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四川卷解析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sh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Ⅰ.选择题
  图1示意海平面两条闭合等压线。读图1,回答1~2题。
  
  
  1.若M点吹东南风,则该天气系统所处的位置和性质分别为:
  A.北半球、气旋 B.北半球、反气旋
  C.南半球、气旋 D.南半球、反气旋
  2.若该天气系统生成于太平洋海域,则其中心移动的方向通常为:
  ①南 ②西 ③北 ④东南 ⑤西北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②③⑤D.③④⑤
  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虽然设计的问题较单一,但需要考生运用天气系统和等值线相关基础知识思考作答。两条等压线闭合,M点吹东南风,说明该地区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四周指向中心,且地转偏向力向右,所以,该天气系统所处的位置和性质分别为北半球、气旋。第2题在第1题结论的基础上考查了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热带气旋是生成于热带海洋上的中心气温高、气压低的强烈涡旋的统称。通常热带气旋生成后,其中心沿副热带高压脊边缘先向西,转向西北,再向东北方向移动,台风中心移动的路径与当时副热带高压脊的位置和形态密切相关。
  
  图2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图2,回答3~4题。
  3.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
  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4.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3.D 4.A
  解析:第3题要求考生紧扣图形做出正确解读。我国北方农牧过渡带属于半湿润和半干旱的过渡区,大致位于我国的黄土高原和大兴安岭附近。由于该地区自然环境条件不稳定,生态环境脆弱,如在该地区增大耕地面积,容易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对于这一地区应该退耕还林(草),改善生态环境,发展舍饲养殖业。第4题内容是在第3题基础上结合“图形”考查农牧交错带的生态和生产功能。由于农牧交错带的生态工程位于东部农耕区的西部地区,因此对东部农耕区可以起到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而农牧交错带的生态工程位于西部畜牧区的东部地区,因此可以增加西部畜牧区水分状况,改善生态环境。由于从第3题中已经知道了退耕还林(草),改善生态环境,发展舍饲养殖业是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农牧交错带的生产功能就不可能是“重要的粮食供应基地”,因此,②④不正确。
  图3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读图3,回答5~7题。
  
  5.1982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
  A.10%B.20%C.30%D.40%
  6.20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A.60年代初期B.70年代中期
  C.80年代中期D.90年代后期
  7.1961—2007年,该国城镇化总体趋势表现为:
  A.乡村人口持续增加
  B.城镇人口缓慢减少
  C.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D.进入郊区化阶段
  答案:5.B6.D7.C
  解析:第5题考查内容紧扣图形,需要考生首先对图形作出正确解读,并结合城市化的相关知识判断作答。“B”答案的判断,需要考生首先读出1982年该国城镇人口约2亿,乡村人口约8亿,该国1982年总人口约10亿,从而计算出城镇化水平约20%。第6题内容是在第5题考查城市化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20世纪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慢。从图中可以看出,20世纪60年代初期、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中期我国乡村人口的增长速度小于城镇人口的增长速度,城镇人口比重呈下降或缓慢增长的态势。90年代后期我国乡村人口总数下降,城镇人口快速上升,所以20世纪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90年代后期。在第6题思考的基础上可知,1961年到2007年,我国乡村人口90年代后期开始下降;城镇人口基本上一直都在增加;城镇化进入郊区化阶段应该是城市化发展的后期,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发展的中期。第7题4个备选答案中,区分度大,考生很容易选择C答案。
  图4各线示意不同纬度①~⑤地的白昼长度变化。读图4,回答8~9题。
  
  8.若图中①地位于北半球,则a点时刻应为:
  A.春分B.夏至
  C.秋分D.冬至
  9.图4五地中:
  A.③地纬度高于②地纬度
  B.④地位于赤道附近
  C.①地、⑤地白昼长度变幅最大
  D.②地位于极圈之内
  答案:8.A9.C
  解析:分析第8题时,需要考生正确建立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联系。图中显示a点五地昼长都是12小时,说明不是春分就是秋分,B、D答案即可排除。从题干和图中可知,①地位于北半球,随着时间的变化①地的白昼由5小时增大到12小时(a点),说明太阳直射点由南向北移动经过赤道,图中a点的时间是3月21日。第9题的命题角度从时间判断转到了对五地纬度高低和昼夜长短的判断上。考生回答第9题时需要调用有关昼夜长短的相关知识。如“春分秋分,全球昼夜平分”、“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某一天昼长越接近12小时,地理纬度越低”、“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越大”等地理规律。从图上所给的地理信息可知,③地全年昼夜平分,可以确定③地位于赤道;某一时间(a点除外)②地和④地的白昼时间比①地和⑤地更接近12小时,说明②地和④地的地理纬度更低,①地和⑤地的地理纬度更高。所以,①地和⑤地白昼长度变幅最大。
  图5示意某地区的地貌类型。读图5,完成10~11题。
  
