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中新的识别技术

来源 :科学24小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beantoni1987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乍一看,艾琳·纳尔逊和奥德莉·纳尔逊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两个孩子。她们拥有同样的巧克力色头发和一对杏仁状黑眼珠,脸上带着同样的顽皮笑容。自她们出生以来,家人、朋友和老师就经常将这两个孩子搞混。高中时,来接她们参加毕业舞会的两个男孩甚至无法分辨出和他们约会的是双胞胎中的哪一个。
  尽管她们如此相像,但还是具有将她们区分开来的特征。“我们觉得我俩的区别比别人认为的要多得多。”艾琳解释道,“我们的脸型有一点细微的差别,奥德莉的脸更圆一些,也许是因为她更喜欢笑的缘故。我们的嘴唇轮廓也稍有不同,但这种差别只能在我俩并排在一起的照片上才能明显分辨出来。”
  面部识别软件的原理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在庞大的数据库中自动检测与对象相匹配的图像,但该软件对于一些微妙的线索有时也难以分辨。为此,艾琳和奥德莉如今正在配合印第安纳州圣母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凯文·鲍耶,进行面部识别和其他“生物识别”技术测试。
  不久前,鲍耶和他在美国圣母大学的同事帕特里克·弗林一起,参加了俄亥俄州特温斯堡(双胞胎城之意)一年一度的双胞胎节庆典活动,以对最新的人脸识别技术进行测试。“人口中同卵双胞胎的比例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在缓慢增长,”鲍耶说道,“因此区分双胞胎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问题。指纹识别是区分同卵双胞胎的一个很好的方法,但其效果不如在识别普通人群那么好。面部识别技术区分同卵双胞胎的效果也没那么好。实验室目前正在研究痣、面部疤痕和其他标识是否可以用来区分非常相像的人,但目前虹膜识别技术是我们区分双胞胎的最好方法。”
  科学家正在寻找辨别和区分人脸的新技术,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展示一个与其他人不同的独一无二的你。
  耳腔共鸣声具备唯一性
  在大多数人看来,我们的耳朵只是从大脑两侧延伸出来的类似于软骨的附属物。如果说它们之间有所不同的话,那就是有的看起来小一些,有的大一些,有的向外突出一些,有的模样奇特一些。但事实上,每个人软骨外耳耳廓隆起和凹陷的复杂模式都是独一无二的。
  20世纪50年代,法医科学家开始对嫌疑人耳朵形状大小的数据进行测量,然后与他们留在犯罪现场的痕迹进行比对。1998年,研究人员表示电脑已经能够准确区分耳廓形状的不同。
  如今,研究人员利用三维扫描技术,建立起耳朵的详细模型。人们提取耳廓独特的几何特性,然后将这些特性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分析,比如从耳垂到耳朵上缘两点间的距离上进行识别,甚至可以通过耳朵的模糊图像,在0.02毫秒的时间里识别出某个人,准确率可达99.6%。
  “你会渐渐长大,但耳朵不会变化——它只是变得更大一些,但比例保持不变。”南安普顿大学计算机视觉专家、耳朵识别研究项目的主要研究人员之一马克·尼克松解释道。
  我们耳朵的“个性”还不止这些,显微镜下可见的耳蜗毛细胞是用来检测声波并转化为传入大脑的电信号的,但耳蜗毛细胞的振动也能产生人类耳朵听不到的微弱声音,但这个声音可以通过敏感的麦克风检测到。这种被称为“耳声发射”的现象已被医生利用,他们可以通过播放点击声观察耳蜗毛细胞的反应,以此测试孩子的听力。研究发现,我们每个人的耳蜗毛细胞对声音的反应有着微妙的不同,会产生略有不同的声音。当声音穿过内耳、耳膜和耳道的骨骼時,还会进一步发生变化。
