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络直播实施文化治理的思考

来源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own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在当代中国已经进入“直播时代”。加强网络空间管理,整治网络直播乱象,需要多措并举。相比传统的行政监管等手段,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网络治理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为加强网络治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维度。针对网络直播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剖析,加强网络直播的文化治理,需要把握好思想引导、道德约束、依法规范、生态涵养的原则,并根据文化治理的特点,从心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态文化等层面进行有效规制,构建治理的长效机制,才能真正杜绝网络直播的行业乱象。
其他文献
龟兹是佛教文化隆盛发展、传播东渐并逐步中国化的重要地域.本文通过对《大唐西域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南海寄归内法传》《往五天竺国传》《悟空入竺记》等史籍的梳理、辨析,结合历史、考古、宗教、社会、艺术史等多领域的研究成果,依据对龟兹佛教的基本属性、信仰理念、戒律特色以及龟兹佛教史事等方面的新认识,进一步指出,龟兹佛教文化在安西都护府建立初期和以后相当一段历史内,出现了以小乘为主体的龟兹佛教与以大乘为主体的中原佛教互相并存、各自发展的独特局面;龟兹地区相当规模的汉风石窟及其内地佛教艺术形式,可以说是唐朝中
现代汉语中介词“往”表示向某一处所移动时,其表示的方向也可以标引最终的目的地或终点。“往”标引位移终点的位移事件主要有内向或表面附着位移两个特点,有具体动态运动的表达效果。“往”编码终点信息位于动词前,与动词后补语形式编码终点信息的差异点在时体特征上。“往”标引位移终点的位移事件表达非终结性特征,整个位移事件表达持续性或缓慢语义,具有过程描写功能。而补语形式编码终点信息表达的是事件终结,较难表达持续性。另外,与副词性成分共现的特点说明了“往”凸显说话人的主观判断,与主观意愿有关。
喇斯库穆河谷位于叶尔羌河上游、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南部,战略地位重要,是中国固有领土.19世纪90年代,英国吞并清朝藩属坎巨提后,为了防堵俄国南下印度的通道,鼓动坎巨提向清政府索取喇斯库穆的主权.俄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极力阻止英国通过坎巨提对喇斯库穆进行渗透,由此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而中国方面,无论是清政府,还是民国政府,始终没有放弃喇斯库穆的主权,并就此与英、俄展开了艰难的斗争,最终维护了我国对喇斯库穆的主权.
《刑事诉讼法》第193条第1款但书仅仅赋予了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免于强制到庭的权利,而没有确立亲属证言特免权制度。我国可以借鉴大陆法系的立法例,构建亲属证言特免权制度,制度要点包括:应当同时规定基于特定身份的一般证言特免权与基于特定事项的证言特免权;特免权的主体宜限定为亲属证人,而不包括被告人;“亲属”的范围应在“配偶、父母、子女”的基础上适当扩大;公安司法机关在未告知证言特免权的情况下取得的证言有可能被排除;国事犯原则上不应当成为特免权的适用例外;亲属证人与被告人的共同犯罪案件不应当排除特免权的适用
智能时代解决新的社会问题更加需要专业智慧、服务升级和技术创新,制定和实施社会工作的智能化战略正日益彰显出重要性。从应然层面的战略定位看,社会工作在制定相应的人才战略、方法战略、案主战略、文化战略和品牌战略时,应有机融入智能化的元素。从实施层面的战略管理看,社会工作部门必须强化战略执行,细化智能服务的推进策略;提升主体素质,摆脱智能服务的主体“异化”;坚持证据为本,更新智能服务的技术支持;阐明各自责任,追求智能服务的战略绩效;优化政策法规,保障智能服务的协同创新。
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的社会主体都有着自己的使命担当.历史经验表明,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成就什么样的时代,其决定性在于人.新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
同光体诗人陈衍提出了“合学人诗人之诗二而一之”,作为诗歌创作的最高追求。但是,按照陈衍对“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的诠释,在同光体的代表诗人中,唯有沈曾植兼有“学人”的身份,所为诗或可称作“学人之诗”。所以,“二而一之”只能是一种奢想。至于“诗人之诗”,由于在中国古代文论中,诗人的典范为《诗经》作者,其所谓“风人之旨”,是强调“兴观群怨”和“温柔敦厚”。以此为要求,则同光体诗人首推陈三立。陈三立作为“政治活动家”,在晚清大厦将倾之时,积极倡导除旧布新,并投身戊戌变法,力图挽救危局。而对时政的关注,则贯穿于
睡虎地秦简《日书》是一面反映战国时期礼文化的镜子,其内容涉及祭礼、婚礼、丧礼等。其中祭礼的内容最多,问题也多,与礼书记载不同,“大祠”“大祭”主要对象是“上帝”“四帝”等至高神。“帝”“上皇”“赤帝”等祭祀对象的含义不尽相同,是楚文化与秦文化并存于一书的反映。不同种类、等级的神祇所需牺牲品种类、颜色也不尽相同,是秦国的礼文化与传统巫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婚礼主要涉及请期、亲迎及夫妻交合之礼。葬礼主要有卜葬、下棺、外除及外丧之礼。其中的“牝月牡日”婚姻理论、“男日女日”埋葬理论实际上是阴阳和合理论的反映。总之,
1945年8月朝鲜光复后,苏联招募其境内朝鲜人赴朝支援建设,逐步形成了被国内外学界称为“苏联派”的朝鲜建国时期一支主要力量。其人员由对日作战时期情报人员、苏籍朝鲜人军人、俄语教师、各类技术专家、政府机关内各领域顾问等构成。这一群体在朝鲜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过程中提供了可借鉴的“苏联经验”,并在诸多领域作出了贡献。1948年9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苏联的影响力渐弱,苏联朝鲜人群体也因缺乏朝鲜国内政治基础等局限性,使其影响力衰退。
姜太公的治齐之道,主要是在法家思想框架内施行的,其中体现出的人才、务实、富民的思想,既是高超的治国之道,更是深远的思想和文化遗产,在今天仍然有其借鉴价值。姜太公治理齐国没有遵循既有的成规,而是别出心裁实施了尊重贤才、崇尚功绩、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措施。尊重贤才,是尊重有德且有能力获得钱财的人;尚功,是推崇为国效力、为国贡献,坚决制止不与国家合作的清高且避世的行为;发展手工业和商业,显示出太公因地制宜的善因思想。齐国历代统治者遵循这一治国策略,终使齐国数百年盛而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