  10.适宜发展海水养殖业的地区是:
  A.①B.②C.③ D.④
  11.若在甲、乙两地新建居民点,则甲地应特别注意防范:
  A.地震破坏B.滑坡
  C.海潮侵袭D.暴雨
  答案:10.D11.C
  解析:第10题内容涉及地貌类型和农业生产活动的基础性知识。首先需要考生知道发展海水养殖业应该在浅海地区,①地区地处现代河床、沙洲;②地区位于冲积、海积平原;③地区处在侵蚀丘陵,只有④地区位于浅海地区。第11题命题视角从对地貌类型与经济发展的探究,转移到了居民点的建设与防范自然灾害的分析上。因为甲地地处平原,距离山区较远,发生山体滑坡的可能性极小;甲地距离海岸线较近,沿海地区地形平坦,受海洋潮汐侵袭的可能性很大。
  Ⅱ.非选择题
  36.(36分)图7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该国地形、地势特点。(4分)
  (2)推测该国降水特点及成因。(10分)
  (3)分析该国水能资源的开发条件。(12分)
  (4)说明该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人为原因。(10分)
  答案:(1)(绝大部分为)高山地区(山地),北高南低,地表高差悬殊(山高坡陡)(2)特点:(除北部高山地区外),年降水丰富(降水量多),集中于夏(雨)季。成因:夏(雨)季,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的丰沛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少。)(3)(山高谷深)河流多,水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经济投入不足,技术力量缺乏(4)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森林破坏和水土流失。人为原因: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经济落后,传统农牧业发展生活能源需求(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很大)。
  解析:第(1)问是对该国地形、地势特点的分析。考生经过对经纬网的数值和多座8 000m以上的山峰以及南部边缘200m等高线等地理信息的判读,判别出该国是南亚的内陆山国尼泊尔。北部大致呈东西走向的高山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南部边缘小于200m的地区是恒河平原的北部地区,说明该国地形以山地为主;众多自北向南流的河流佐证了该国地势北高南低的特征。第(2)问是在第(1)问基础上推测该国的降水特点及成因。该题要求考生将所学地理知识进行整理、重组和运用,需要考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知识迁移和逻辑推理能力。第(3)问在前面分析地形和降水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该国水能资源的开发条件。考生正确理解“水能资源的形成条件”和“水能资源的开发条件”是答好该题的关键。水能资源的形成条件只与自然条件有关,而水能资源的开发条件不仅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也受到社会经济因素的制约。因为该国山区面积广大,河流众多,降水量丰富,所以水能资源丰富;但是该国是一个传统的农牧业国家,经济不发达,资金投入不够,加上科技水平低,故水能开发程度较低。第(4)问论证和探讨的问题主要是生态环境问题。分析、阐释这一问题,需要考生明确生态环境问题包括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森林锐减、风沙危害、土壤次生盐碱化、河流断流、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水源枯竭等问题。该问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等相关能力的同时,也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地理思维水平和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的能力。该国地处山区,降水量丰富,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大,所以,该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水土流失、滑坡和泥石流、森林破坏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39.(60分)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四
  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山青水秀,森林繁茂。19世纪后期起,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发利用强度加大(图8),致使环境恶化,水旱灾害频发,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到20世纪30年代初,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只及美国平均水平的45%。1933年开始,在田纳西河管理局的统一协调和严格管理下,实施了以治理田纳西河为核心的流域综合整治和开发(图9),取得了全流域水电、火电、核电并网供电,合理利用土地,治理污染,改善水质,发展旅游业等一系列效益。到20世纪80年代,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已达到全美国的平均水平。
  (3)分析图8,说明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10分)
  (4)依据资料和图9信息,指出对田纳西河治理采取了哪些措施,并说明其效益。(10分)
  
