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jinx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方式已不再局限于书本之中,而变得越来越多样化。网络的普及更是扩大了知识信息的来源,加速了知识信息的更新,人类开始从工业社会转向信息社会,知识将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江泽民主席指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成长要靠教育。在当前积极推行的学校素质教育中,尤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更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造就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通过计算机教学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还可通过变化无穷的画面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区,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有利条件。例如,在学习WINDOWS自带的“画图”软件中,教师可以结合“环保”的话题,通过展示课前准备的图片资料,如地球的照片,环境污染的图片等,让同学们了解到爱护地球的重要性,同学们在自我感知后自主创作一幅环保的电脑画,目的是使学生“感受”不同的绘图工具及效果,进一步熟练掌握各个画图软件工具的应用,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作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还体会到把计算机引入各科教学中不仅可加大教学的密度,节省时间,而且能根据教学需求将其内容动态地加以分解、组合,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使抽象的讲授形象化,既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亦可拓宽思维空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鼓励质疑问难,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知。”可见,营造“疑”与“思”的良好情境,用疑问开启学生创造思维的心靡,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应克服扼杀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行为,注意挖掘教材内容中潜在的教育因素,采取问题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宽松民主、和谐平等、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情境。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设计出针对性、启发性较强的问题,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对于在回答疑难问题时出现的不同主张和见解要“沙里淘金”,肯定其中的合理成份。要改变教师“一言堂”或唱“独角戏”的老方法,还学生以自我学习和钻研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独辟蹊径,敢于质疑发问、想象猜测,敢于打破常规、不拘一格。如在“基本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设计一些易出错的程序,让学生自己对这些程序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错误,进一步完善程序的功能,从而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进行思维训练,提升学生的创新动力
  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砸碎应试教育的模式和框架,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的倾向,注重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具体来讲,就是要通过挖掘教材中能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一题多变的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的思考信息朝多种方向扩散,提出各种设想、多种解答。如在讲授windows98的目录操作和文件目录属性的设置后,可故意将学生以往建立的文件拷贝到一个隐含的目录中,学生上机时便发现自己的文件“不见了”,纷纷提出为什么?此时再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他们便可能找出被删除、被更名、被设置为隐含属性、被复制到其它目录中后再删除源文件等多种答案。教师再对他们的想法给予进一步分析,肯定其正确的方面,通过这样的学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提倡学用结合,满足学生的创新实践
  实践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最佳途径。计算机课程不同其他文化课程,它更注重实践的应用效果。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学生需要亲自参加技能训练。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不做过多的硬性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技能实践内容,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活跃思维,施展才华,提高创新能力。以《Photoshop6.0的初探——基本操作》的学习为例,通过课堂教学掌握了软件的启动、新建、保存和退出,了解了界面的组成,学会了前景色、背景色的取色方法,油漆桶的使用,色彩的填充等。在对Photoshop有初步了解后,让学生新建文件,利用所学工具自我发挥制作一幅作品。在更加熟悉工具的操作后,还可以发挥自我创造能力,制作一套自己的照片集。
  当今世界,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深入。现代教育技术所强调的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有效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为学生将来发展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天,蔚蓝云,轻淡山,葱绿风,柔曼
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的语文知识,还要加强对学生思维水平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非
货币政策的取向问题是关系到整个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所在,通过对当前宏观经济的深入研究,提出我国货币政策的取向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由于我国宏观经济偏热,存在物价上涨的压力,因
作为一个高三毕业的孩子,我每天要做的就是应付扑面而来的考试。忙碌,几乎就是生命的全部,忙到甚至忘记了母亲的生日。直到第二天,我才打了电话回家。电话接通,还未开口,妈妈就问:“
如今各大学被财政压力所迫,不得不雇佣中介到中国进行教育促销,首要目标是赚钱,而不是教育。  记得夏天回国时,在北京一所普通高中教书的亲友告诉我,她的班越教越小,许多学生会突然消失。到哪里去了?出国。事情来得是这么突然,有时学生本人都不知道。家长怕孩子分心,背着孩子把出国留学办好,然后拿着录取通知书告诉孩子:你不必在这里读完高中了,走吧。  对我这个美国大学里的教书匠而言,这个故事实在是匪夷所思。到
生活固然美丽可爱,但如果缺少橄榄绿的点缀,它也会失去色彩缤纷的色彩的。一座城市的发展,主要是通过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充分的体现出来的,物质生活的文明是用建设的繁华
提出了中外合资企业效益不佳的问题,分析了其现状及其成因,提出了提高中外合资企业效益的几点建议.
读书固然重要,春光不可负了。这么想着,随手扔下书出门了。心里忽闪过一念:什么是幸福?细一思量,人生幸福当有如下:早上睁眼不用忧心晚上何处,此一大幸福;今天不用想明天找啥工作,此二
一、背景及理论框架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是由当代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家卡尔·罗杰斯提出的。“非指导性教学”反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倡教学的重心聚焦于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上,把教学过程的性质规定为学生内在经验的形成和生长,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它还突出了传统教育所忽视的情感作用和价值观等问题。  基于对“非指导性”的理解,下面我就以苏少版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的《放飞希望》
【摘 要】 新课程标准把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标准,这就要求老师改变以往传统的死板的教学模式和枯燥的教学方式,单一的教学方法,用全新的教学理念重组自己的课堂,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 创新能力;重组课堂  一、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培养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如果教学过程中毫无“波澜”,那么一节课下来根本没什么效果,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