  未来解锁手机也许只要将它放到耳边,或将一副耳机塞进耳朵里就可以了。事实上,NEC公司已开发了一种带有内置麦克风的耳机,通过耳腔内产生的共鸣声音,可以识别独特的个体,准确率大于99%。
  气味原子成生物识别“护照”
  不管喜欢与否,你的身体都会散发出你独有的气味,是每个人独特的天然体味。
  由美国陆军研究办公室投资的一项研究发现,通过观察人体移动时身后产生的雾状化学物质,可以辨别出不同的个体。从人体散发出来的化学物质会挥发形成一层环绕着我们的“热卷流”。布里斯托尔大学科学家的研究显示,通过对身体分泌产生的44种化合物组合的观察分析,可以辨别出不同个人的身份。
  犬类动物正是因为能够感应到这种独特的气味踪迹而拥有搜索和跟踪的能力,研究人员一直试图通过可嗅出气味化学成分的“电子鼻”来做与它们类似的事情。英国法医科学中心也在探索利用犯罪现场留下的汗水中的气味痕迹开展罪案调查的可能性。
  西班牙一家公司已开发出一种能够根据体味识别个体成员的技术,准确性达85%。不久前,马其顿科学信息与技术大学和日本九州大学的研究人员称,他们利用仪器设备产生气味原子的“指纹”,然后在计算机人工智能神经网络上运行,个人身份识别准确率可达100%。
  主持这项研究的生物信息学工程师苏尼尔·吉哈说,体味可成为未来“生物识别护照”的身份鉴别方式之一。
  步态隐含个人秘密
  走路似乎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两脚轮流向前移动而已,但每个人抬脚和摆腿的方式都有微妙的不同。这种差别源自于我们骨骼结构、肌肉和平衡感的细微差别。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微妙之处很难通过肉眼发现,但对仪器来说,每个人走路的步态是可以明显区分的。电脑可将人体运动分解成一系列的点,最终构建的三维动力学模型可将某个人行走的视频与数据库数据进行比对,准确性相当惊人。
  南安普顿大学的马克·尼克松是最早进行这方面尝试的研究人员。他发现我们走路的方式非常具有个性,跑起来时这种个性更为明显。他说:“步行是一种被动运动,而跑步则是一种强制运动,所以它更为独特。电脑可将移动方式分解为个人独有的一组数字,然后从人们走路的方式、跑步的方式确定个人身份。”
  手机制造商正在研究一种可以从人们走动方式探测发现手机用户身份的技术。2016年在伦敦举行的生物测定会议演示中,他们要求用户在手机上书写,而手机的内置传感器就可通过检测他们独特的动作来辨别其身份。未来也许只要将手机放在口袋里,就能通过检测人们行走的方式来识别注册用户的身份。
其他文献
英吉利海峡是分隔英国与欧洲大陆之间的海峡,也是世界上海运最为繁忙的海峡之一。1994年5月6日,英吉利海峡隧道正式开通,这条海底铁路隧道将英国与欧洲大陆相连接,天堑变通途。据统计,在英吉利海峡隧道通车之前,每年约有5000万人次乘渡轮横越海峡,最繁忙的时候,每天有大约250趟渡轮日夜往返于英国、法国、比利时和荷兰这4国的海湾之间。1987年3月6日,一艘名为“自由企业先驱号”的巨型渡轮在英吉利海峡
余莎:一次洗澡时,我突然发现自己的乳房大小不一。当时非常紧张,以为自己得了什么病。等妈妈下班回家后,我吞吞吐吐地说了这事。妈妈告诉我,一般来说,女性的乳房都是不一样大的。  生活老师:没错,女性的两个乳房要发育到完全一样几乎不太可能,只能说是“大小相似”,不是一侧稍微大一点,就是另一边稍微高一点。  蒋蕊:我右边的乳房比左边的稍大一些,穿着文胸还能遮掩,但是如果跟同学们一起在浴室洗澡,就很明显了。
在自然界,存在着某些科学难以解释的现象:有些动物虽然长相相似,基因也基本相同,但习性却相差甚远,比如猫和兔狲;有些动物因取食方式近似导致形体趋同,但它们却根本不是同一个物种,甚至没有半点亲缘关系,比如蜂鸟鹰蛾与蜂鸟。2014年8月20日,广东摄影师小欧一行人在路过鼎湖山的一处丛林时,发现有很多蜜蜂、蛾类和蝴蝶正在采蜜,其中还有一些类似蜂鸟的小精灵。这些小精灵迅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他们拍下了照片,并