  答案:(3)扩大种植面积,开矿乱开滥采,用木炭炼铜导致森林砍伐、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加重);高强度利用耕地导致土地退化;大量排出含SO2的废气,不仅污染大气,还会形成酸雨污染土壤和水体,影响生物生长。(4)修筑了(多座)水坝、(多处)船闸和港口。取得了防洪、改善通航条件、提高运输能力的效益。实现了对全河的统一管理和梯级开发。
  解析:第(3)问要求考生从“扩大种植面积”、“高强度利用耕地”、“乱开滥采”、“以木炭为燃料”和“排除大量含SO2的气体”等信息中分析早期开发利用对环境产生影响。由于扩大种植面积、乱开滥采矿山,用木炭炼铜都会导致森林被砍伐、植被遭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由于高强度地利用耕地必然会导致土地退化;由于大量排放含SO2的废气,不仅会污染大气,还会形成酸雨污染土壤和水体,影响生物生长。第(4)问以图9中提供的8个大坝和船闸、7个港口等信息告诉考生对田纳西河流域的后期综合整治采取的措施是修筑了(多座)水坝、(多处)船闸和港口。水坝、船闸和港口的建设可以增强防洪能力、改善通航条件、提高运输能力、增大发电量、扩大灌溉面积、发展水产养殖业和旅游业等,进一步发挥其综合效益。因而实现了对全流域的统一管理和梯级开发。▲
其他文献
公司宣布破產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是和前同事们结伴去“旅游”。  第一站是同事莉莉的家乡衡阳。我们从深圳出发,先搭火车,再转大巴,抵达乡下时已是晚上八点。她父母要睡了,给我们留了饭。屋外一片黑,蛙声、虫鸣和拖拉机声占据夜晚。莉莉感慨,工作二十多年了,自己从没在这种时间段回过家。我们三个摸黑聊天,谈出路、养老和赡养父母到凌晨,越说越心慌。  15天前,6月20日,我们失业了。那天上午9点10分,公司微
2020年12月28日,娃哈哈推出的妙眠饮品迎来发布一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妙眠的代理商们却不再用广告刷屏,代理商群里也陷入了长久的沉默。所有人心里都隐隐意识到,这个曾经宣称“代理月入百万”的项目已经摇摇欲坠——没有人愿意接盘了。  “最火的时候,办一场招商会就能赚一百万。”曾在妙眠某总代团队工作半年多的王洋告诉记者,“卖货不赚钱,招商才赚钱。但现在好的坑位都被占完了,最下面的人又卖不出去货,这个项
一部《你好,李焕英》,搅热了沉寂已久的中国电影市场。截止到2月21日,该片的票房突破了40亿元,按照目前的走势,该片票房最终突破50亿元大关指日可待。除了票房,该片的网络评分也高达8.1分,在7部春节档影片中排名第一,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叫好又叫座。  《你好,李焕英》到底是不是一部好电影?是现在网上探讨的热门话题。这让我想起了美国大导演马丁·西科塞斯最近的采访,他在采访中表示,随着流媒体的兴起和漫威
传统的地理课堂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是向学生传递所谓的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主要以行为论和信息处理论为基础,主要的教学方式是讲述,教师的职责是将基本的地理知识点和地理原理、地理分析技能提供给学生。而学生的任务基本上是熟知各种地理事物,掌握基本的成套式的地理分析方法,其学习是一种被动的学习。即使教师非常讲究教学方法,多数时候也只不过注重知识传授的途径和方式,仍然没有摆脱教师是课堂思维的控制者和操作者的倾向
中国人均粮食消耗正处于消费结构快速转换和消费水平快速增长时期,随人口快速增长,人均耗粮和粮食需求在增大。粮食安全始终关系到中国社会的稳定,当然培育稳健优质的粮食生产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一、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生产稳健优质    1、审视国情,关爱我国粮食安全  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也依然长期存在。一方面是
数解“神七”    三大改变  “眼睛”更亮与“神六”相比,“神七”在轨道舱、推进舱的舱体安设了两部摄像机,用于观测航天员在舱外试验的全过程,航天员在附近“行走”等动作也可尽收“眼”底。作为首次搭载到“神舟”飞船的全新载荷,这两部摄像机在研制过程中克服了“既要减重,又要好用”的两难问题,其形态为长方体,重量比家用小摄像机还轻出许多,这两颗精巧的小“眼睛”不仅“明亮”,同时还能应对极端温度、真空、辐
2020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祖国21周年纪念日。澳门的陆地面积仅32.9平方公里,总人口数约68万。不少人对这座小城的印象是美食和酒店文化兴盛。殊不知,澳门还是一座多元而深刻的城市,拥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这座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小城,有哪些不一样的文化面相?“大三巴”有一个更早的身份  大三巴牌坊是澳门的标志性建筑,许多人知道它是澳门一座教堂的遗址,但这面高20多米的墙壁背后,还有一段中西文化交
Ⅰ.选择题    分析图1中天津的文化景观,回答1~2题。    1.由自然条件决定其主要功能的一组文化景观是:  A.甲乙B.乙丙C.乙丁D.丙丁  2.在天津的下列产业部门中,能充分合理利用丁图中设施所开采资源的是:  A.化学工业 B.电力工业  C.交通运输业 D.汽车工业  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要求学生利用图像判断哪些文化景观的主要功能是由自然条件决定的。显然,乙图中的
经历了高考这块试金石,我对高三地理学科备考有了全新的认识。其中有些正确的策略帮助我在考场上稳住阵脚、冷静思考,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让我吃了苦头。特借此文逐一道来,与学弟学妹们分享。    一、广开知识渠道,注重生活中的地理知识积累    地理是一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我们不仅仅能从教科书上学到知识,还能从日常阅读与观察中掌握很多课外地理常识。这个其实属于老生常谈了,每个地理教师与历届高考成功者
2008年文科综合测试(天津卷)地理部分的试题设计,经过几年自主命题的探索,已经初步形成了突出能力立意、知识考查全面、贴近生活实际、时代特征明显、图表语言丰富的独特风格。    一、试题总体评价    1.注重基础,突出主干知识  地理试卷从素材选取、内容组织上注重把握大纲要求,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基础知识、基本原理覆盖面较广。试题涉及高中必修上、下和选修一、二,共四本高中教材内容,以及考试大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