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家族与同居--汉惠帝诏"同居"解

来源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_mark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居是秦汉时期一个专门的法律术语,指共门出入、住在一起的同母兄弟,其中含摄着共财的内涵.家族范围内的同居在汉代并不具有普遍的意义,因为汉代家族是极少共财的.汉惠帝元年诏,"今吏六百石以上父母妻子与同居……家唯给军赋,它无有所与",无疑具有鼓励与父母同居的精神.但笔者认为,该诏令之同居是动词用法,即共同生活的意思,诏令的精神主要是对六百石以上的官吏所给予的经济奖励,而条件之一便是与父母同居.
其他文献
城市化问题正在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有人认为,城市化是21世纪的主题.但是,学术界对城市化的研究从不同侧面出现了各种学术观点.在繁杂的学术理论中整理出一些头绪,并就中国城
人类文明勃兴衰败循环往复,为什么有的国家兴盛了,有的国家衰落了,有的国家由盛而衰,有的国家由衰而盛?为此,产生了诸多解释范式,从官位配置角度探讨对国家兴衰的影响,将有益
2010年6月29日-7月2日,由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与中国复旦大学中文系联合主办的第四届“远东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世界汉学研究的重镇之一——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举
在信息技术课堂这样一个充满挑战的空间中,教师的一举一动极大地影响着课堂气氛。那么我们该如何更好地调控教学,有效地实现三维目标呢?
建筑节能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地下室顶板是建筑节能和建筑隔热保温的薄弱部位,作为建筑整体节能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应对其采取保温隔热措施。本文详细介绍了采用防火等
网络课件的出现,在教学手段的革新上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传统教学中的许多难题,诸如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拓展材料的适当穿插、课堂容量的有效扩充、音画素材的呼应配套、学习兴趣的充分激发等等都能够有效得以解决。然而,多媒体网络课件当真“完美得无懈可击”吗?  虽然多媒体教学有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教师在使用网络课件时切切不可盲目“跟着潮流走”——毕竟网络只是辅助教
叶圣陶先生曾说:“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是一味地听讲;在教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味地讲解”。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把时间还给学生。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极力避免犯各种错误,但事实上错误往往很难避免。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利用错误资源,使教学效果更显著。  信息技术课以网络教室作为学习环境,以学生的主动建构作为学习动机,以学生的任务实现作为整个课堂教学的主
本文认为影响明代后期通俗小说刊刻的主要因素是:与特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有关;与汪时的印刷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关系;与明代后期社会浓郁的尚情风气有关;与当时的小说有一定的关系
在国民经济发展,建筑行业保持良好增长的形势下,建筑成本控制是当前国内外建筑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本文重点分析了目前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
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自然资源丰裕的国家经济增长反而陷入停滞的事实,使学界重新审视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国内一些学者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是否存在"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