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土植硅体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gyu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硅体作为微体古生物学新的分支门类,具有颗粒小、产量高、分布广、抗风化、分类意义明确和原生化学元素封闭(包裹)能力强等特点,逐渐成为地质学、考古学和植物分类学等学科研究的有效手段.分析现代表土植硅体组合、植硅体包裹体成分与植被类型、气候环境的关系,是进行古生态反演、古气候定量化重建以及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的基础.近30年来,不同国家的学者对各国表土植硅体分布做了大量基础工作,重点在以下四方面.(1)形态学研究:现代表土中已鉴定出的植硅体形态约260类,其中禾本科植硅体约110类,蕨类、木本和其他被子植物植硅体约50类,其余约100类植硅体的亲缘植物仍在研究中.(2)表土植硅体与植被的关系:初步分析了全球典型地区森林、草原等不同植被类型下表土植硅体组合的特征,为利用植硅体分析恢复不同时、空尺度的古生态、古植被变化奠定了基础.(3)表土植硅体与气候的关系:利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建立植硅体组合与年均温度、年均降水量和海拔等气候环境因子的定量-半定量关系,并进行古气候参数定量重建.(4)表土植硅体元素分析:在土壤植硅体封存碳(Phyt OC)潜力估算及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表土植硅体的研究在为解决地球科学、考古学等许多领域的具体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和越来越多成功的案例,本文对相关内容进行了重点介绍,并针对表土植硅体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的潜力进行了分析.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智慧校园也成为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方向,物联网为智慧校园提供了底层的物理基础,而i Beacon技术作为新兴的感知技术引入,为智慧校园的发展带
<正>作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济南高新区是济南市乃至山东省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和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一直发挥着经济创新的示范力量。
随着信息化条件下战场节奏的加快,作战计划管理已经成为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面临的重大挑战。在分析作战计划的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了作战计划管理的基本概念并提出作战计划管理
以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职院校教学中推行使用基于Web的智能化作业管理系统,是在实践中值得探讨的课题。该系统的设计基于B/S模式,以VS 2005和SQL Server 2005数据库
HS的诊断进展旨在提高球形红细胞检出的敏感度和膜缺陷细胞检出的特异度,并且要求方法易于操作和推广,EMA结合试验具备这些优点,成为新的诊断金标准。目前没有单一指标可以确
文章介绍了一种被称为基带池架构的新型无线专网架构,以实现光纤与无线紧密融合。该架构在光载无线架构的基础上,将所有基带单元集中放置形成基带池,然后通过光纤将远端射频
文章在国内工业旅游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下试图探索柳州发展工业旅游的现状、意义及路径,通过归纳柳州工业遗产利用资源,分析柳州发展工业旅游客源,依托柳州工业遗产资源规划设
<正>液体自动料灌装机产品在使用操作、精度误差、装机调整、设备清洗、维护保养等方面更加简单方便。广泛适用于日化、油脂等各行业,可对不同高粘度流体进行灌装。机器设计
文章介绍了湖南电力OTN网络当前组网现状,依据实际组网建设和运行维护中积累的经验,以湖南电力OTN网络目前所使用的Alcatel 1830 PSS-32设备为例,对网络中的拉曼放大器、Y-Ca
随着世界各国燃油中的含硫标准越来越严格,燃油脱硫技术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传统加氢脱硫技术设备技术投资大,能耗高,条件苛刻以及对某些特定硫化物的脱除效率较低而往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