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说明文阅读能力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YA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还没走出应试教育的中国教育来说,分数成了衡量学生和老师能力的一个重要准则。作为老师,谁都希望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可如何让学生考一个好成绩、高分数,成了老师们的最大困惑。要想让学生考一个好成绩,除了做好平时的教学以及期末的复习外,还应教给学生一些考试的应对能力(也就是答题技巧),特别是阅读的一些答题技巧。初中阶段阅读能力的考核占据相当的比例,一般情况下为两篇现代文阅读,说明文是每次考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分值均在12-15分左右。所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分析说明文的能力尤为重要。
  要想让学生在考试中说明文阅读分少丢,除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说明文的知识外,还应学会一定的答题技巧。比如:面对一篇说明文,首先应明白本文说明对象是什么?是一篇什么样的说明文?内容是关于对象的哪方面的内容?有何特点?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如果能把这些问题都搞懂,那么这篇说明文相信也不会丢什么分了。但要掌握这些技巧,并非易事。必须让学生搞懂以下几点,并学会用相应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1 学会判定说明类型
  依据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的不同,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比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等。
  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了解了说明类型后,课初步掌握文章相关内容,比如:事物的什么特点,或什么原因,据此判定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
  2 理解并掌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1 掌握常见说明方法并学会判定。明白常见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引用、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这10种。如何让学生掌握这10种说明方法?除理解其定义外,还应进行大量的专项训练,特别是下定义和作诠释,很多同学都易搞混淆,二者最大的一个区别:下定义从整体上给某一东西一个具体的概念,使之能区别于其它事物,“是”的前后可以颠倒,而作诠释则是对某一东西的某一方面进行解释说明,它的结构通常是总分,“是”的前后不可以颠倒。
  2.2 掌握说明方法的作用.考试中,说明方法和分析其作用常常并行。说明方法的作用,可教给学生一定的套用格式。比如:列数字,科学准确的说明什么东西什么样的特点或事理;打比方,把什么东西比作什么东西,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什么东西什么样的特点等。
  3 掌握说明文语言的运用
  理解说明文语言有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
  3.1 考试中平实说明常见题型
  3.1.1 找出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并分析该词语的表达作用。如:植物花香大多数有益于人类。“大多数”表限定(限定了范围)表示大部分,并非全部,还有小部分花香不益于人类。
  “大多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和周密性。不难发现它的套用格式为:什么词语,表什么,写出了什么,说明了什么东西什么样的特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
  3.1.2 加点词语能否去掉。它的步骤,较第一种题型,多一个观点。
  3.2 生动说明常见题型.考试中,生动说明大多是赏析某句话有何作用或什么表达效果?套用格式: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或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什么东西,什么样的特点。明确:既然是生动说明,所以很多时候都会用一定的修辞,如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或比喻、拟人的修辞等。
  4 明确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和程序顺序。考试中考得最多的就是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大多事物说明文会用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而逻辑顺序大多使用于事理说明文,所以,搞懂了说明类型,就不难判断说明顺序了。
  掌握了说明文的知识及相关的答题技巧后,可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项训练加以巩固,不断地反复训练,相信一定能在考试中这块的分值会有所提高。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课堂改革不断深入推行和新课标的逐步实施,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求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实效。本文结合一些课堂教学实践,对课改下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与探讨。  【关键词】精讲;巧练;高效;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我们不断推进课堂改革,倡导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那么,在思想品德课中,怎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
期刊
1 说教材  1.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液体的压强》是学生学习了《压强》后对压强知识的延伸。学习本课既能巩固前面所学知识;也能让学生懂得不但固体产生压强,液体也会产生压强。而且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也为今后学习浮力做好知识铺垫。所以本节是联系前后知识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我把这节课分为两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讲的是液体压强的特点及其大小,连通器的原理及其应用安排在第二课时。今天我说课的
期刊
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突然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室正式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化学实验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获得新的知识,验证巩固原有知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方,实验的这种作用是其他教学无法代替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做好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应是
期刊
幼儿教师的语言技能是教师能力素质中重要的内容和组成部分,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向幼儿传授知识、进行一系列教育活动的先决条件和必备条件。因而可以肯定,教师语言技能的优劣、强弱,直接影响着幼儿对知识的吸收及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关系到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如何。换言之,教师的语言技能直接影响到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主导作用如何发挥及发挥的效果。此外,语言不仅能够表达教师对所面对的语言
期刊
多年的教学生涯,感慨颇多,最想说的是要尊重和保护留守儿童的自尊心。人人都有自尊心,自尊心是人的内心世界最敏感的, 孩子成长的精神支柱就是自尊心,在青少年的心灵深处 , 就有这种自尊的需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是学生积极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也是学生成长的主要动力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家长进城打工的越来越多,农村留守儿童也就越来越多,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农村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留守儿童在农村教育环境中
期刊
从教20多年,有一件事至今令我难忘。  那节课是习题课,我在讲解一套生物试卷;小张和小李两位男同学坐在一组第一排,这两位同学平时上课表现都不错,小李学习一般,小张学习不错。  不知为什么,那节课从一开始两人就在小声说话,中间我几次用眼神示意他们,都未能制止。课上到一半时,我忍无可忍,疾步走到两人跟前,顺手狠拍了他们每人一巴掌。也许是由于惊吓,也许是失了面子,也许是我用力过大,两位同学顿时面红耳赤。
期刊
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不外乎就是培养小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化知识,为今后语文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今后自己进一步走出社会独立生活做好准备。任务是明确的,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少语文老师却将语文与生活的生生剥离开来,把语文当作纯粹的技术训练,“填鸭式”的硬压给学生,让学生机械地学习语文而压得喘不过气来,语文训练基本上是千篇一律地机械地重复:生字、词语、句子、段落分析、归纳中心思想、写作文均是
期刊
题记:康德说: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一种存在。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1 教育的使命  教育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使命和本质究竟是什么?关于这一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根据康德和苏格拉底的看法,教育的使命首先是人的完成,也就是说,教育除了知识的传授、德性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之外,教育还涉及审美品格的培养。在弄清楚教育使命的前提下我们就有必要思考教育的方式和教育的实践。在当今所谓
期刊
识记与理解化学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因而,提高化学概念教学的质量,对于提高化学科的教学质量,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学生掌握概念,要经过理解、记忆、应用三个过程。顺利地完成这些过程,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而后者,正是现在许多学生所缺乏的。所以,教师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下面就此谈一些教学体会。  1 教学生学会从形象事物中抽象出概念的思维方法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儿童正是在他们经历的基础上形成了对世界的理解,并初步具有自己的理论,因此,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我通过为儿童提供以研究为基础、以探究为中心的经历,帮助儿童构建他们的经验基础,使之具有初步的自主探索能力。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