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yt1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近九十年师范办学的历史传统,在发展教育理论基础之上,我们提出了“发展教育”的办学理念,涵括增长极限观、综合发展观、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等内容。我们认为,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的发展要取得内在平衡,特别是当办学规模达到极限后,办学质量的提升才是学校的生命力所在。学校教育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富有个性、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因此,我们的教育目标复位为“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中学生”,教育方式和途径也日趋多元化和人性化。
  “三元”模式践行德育理念
  “发展教育”办学理念所涵括的发展观主要包括增长极限观、综合发展观、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增长极限观的指导意义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的发展要取得内在平衡,特别是当办学规模达到极限后,办学质量的提升才是学校所关注的焦点。二是学生的发展不仅仅是智力发展,而应是德、智、体、美等多方面个性化且可持续的发展。
  基于发展教育办学理念,我校提出了自主发展的德育理念,并由此确立了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三元”自主德育模式。在此模式中,自主是核心,是灵魂,通过“自主教育”和“自主管理”,促进“自主发展”。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追求、参与、感悟才能真正实现,教师的教育和指导,只有通过学生的自主探求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我们认为,学生的成长是一个由低级走向高级、由稚嫩走向成熟的进步过程。因此,我们把学生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尝试发展阶段、自觉发展阶段和超越发展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发展,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由部分到整体,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学生以“自主、责任、卓越”的核心价值观为轴心,在原有道德水平和认知水平等条件下不断尝试,不断发展,不断超越,然后又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实现再尝试、再发展、再超越。我们将这个理论命名为“三元自主提升”发展理论。它指导着德育工作在遵循学生品德发展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达到预期的效果,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管齐下”形成自主德育
  在德育工作中,我校采取校本德育、体验式德育、全员德育“三管齐下”的方法,促进学生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从而助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自主德育特色也逐渐形成。
  (一)校本德育
  为有效实施校本德育,我校制定了《中山市实验高级中学校内版权保护办法》,鼓励教师编写校本德育教材,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了系列校本主题教育。这些主题教育贯穿高中德育的全过程,同时又凸显各个年级的不同特点。高一年级侧重养成教育,将行为要求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观念,这是现代文明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它是学生的“尝试发展阶段”;高二年级以“三观”教育为主,通过系列教育的内化与外化过程,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道德判断力,它是学生的“自觉发展阶段”;高三年级侧重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独立人格、独特个性和独到的道德批判能力,它是学生的“超越发展阶段”。当然,以年级为时限的三个阶段的划分,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不同的个体所经历的道德成长自然也不尽相同。通过系统教育,学生不断成长,逐渐走向成熟,他们的行为方式由“他律”走向“自律”,进而走向“律他”;行为表现也由“规范”走向“示范”,进而走向“模范”。这样的成长轨迹,正是学生由“尝试发展”走向“自觉发展”,再走向“超越发展”的过程,是可持续发展观指导的实践成果。
  (二)体验式德育
