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市长:走出大屠杀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ixot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慕尼黑目前拥有德国最大的犹太人群体,身为慕尼黑市长的吾德有一个回避不了的话题:大屠杀。吾德本人没有经历过大屠杀,但对此并不陌生。
  
  盛夏,慕尼黑市长克里斯蒂安·吾德以私人身份来到上海,此行他不是一个公众人物,而是作为摄影师爱迪特的丈夫,陪伴太太出席“爱迪特壁画摄影展”开幕仪式。
  街头的壁画和躺在美术馆的作品不同,它总是以最直接的方式反映历史和生活。“我陪着太太走遍了世界各地去拍摄壁画,壁画的题材和表现方式深深吸引了我,以玩味的态度反映了上几代的历史和记忆。”吾德会在太太的照片上写一些字,介绍壁画含有的一些革命或政治元素。“历史不是给某一批人的,是给所有人的,壁画也是这样。”
  开幕式上的吾德,完全收敛起市长的气场,当爱迪特兴致勃勃地与友人聊天时,他绅士地站在边上,偶尔补充一些自己对艺术的看法,或者只是深情款款地看着妻子。不论爱好程度深浅,政坛人物也以艺术粉丝自居,德国毕竟是诞生过贝多芬、海涅、歌德和康德的国家。
  
  两个“玩打仗”的孩子
  
  这也许是世界上最有趣的一对夫妻。“他们的故事怎么看都像是一个传奇。”与他们熟识超过20年的摄影家王小慧说。
  吾德和爱迪特这一代德国人的成长都脱不开二战的阴影。“即使到现在,德国社会还在消化着一些二战遗留。”吾德告诉记者。
  爱迪特出生在二战开始那一年,身为海军军官的父亲急赴战场,她的洗礼只得匆匆完成。教父匆忙中把爱迪特说成“祖国的儿子”,直到念起“爱迪特”这个名字时,才意识到搞错了婴儿的性别。
  战争年代,女孩子无足轻重,“祖国的儿子”才是一个家庭的骄傲。
  “祖国的儿子”可以参加希特勒青年团的游行和演习,在爱迪特童年的记忆里,“路上到处都飘舞着纳粹旗,游行队伍不断,有时还会经过家门口。我们看到邻居家的小伙伴弗里茨,我哥哥欣喜地说:弗里茨也参加了!”
  这样一个游行演习深深吸引着男孩子,这支身着军装的队伍看上去充满活力,军队的乐曲听起来让人激动,各种体能训练让男孩更显健美和阳刚。当时,几乎所有年轻人都陷入对纳粹的狂热,连爱迪特3岁的妹妹也能说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这个复杂绕口的希特勒党派的名称。
  爱迪特和小伙伴们的游戏就是“玩打仗”。路上到处是一堆堆准备用来加固路面的铺路石,孩子们在石块后面闲聊,玩“高射炮”游戏,大家朝天上扔石头,好像这样能打中飞机。
  但是没多久,爱迪特就真的体验到战争不是闹着玩的——柏林被炸了。“那一夜的天空通红通红”,夜里听到警报声,大家就得马上冲到防空洞里躲起来。爱迪特坐在受到惊吓而哭泣的人群当中,一直等到空袭结束。从防空洞出来,在回家的路上,满目都是被炸的房子。
  她看到一座漂亮的花园被炸坏了,“透过一面残缺的墙看到一间有座钢琴的完整卧室,它兀自矗立在那里”。
  战争卷走了挚爱亲人的生命。全家人很喜爱的舅舅阵亡了,外公最终得到的只是装有他骨灰的邮件包裹,老人把自己的儿子送上了死亡之路。
  战争结束前的最后几周,爱迪特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十四五岁的小战士。“很多穿着军装的年轻人在哭泣,他们的眼神极度恐惧,饿得瘦骨嶙峋,吓坏了,走投无路。路边站着哭泣的妇女,给小战士们递水,塞面包。”
  而在不久之前,这些年轻人曾是希特勒青年团的一员,在别人无比羡慕的眼光中,骄傲地在城市中游行。战争最后的日子里,这些“祖国的儿子们”还要被送去做无谓的牺牲。
  平民永远是战争中付出最多的,无论是谁挑起的战争。
  吾德童年的游戏也是“玩打仗”,不过是在慕尼黑的断壁残垣之间,因为他出生时,二战已结束了两年。
  “老城区和居民区到处都是数不清的废墟,那恰好成了我们玩冒险游戏的最佳场所。我们可以在那儿扮成牛仔和印第安人或者强盗和警察,躲在断墙后面,或是藏在地下室入口,在瓦砾中翻找旧钢盔,防毒面具或是勋章,这很刺激。”
  当时吾德压根不清楚,房子被炸飞烧毁,人们没了家园,全部家当付之一炬,这对一个人来说意味着多少悲伤和痛苦。
  童年另一个记忆是到处可见的美国大兵,他们对孩子来说不是什么敌人而是朋友。吾德家住的那条街上有家修车厂,美国大兵在那里修吉普车,孩子们用踏板车表演些小把戏,比如用肚子顶住把手,然后伸开胳膊,美国大兵看了就会送他们口香糖。“有时会送我们一整盒,里面有5块,这可是最大包的。”吾德也爱听美国电台播放的音乐,虽然父母斥责那是黑人音乐,但他爱极了摇摆舞和爵士乐。
  直到60年代越战开始,曾将美国人视为“救世主”的年轻人发现,他们不止是为德国带来口香糖和美妙音乐的好人,他们会突然去轰炸一个从未侵略过自己的国家。那时吾德在学生报纸上写道:“通过杀戮,无法拯救一个民族。”
  吾德对战争最早的认识来自爷爷,他参与过一战,作为普通士兵被俄军俘虏,并被送往西伯利亚贝加尔湖边的战俘营。老人时常会向吾德描述西伯利亚的寒冷:零下30度的低温,以至鼻子上都挂满了雪,必须很快把雪拿掉,然后搓鼻子以保证血液流通。老人对看守营的俄军印象很好,因为俄军士兵经常把自己的面包分给他们吃。
  有一次吾德问爷爷:“为什么你在俄罗斯被抓?”爷爷说他在那儿保卫自己的家乡。孩子很难理解:“为什么要在那儿保卫家乡?你的家乡又不在俄罗斯,难道你不应该呆在家里保卫家乡吗?”
  