科学家们的预感很快得到证实。从1994年开始,各种亚型的埃博拉病毒又卷土重来。全球发生大小埃博拉疫情10余次,其中死亡人数在100人以上的就有5次。特别是2000年10月在乌干达北部爆发的苏丹型埃博拉疫情,还引发了一场外交纠纷。原来,此时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市中心的一家酒店正召开一个国际会议。有人发现,与会者中有乌干达的代表,有些人甚至就来自疫情严重的古卢地区。这个消息经媒体披露后,立即在肯尼亚引发
空间站代表了人类的最高科技和现代文明水平。中国航天人已经站在太空空间站时代的大门口。继2011年9月29日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之后,我国将于今年9月中旬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升空后将分别与今年10月中旬发射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2017年4月中旬升空的新研制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先后进行交会对接,为在2020年前后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建造工作提供技术借鉴。空间实验室任务完成
世界上,有四个被公认为超一流的情报机构:美国的中央情报局、俄罗斯的克格勃、以色列的摩萨德和英国的军情六处。除克格勃外,摩萨德与军情六处都是在美国中情局的帮助下逐步发展壮大的。因此,许多人将美国中情局列为世界情报机构四强之首。作为美国情报体系中唯一一个独立的情报部门(即使国会也不能过问其情况),中情局究竟有何过人之处,能够成为个中翘楚呢?看完下面几个故事,也许你就能明白其中的原委了。超级“捉迷藏”隐
2014年9月,众多好莱坞女星在iCloud云端的个人账户遭到黑客攻击,致使这些明星大量的私密信息被窃取并在网上被疯传,一时间成为引爆全球娱乐圈的重磅炸弹。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当年轰动国内娱乐圈的“艳照门”事件是因电脑硬件维修而引起的,与此次“黑”进iCloud云存储系统相比,技术难度、实施方式已不可同日而语。这一变迁的背后,其实尴尬地印证了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云计算的发展。2007年第三季度,
生命体是以繁殖为目的,是能自发进行熵变的化学体系。曾经,科学家认为地球生命体只分为三种形式:细菌、古生菌和真核生物。不过法国科学家在智利和澳大利亚发现了一种生活在水中的新的巨型病毒。这种病毒直径达1微米(相当于1000纳米),而大多数传统病毒的直径只有10~500纳米。科学家将其命名为“潘多拉病毒”(Pandoravirus),并确认它是人类已知的最大病毒。更奇怪的是,这种所谓的“病毒”并没有呈现
“沙山的背脊,悠然走来一支驼队,叮当铃声敲打沉睡的死寂。沙漠之舟,千百年行走 。狼烟四起,百年征战。多少闺里月,长在辕门汉家营。多少白骨之路,湮灭无痕……”这是一首描绘“丝绸之路”过往的诗歌。数百年前异常昌盛繁华的“丝绸之路”,早已被风沙糟蹋成了渺无人烟的荒漠,再也看不到频繁忙碌的商队在此经过。驼铃声已随历史远去,销声匿迹。“丝绸之路”,通常简称为“丝路”,此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
近年来, 中国桥梁中的超级工程纷纷亮相,在高度、跨度等方面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彰显出了新时代的中国力量。世界最长的行车铁路双用悬索式吊桥——青马大桥大桥位于香港,横跨马湾海峡,桥身长度2200米,主跨长度1377米,共有两座吊塔,每座高206米。1992年5月开建,1997年5月22日通车。青马大桥只有车行道,不设人行道,它是配合香港国际机场(赤蜡角机场)而建的十大核心工程之一,在1999年荣获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