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更新中创造有温度的城市新模式

来源 :上海房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在今年5月召开的中共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韩正同志在其所作的党代会报告中提出:"上海要建设‘令人向往的卓越的全球城市’,着力打造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其中还提到:"人文之城公正包容、更富魅力。中外文化交相辉映,现代和传统文明兼收并蓄,建筑是可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市民是尊法诚信文明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针对韩正书记报告中"创造有温度的城市"的论述,笔者认为,
其他文献
一、现场教学的意义人类通过学习生活和生产实践(包括大量的科学实验)总结出来很多概念、规律后编写成书,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讲述这些知识时只把理论及公式机械的传授给学生,学
期刊
深化"两课"改革,加强"两课"建设,推进邓小平理论的"三进"工作,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是高等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中心任务.
<红楼梦>中人物形象蕴含丰富,贾宝玉这个形象也是如此.本文从"新"与"真"两个角度试着考察一下这个形象的崭新意义.
开栏语:新中国的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工作已走过60多年的历程,回顾历史,总结实践经验,是推动未来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必要途径。自本期开始,本刊特开辟"规划前辈口述"专栏,连续刊载对老一辈城市规划工作者的访谈文章。通过前辈的口述,希望能够对城市规划工作的认识提供有益的借鉴。本专栏内容以"新中国城市规划史"为主题,计划按照时间先后,重点反映"一五"时期、"二五"至197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等三个主要历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