  大屠杀,冷漠的代价
  
  慕尼黑目前拥有德国最大的犹太人群体,身为慕尼黑市长的吾德有一个回避不了的话题:大屠杀。吾德本人没有经历过大屠杀,但对此并不陌生。
  “当我还是一个学生的时候,就从书中看到很多有关二战时期的资料,了解了二战发展的历史背景。我所在的慕尼黑,也是当年纳粹开始活动的地方,发生过很多有关犹太人的矛盾和冲突,很多打打杀杀,这是很让人心疼的,是很不应该发生的。”
  吾德从学生时代起就结识了很多犹太朋友,比如海洋研究家伊丽莎白·曼·鲍杰斯教授,她的父亲是德国诗人托马斯·曼,写下过反纳粹种族主义四部曲《约瑟和他的兄弟们》,母亲是一名犹太人。
  伊丽莎白80高龄的时候,吾德邀请她参加了慕尼黑啤酒节,这位老太太毫不费力地痛饮了一大杯啤酒。虽然出生于慕尼黑,但她此前从未参加过啤酒节,因为在懂得什么是啤酒之前,已经随着父亲开始了流亡生涯。
  事实上,大部分德国民众对犹太人没有多少恶意。1938年11月9日玻璃之夜以后,许多普通德国人依旧和犹太人做生意。
  纵观历史,德国民众的反犹主义比起欧洲另一些国家要逊色得多。纳粹统治前,犹太人把德国视作“宽容的天堂”,工作高尚,生活体面。比如尼维克在《魏玛德国的犹太人》一书中强调:“犹太记者在整个自由主义和左派新闻界都是鼎鼎有名的。”
  随着德国在二战中急速扩张,纳粹野心凌驾于道德普世价值,情况开始改变。1942年希特勒对希姆莱说:“犹太病毒的发现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变革之一……只有消灭犹太人,我们才能再次获得健康。”
  学界认为,德国民众对犹太人的道德亏负,并非激越的仇犹情绪,而是死一般寂静的漠不关心。科恩在《种族灭绝的根由》中表示,“人们不愿意为了犹太人而忙碌。”拉奎尔在《恐怖的秘密》中强调的事实是,只有极少数人关心犹太人的命运。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肝是人体器官组织中最重要的脏器之一,它既能造血,又能滤除血液中的毒素,一个健康的肝脏在维持人类生命的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也因此,对于那些患有晚期肝脏疾病的人群来说,后果是悲剧性的。尤其是肝硬化患者,肝癌晚期病人的肝脏上积满了粘连在一起的斑疤,它们致使健康细胞被梗塞,阻止了肝脏实行滤除血液中毒素的功能。   此时唯一治疗方法就是移植健康的肝脏。在美国,每年有10万名肝癌晚期患者需肝
最根本的是,一定要让自己达到五年级的水平,自然的,甩开二年级同学,让他们望尘莫及了。    如果说兼任大亚集团和圣象集团两个总裁的翁少斌如今的工作重心已转移到两大企业整合和大产业链建设,领航圣象发展,那么圣象集团的常务副总裁郭辉则是圣象的舵手。  大学毕业后,郭辉曾在政府部门待过8年,然后,下海8年。2000年正值圣象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深圳建立一个工业基地,郭辉加入了圣象集团,现在也正好满8年。 
58岁时,我再次吹起了在学生时代因吹不好而放弃的长笛。这次我决定正儿八经地跟着专业老师每两周学习一次(尽管难以按计划进行)。学习某种技能真是不错,因每次都能学到新东西而感到开心。而且因为我从事心理治疗的工作,对人的生活方式高度关注,被教授长笛时多能和人的生活方式及心理疗法关联起来。这样一“算”,感觉被教授了两倍甚至三倍之多的知识。  长笛不同于钢琴,它一次只能发出一个音,因此只是吹单曲而已。吹到得
余姚市实验学校自1999年创办以来,始终如一地把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思想看作学校生存与发展的两个轮子,高度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装备和利用,大力推进数学化校园建设与实践。2000年起建成信息高速公路,2003年开展“数字校园”建设活动。2005年12月学校被认定为宁波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还被认定为全国和浙江省两级少儿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与培训基地、中央教科所教育信息研究中心科研示范校、浙江省青
