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中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的可能与可为

来源 :中小学校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q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义,县域中学容纳了全国超过一半的高中生,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中理应担负起责任。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作为一所县域中学,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入手,“呵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唤醒”学生的创新潜质,在“普育”的基础上,为高等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做实了“底子”,用实践证明县中在拔尖创新人才培育中的可能与可为。
其他文献
<正>自Hornstein(1999)首次提出控制结构的移位分析模式(movement theory of control,简称MTC)以来,诸多学者在Linguistic Inquiry、Language、以及Syntax等权威期刊撰文做出回应。支持MTC的学者主要有C.Boeckx,J.Nunes,以及M.Polinksy等,反对意见主要来自I.Landau,R.Jackendoff,J.Bo
期刊
为了研究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选择水胶比、矿物掺合料含量以及养护环境等3大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从不同水胶比(0.37、0.45及0.53)、不同矿物参合量(粉煤灰含量0%、30%、45%及60%)以及不同养护环境(湿养护28d、湿养护56d、湿养护90d、干养护3a),探究其对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规律。
期刊
朝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充分挖掘优质资源,深化课程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以特色办学思想、特色课程建设和特色活动为依托,实施“五育融合”,努力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期刊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构建高质量数字教育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尽管已有研究探讨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理论基础和现实路径,但对其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的实证研究尚显不足。鉴于此,以25所高校为案例样本,基于动态能力和资源编排理论,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从组态视角探究影响高校数字化转型的多重并发因素及其作用路径,发现:影响高校数字化转型的因素包括数字感知、数字学习、数字创新、资源构建、资源整合和资源利用,且任何
期刊
当下,教育强国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而通过教育数字化推进学习型大国建设的理念更已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针。党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其建设的重要路径之一就是数字教育的普及与深化,而关键抓手则是破除数字教育的瓶颈,尤其是服务于惠及老龄群体、农村与边远地区的群体,并通过学习型大国的建设去落实精准服务以及满足个体个性化学习需求的目标。通过构建数
期刊
在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大背景下,“三农”节目成为各级媒体争相探索和创新的领域。本文着重阐述“三农”电视访谈节目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并以四川广播电视台乡村频道“三农”电视访谈节目《乡村会客厅》为研究对象,客观分析主持人在节目中所起到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进而探讨“三农”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的专业能力素养构成以及能力培养方法,为提高节目品质及主持人综合竞争力提升提出新的思考和实践构想。
期刊
在分析某大型环保热电公司海水管道渗漏治理特殊要求的基础上,介绍了其管道接头部位以及管道壁裂缝渗漏治理的防水方案,对所用防水堵漏材料和施工安全措施作了简单说明,重点阐述了管道防水堵漏的施工工艺。
期刊
在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大国博弈的核心要素归结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和教育水平的竞争。作为促进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基础教育阶段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发挥奠基作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遵循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通过构建“生态圈+课程群+基地班+共同体”的拔尖创新人才基础培养路径,夯实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基础,为学生发展提供所需的成长环境、培养载体、个性需求和共育合力,深化育人方式改
期刊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铿锵有力的时代强音,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普通高中应以融合育人的方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通过跨学科整合课堂,打通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以及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多门学科,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工程思维和实践能力,并通过人文学科培养学生的工程伦理,为应用型、复合型拔
期刊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