  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我们感受最深的是,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形成,不是靠灌输得来的,而是通过学生自主体验和感悟内生而成的。基于此,我校努力创设适宜学生道德体验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活动环境和生活环境等,使德育文化化、活动化、生活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道德规范的内化,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德育文化化 众所周知,文化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是在潜移默化中达成的。学校文化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方面。我们抓住学校改制和校舍改建的时机,把学校理念、校训等精神文化与学校建筑、景观等物质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些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相连接的纽带就是“时间”,而珍惜时间也是学校文化的精髓。“发展教育”和“自主发展”中的“发展”一词,就是一个时间概念,发展的轨迹就是时间的轨迹;“饮水思源,宁静致远”的校训词隐含着“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链条;在校舍建设上,新扩建的校舍建筑呈现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独特风格,展现着从过去到现在的时间痕迹;精心置于校园各节点,大小各异、表现手法迥异的日晷雕塑群,用最古老的方式向学子警示着时间的流变;第一教学区的太阳历广场,作为功能丰富的大型科普实验场,它标示着日月星辰的时间更替。学校文化处处昭示着“成就理想,不可稍停”。
  德育活动化 丰富多彩的活动已经成为我校有别于其他学校的重要标志。每到元旦,学校都举办社团嘉年华活动,许多家长和学生都会慕名前来观摩并参与。我校的学生社团是学生主办、自愿参加、自主活动的自治性组织,现有学生社团近四十个。这些社团为学生搭建起了自主发展平台,促进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学校非常注重让学生参与班级建设和管理。通过“特色班级”创建,提升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特色班级的创建是在规范化班级评比的基础上开展的。我们把过去惯常的文明班评比改为规范化班级评比,使班级达到学校的各种规范和要求,奠定学生自主发展的坚实基础。特色班级创建的目的则是促进班级特色发展,让班级充满凝聚力和生机。规范化班级评比一般由学校提出评价指标要求,学生则是评价对象。而“特色班级”创建则是由学生提出目标要求、设计过程与方法,并以学生为主体去创建,学生是主体,教师充当参谋和指导者。
  德育生活化 我们认为,德育应该基于现实生活,应该回归和服务于现实生活,这样的德育才有生命力和实效性。德育内容和活动的选择和重整,是突出德育生活化的主要途径。我们把关注、指导和引导学生的现实生活作为德育生活化的主要内容:一是关注并引导学生精神生活,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坚持一切问题从“心”开始,寻找治愈心病的各种良方,做到长期追踪、帮助学生,和学生做朋友,让学生拥有阳光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勇敢地直面学习和生活的各种挑战;二是关注并引导学生的日常生活,从文明礼仪到宿舍生活,对学生给予足够的关心和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三)全员德育
  德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团的互相支持,共同参与。因此,我校构建了开放性、规范性、自治性的“三元”德育工作大体系,全面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首先,构建起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的开放性德育格局,扩大了德育资源和渠道;其次,构建了班级、年级、德育处“三圈一体”的规范性德育体系,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规范性、有序性和有效性;再次,构建起团委、学生会和社团联合会“三会一体”的自治性德育体系,充分发挥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自治作用。
  德育队伍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德育工作水平的高低。为提高德育队伍的整体水平,我们坚持全员培训,对全体教师进行德育理论和实践培训,坚持校办培训和教师自主培训相结合,实施“三脑工程”—“健脑”工程,即师德教育和前途理想教育工程;二是“借脑”工程,就是“走出去”与“请进来”的社会培训工程;三是“富脑”工程,就是“关起门”的校办培训和教师自主培训工程。同时建立骨干教师班主任工作室,成立班主任自主专业发展联盟,促进班主任工作能力的提升。
  学校德育科研遵循“以改革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的指导思想,引导教师们以德育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课题,开展学习和研讨,在研究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在研究中提升工作水平和工作实效。德育科研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向高层次发展,是我校德育工作的又一个显著特点,通过研究,教师的工作能力水平不断提升,进而推动学校德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吴明红,广东省中山市实验高级中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杨德才,广东省中山市实验高级中学德育处长,中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苗 培
其他文献