亲爱的郑老师:  您好!  我觉得,人生如船,梦想是帆,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国家亦如此。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作为新时代的少年,理应有“强国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中国梦将来要靠我们这一代去实现。  梦想是灯,可以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梦想是船,可以将我们送向成功的彼岸。我认为,中国梦不是将来时而是现在时,我们需要从现在开始,踏上追梦的旅途,把宏远的中国梦变为“我的梦”,把“我的梦”化作“我的
一个人有多少财产,就有多大信心。  ——塞万提斯    不要相信那些表面上藐视财富的人,他们藐视财富是因为对财富绝望。  ——培根    鸟翼系上黄金,鸟就飞不起来了。  ——泰戈尔    巨大的财富与知足的心理很难和谐相处。  ——富勤    财富必须在快乐中证明自身。  ——桑塔亚那
初中社会学科是一门包括地理、历史、思想政治等内容的综合性学科。该学科以其特有的知识性、新颖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新课教学中往往对知识内容感到新鲜,有较浓郁的兴趣。但是,在社会学科复习教学时,学生失去了已有的新鲜感,若教师只停留在原有知识的重复陈述上,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有“炒冷饭”的感觉,失去复习的效果。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大大提高复习效益,我就以个人在复习中多媒体的运用,说说这方面的探索。
当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信息技术走进了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强势推进,以往陈旧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已不能适应目前的课堂教学的需要,要想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就必须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课堂生活,与现代生活和技术发展的联系。  结合新课程标准向我们提出的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要求,运用信息化手段和网络资源,在开展英语教学过程中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它可以创造声像并茂、比较真实的
3月25日至27日,第36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决赛在京举行。本届大赛以“发现 创新 责任”为主题,旨在引领广大青少年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感受科技进步为人类带来的美好生活,感受追逐科学梦想的成功与快乐。  据知力记者了解,报名参加本届大赛的北京市青少年共计30余万人,递交初评作品达1937项。此外,还有来自澳大利亚、捷克、丹麦、以色列、意大利、俄罗斯、美国等10个国家,以及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
随着高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及经济的不断增长,信息技术已经普遍在教学课堂中体现并应用。早在前几年,深圳的程少堂老师就给听课教师呈现了一堂颇具争议的课,在课堂上程老师有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上讲台操作电脑,搜索《世说新语》的特点。给人的印象相当深刻,但那时候电脑技术还是比较高端的技术,在中学课堂普及,让人可望而不可及。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这几年电脑这个高科技产品已经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