交流,鼓励幼儿参加小朋友的游戏,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感受和朋友一起玩的快乐,在幼儿园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老师要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经常和他一起做游戏,让孩子感受到与成人交往的快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给幼儿提供活动的机会,在具体活动中指导幼儿的行为
  我在幼儿刚刚进入集体生活时,就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交往积极性,教给他们交往的技能,这将使孩子一生受易。在家庭中,孩子一般只限于与家人交往。进幼儿园后,交往范围明显扩大,他们要学会与同伴随分享、合作、交往。通过交往,幼儿的社会行为才能以表现和发展,积累经验,提高行为水平。家长或老师应该向孩子提供进行社会交往的机会,多让幼儿和不同龄的幼儿一起游戏,使幼儿在交往中体会互相间的友好相处,如果争抢玩具或其他,小朋友就不喜欢。在幼儿的交往中,个别幼儿的孤僻、退缩、自私等行为逐渐减少,而友情、同情、合作的行为显著提高,但是家长和老师也要注意观察,做到及时引导教育,使幼儿良好的行为得以发展。如观察到幼儿乱扔东西(玩具、果皮、纸屑)时,要即使给予提醒,玩具玩完了要指导收拾好,并放回原来的地方;玩纸活动中,剩下的费纸或糖纸、卫生纸等等要指导幼儿不要乱扔,要放到垃圾箱里;当幼儿不知怎样加入同伴游戏,或提出请求不被接受时,建议他拿出玩具邀请大家一起玩;或者扮成某个角色加入同伴的游戏;对幼儿与别人分享玩具、图书等行为给予肯定,让他对自己的表现感到高兴和满足;当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指导他尝试用协商、交换、轮流玩、合作等方式解决冲突。在这样有意识的指导训练下,幼儿就可以逐步养成文明、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家长、老师对幼儿进行这些行为训练时不注意态度、方法,或者认为这些都是小事,采取无所谓的态度,都会造成幼儿不良行为,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亲社会的行为,多鼓励多表扬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都隐含着教育契机,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应合理渗透在一日活动中。如晨间接待时,教师与幼儿主动问“早”,培养幼儿亲善的行为,又如:在语言教学游戏“请到我家做客”中,幼儿先通过看表演的形式知道了如何接待客人,如何做客人,并学习了一些基本的礼貌用语:“你好、请进、请坐、谢谢、我和你一起玩玩具好吗?再见,欢迎再来!”等礼貌用语,紧接着让他们扮演角色进行游戏,此时幼儿的心情可想而知,他们合作、交往的积极性、主动性被大大地激发出来。
  我们提倡鼓励赞赏的言行,采用多种方式对幼儿的良好行为进行鼓励。心理学认为,一种行为无论好坏,只要它产生后受到鼓励,那么这种行为就容易再现。因此,对于孩子助人为乐的行为,我们应及时地表扬,哪怕是件不起眼的“小事”也应如此。孩子对地上不知道谁扔的纸屑常常都是置之不理,一次睿睿发现了它,把它捡起来扔到垃圾桶,我立即表扬了了他。亮亮虽然有攻击性行为,但是我总是努力地找到他的闪光点。记得有一次,我给孩子们摆好圆圈后,顺口说了一句,我还没有小椅子,亮亮马上给我搬来了一把小椅子,我当时非常激动地抱着亮亮说谢谢你,从此以后,每次活动前,都有一把小椅子在安静地等着我,而且是不同的孩子搬来的。
  教师还可以通过物质鼓励:奖状、小礼物等来激励幼儿,我还通过亲一亲、抱一抱等肢体鼓励等形式对幼儿进行肯定。
  参考文献:
  [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 《幼儿心理学》
  [3] 百度百科
其他文献
[摘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设一定的独立思考环境,授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方法,正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关键词]教学;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人与人的差异是会不会思考,而且是能不能独立思考, 就学习过程而言,独立思考是学好数学知识的前提,培养学生的能力,独立思考是一个核心。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是个非常自信的人,是个有突
期刊
歌德有一句名言:“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人生的价值可以自己认定,然而更多的是为社会所认同,为公众所认同,只有当个人认定的价值与社会认同的价值得到和谐统一的时候,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价值,而两者和谐统一的基础就看你为这个世界创造了多少,就看你为社会的进步有多大的作用。人生的价值要是没有理想,不爱学习,得过且过,最终将一事无成,人生的价值来自于勤奋,来自于历尽艰难的拼搏,来自于
期刊
我们知道,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它是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之一。语文作为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其育人功能显而易见,它对于小学生的一生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极其重要的思想教育内容。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同时也是完成小学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的需要。  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在渗透德育教育方面,具有许多无可比拟的
期刊
[摘要]分析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产生的背景及特点,及在新课程标准下对课堂教学设计提出的新要求:转变教师角色,转换教学设计理念;创建多样性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快乐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教学设计;高中英语教学  一、新课程标准产生的背景  在我国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及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带动下,对基础教育高级阶段的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
期刊
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语文教学的指责很多,“耗时多,收效少”等等。从应用层面上讲,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内容及教育技术等方面均存在原因,但对于教育评价的不够重视,对于教育主体的不够关注也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欣喜的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教育评价的重要性: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
期刊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本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
期刊
[摘要]本文从“根据训练的不同内容、任务,合理调节运动负荷;合理利用中学生心理训练活动的规律,控制运动负荷;教练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男女生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三个方面来阐述在中学体育课中如何控制学生的运动负荷。  [关键词]运动负荷;中学生;区别对待;教学  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在体育课上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运动负荷过小过大都不行。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
期刊
[摘要]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知道孩子的世界”。鲁迅先生曾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要下河,最好事先学一点浮水的功夫。”教育教学过程首先就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老师要是从事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精神劳动。  [关键词]最慈祥的妈妈;教坛名师;良好、和谐、融洽;智慧与爱心  如果有学生给予了你最高的赞誉是:“老师,在我的心目中,您是最严厉的父亲,又是最慈祥的妈妈;您是无名英雄,又是教坛名师”。
期刊
又上高三,虽没任班主任,但因为建水一中这几年高三的一大优良传统——“学生导师制”,所以自然而然,又成为了高三导师中的一员。  回顾三年前68届时,任两个班四十多个同学的导师,也是苦乐兼有。苦的是在高三繁重的教学之余,还得关注这些同学的日常学习、思想动态、周考、月考之后的情绪,不是班主任,难以全面了解学生,生怕哪里的不注意,说话不当,刺激了学生,所以重点关注这些同学的方方面面,还得多和同班科任老师、
期刊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的过程”,“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通过设计新颖、有趣的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情感规律特点。当然,这些活动的设计要紧扣相应的教学内容,也要符合英语教学本身的特点,使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同步协调地进行。  一、在角色扮演活动中体验学习乐趣  英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