《福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全力打造“幸福教育”品牌,致力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学校提升办学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德育为先的学校内涵式发展,使“幸福教育”成为“幸福福田”华章的最美诠释。  教育事关未来,重视教育是打造“幸福福田”的需要,是福田投资环境的需要,是中心区展示改革开放成果的形势需要。《福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全力打造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发展动
李辽宁:完成“一个转变”,凸显“三大功能”    思政课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高校思政课要真正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必须完成“一个转变”,凸显“三大功能”。    完成“一个转变”:从关注单一价值主体  向关注多元价值主体转变    思政课的主要目标,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让学生掌握马克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而社团正是继承、传播文化的一个载体,通过社团举办的各项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多年来,安溪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安溪一中”)缤纷多样的学生社团,竞放异彩,为高中生活增添了一抹抹亮色。  26年:文学芳园,一枝独秀,历久弥芳  云帆文学社是学校众多
校园与“超市”风马牛不相及,但凡事都有“规律”可循。超市有大空间,人生活要逛超市;校园有大空间,孩子们进校园要“逛荡”,要生长。皆有大空间,皆有生活着、生长着的人,校园与超市得以链接。现借用此文,说解南通市城中小学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实施策略。  行为养成“生活超市”之诞生  环顾“超市”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虽有二十年之久,但仍一派繁荣,网络超市更是风生水起。超市为什么兴旺发达?归纳之即为“自由”二字:
特色品质学校建立的实质,是如何更好地实现学校管理、教师发展、学生成长以及家校合作的目标。基于此,邯郸市复兴区百花小学(以下简称“百花小学”)以特色品质学校创建课题研究为依托,以养习教育为特色办学方向,以学生成长为落脚点,努力构建特色品质校园,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建设一所学生喜欢,满足每个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学校。  “养习教育五大纲领”是我校不变的主线,即:养正品之习、养笃学之习、养审美之习、养运动之习
呼伦贝尔,一座得名于境内呼伦湖和贝尔湖的城市,与俄罗斯、外蒙古接壤,在雄鸡似的中国地图上,呼伦贝尔就是这只雄鸡殷红的冠子。这里有水草丰美的草原,松涛激荡的大兴安岭林海,纵横交错的河流,星罗棋布的湖泊。作为草原人,呼伦贝尔的教育工作者知道马儿不能一步跨过辽阔的草原,高尚的道德情操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养成。  中小学生处在人生起步阶段,一点一滴的教育积累格外重要,因为孩子的良好习惯就是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
最近看到这样一则报道:江苏徐州有位名叫李子艺的13岁女孩,她多才多艺,无论是面塑、泥塑,还是画画、剪纸,都很擅长。她的《西游记》人物面塑作品被日本半田市博物馆收藏。令人吃惊的是,她并未特意学过这些,更说不上受过正规训练。她母亲是著名的民间艺人,父亲喜爱画画。她从小就很有艺术天赋。她妈妈说:“一两岁时她就看着我在外面摆摊捏面塑,自己也在旁边拿面捏着玩,我根本没有教过她,三四岁就能捏成型的人物、动作作
据人民网报道,日前,晋中市教育局印发“十项规定”严禁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将从4月1日起试行,旨在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和教师从教行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禁止补课年年在说,可禁止不了,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回顾我国的教育史,几乎从建国伊始到“文革”结束,教育都在镣铐中踟蹰前行。恢复高考以后,人们重新发现了教育意义,重新燃起对知识的渴望。然而,由于从一开始就播下了功利主义的种子
“真没有名额,别着急,下次还有机会!”长春市宽城区南京小学的班主任杨老师无奈回绝,这样的电话,她今天已经接到了几十个。可话筒里依旧传出对方诚挚的恳求声。这是在办着上学、转班的大事?不,这不过是学校要召开运动会,因为场地限制,预留了少量家长名额,家长们得知后,一个个满怀热切地想要参加,所以反复打电话给班主任。  这跟往日真有天壤之别。  以前,每次老师请家长到校,爸爸妈妈都互相推托,因为他们特别不想
楚水小学,处处充满生机:“阳光信箱”“阳光班级”“阳光少年”“阳光教师”“最美小使者”……一个个美丽响亮的名字犹如一轮轮太阳光芒四射,温暖心田。  学校构建了以“蒙以养正,厚德强能”为办学思想,以“立学习礼,尚德求真”为校风,以“勤学好问,善思笃行”为学风的阳光德育理念系统。学校力求用“新视觉、新创意、新画面、新气魄”的校园环境来熏陶和滋养学生的“大德、大志、大行、大才”,充分发挥其“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