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主见的孩子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fengrg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我儿子在家里,大人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让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十分听话。在外面和小朋友一起玩,他也总按别人的意愿做事,很少有自己的想法。这样的孩子固然不会惹是生非,但是不是也太没有主见了?
  冯飞
  答:孩子听话、乖巧,父母固然省心,但如果孩子表现得过于顺从,就不是好现象了,这对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不利。要想改变孩子过于顺从的个性,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给孩子表达意愿的机会
  部分家长习惯事事替孩子做决定,很少征求孩子的意见,一旦孩子不遵从,就大加责备。其实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家长要允许孩子充分地表达自己。例如,去超市,可以问问孩子想买什么;出门,问孩子想乘坐什么交通工具,等等。
  2.用启发式的话语代替命令
  有些家长在要求孩子做事时,喜欢使用命令句式,如“就按照我说的去做吧”“你该去干……了”。这种语气会让孩子觉得家长说一不二,是在强迫自己做事,即使做了心里也不痛快。家长不妨将命令式语气改为启发式语气,如“这件事是不是这样做更好”“你是否该去干……了”,这种表达方式会让孩子感到家长对自己的尊重,从而愿意独立思考,主动处理好事情。
  3.耐心倾听孩子讲话
  耐心听孩子讲话,既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尊重,也能有效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家长在听孩子讲话时,有时会觉得孩子的语句、用词不够准确,喜欢抢孩子的“话头”,这样做无疑剥夺了孩子说话的机会,同时也让孩子对以后的表达失去信心。因此,孩子说话词不达意时,家长也应让孩子把意思表达完整,而不能抢着做孩子的“代言人”。当孩子与家长争辩时,家长千万不要斥责孩子顶嘴,要给孩子充分的辩解机会。当孩子与他人争吵时,家长也不要立即去调解,可以在一旁聆听和观察,看孩子说话是否有理。这对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大有益处。
  4.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
  在不影响饮食均衡的情况下,让孩子自己选择吃什么;外出玩耍,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自己决定穿什么;玩游戏时,让孩子自己选择玩具和玩的方法。
  此外,要使孩子有主见,必须破除孩子对权威的迷信,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说“不”游戏,家长有意出错,让孩子挑出错误的地方。比如,家长说:“桌子、椅子、床头柜、毛巾被都是可以用的东西,都是家具。”孩子说:“不对,毛巾被是可以用的东西,但不是家具。”让孩子意识到,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有可能出错。意识到这一点后,孩子就不会盲从别人了。
  【编辑:杨子】
其他文献
【摘要】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对生活问题不断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一套系统性知识体系—数学。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其独特的价值,目前对这一价值的开发还远不到位,有很大的挖掘空间。数学发展为一种文化需要智慧,要综合进行,积极建设。发展好数学文化有利于学科发展、学生发展。在数学教学中,要变被动训练为自主探究,结合生活,渗透数学文化,利用数学美感渗透数学文化,以利于小学生更好理解数学、热爱数学。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