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高级将领宋达之子宋楚瑜:亲民党主席的软本色与硬风格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35948306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的软本色
  1942年,宋楚瑜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他的童年生活在这里度过。
  少年时期的宋楚瑜是个木讷内向的孩子,学习成绩也不好,数学经常考三十几分。1959年高中毕业后,他遵从父亲宋达(1916- 1975,1931年5月南京中央军校第九期,后任国民政府国防部联勤总部中将副总司令。1969年出任“行政院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退辅会”秘书长,创立“设计、执行、考核”行政三联制,兼任中国文化学院企业管理学系主任。1975年病逝于台北,死前,把儿子宋楚瑜托付给蒋经国)的意愿参加理工科大学联考,但只考了200多分,黯然落榜。他对父亲说:“我的志向不在理工,盖林肯纪念堂的是学理工的人,可是坐在中间受人纪念的,却是学政治的。”宋达深受触动,于是同意他学文。第二年,宋楚瑜以400多分的高分考入台湾政治大学外交系。进入大学后,宋楚瑜还是那么拘谨害羞,一点也不出色,大学4年,很多同学都没听说过有他这个人,因为他既不参加活动,平常也很少讲话。不过,宋楚瑜非常爱读书,由于念的是外交系,他不但勤练英文,还相当注意穿着和谈吐。
  宋楚瑜这一生,相当自傲身为宋达之子。宋达的一生影响宋楚瑜至深、至广。宋楚瑜个性木讷、寡言,平常很少向人谈及私事,但在宋楚瑜的口中,却可以时常听他谈到,“我父亲如何、如何”。
  如果与其他可能的中生代接班人相比,他既不像连战和吴伯雄,有先祖遗留下的庞大财富,也不似陈履安备受陈诚父荫,他反倒像许水德和许信良一样,是穷人的子弟。因为父亲是军人的关系,再加上他们家有六个兄弟姐妹,所以宋楚瑜儿时的生活,是十分清苦的。他穿的衣服、裤子都是由爸爸的军衣裤改的,连袜子也是把黄色的军袜染一染,再拿来穿的,有时候洗多了,颜色褪掉了,还是一染再染,再继续穿。
  宋楚瑜小的时候,父亲身体不好,他的母亲往往会煮煮麦片、打个蛋,为父亲补补身体,但他的父亲总会留几口,给六个兄弟姐妹中最乖,或是考试成绩最好的一个吃。时至今日,宋楚瑜都忘不了当时那一口口麦片的甜美滋味。除了穷之外,在士林眷村长大的宋楚瑜,童年生活与一般的乡下小孩没有两样,他除了会蹲在地上打纸牌、玩弹珠,还挖过番薯,并与一群孩子列队在水田里挖“荸荠”。宋楚瑜小时还迷恋漫画书和历史故事,诸葛四郎、张良、关公,都是他心目中响当当的人物,士林一家漫画书店的老板“老赵”,至今还对他念念不忘,即使当了新闻局长,宋楚瑜每个礼拜天,还常穿件夹克,和太太陈万水在漫画书店流连忘返。从政的宋楚瑜,性格中不乏纯真的一面。


  宋楚瑜在政大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在同辈中开始崭露头角,毕业后即出国深造。在美国读书的那段日子,连刚认识他、后来做了他太太的陈万水,都觉得当时的宋楚瑜好可怜,他不仅住在朋友家,还打零工赚钱。陈万水说,宋楚瑜这一生最痛恨的就是洗盘子,每一次同学聚会,跟他住的朋友切葱用一个盘子,装别的又用一个盘子,而让他负责洗盘子,他痛苦极了。所以这一生,宋楚瑜最感念的,恐怕就是她替他介绍一个不用洗盘子、而在图书馆打工的机会。
  陈万水觉得,她这一生没有嫁错人,唯一遗憾的是,宋楚瑜最后从了政,令她有过一番挣扎。当夫妇共同在国外打拼了八年,有一点小小的成就,而她也有了稳定的工作,宋楚瑜却执意要回国从政。宋楚瑜认为“政治是管理众人之事”,所以他在拿到柏克莱校区政治硕士、美国天主教大学图书管理学硕士,以及乔治城大学政治哲学博士的半年前,就由时任新闻局长的钱复力荐给蒋经国先生担任英文秘书。
  宋楚瑜在美国打工赚钱,到临回国前,已小有成绩,他那时已可拿到4000元美金,回国后到行政院上班,虽然上下班坐的是公共汽车,但他已有能力买皮沙发了。
  宋楚瑜夫妇刚回国的时候,心里还是怦怦跳,因为当时对未来没有把握,不知道选择从政是否正确;另外,即使宋楚瑜到了政府机关工作,生活还是相当苦。那时候,宋楚瑜在行政院天天吃白带鱼和山东大白菜,当时的宋楚瑜就是个“工作狂”,有时候忙了一天回家,连太太跟他说话、问他要吃什么,他也听不进去,这让宋太太第一次觉得,宋楚瑜不再是她一个人的。
  政治生活中的硬风格


  亲民党成立之后,宋楚瑜一直担任党主席,他陆续就政治、经济、社会以及两岸关系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这里所说的宋楚瑜在政治生活中的硬风格,绝对不是指他讲话时的语气有多么强硬,而是指他一直坚持的方正路线,以及所提倡的一系列政治主张。
  在政治方面,宋楚瑜主张维护“中华民国宪法”,建立权责相符的“宪政体制”,回归“双首长制”的宪政规范;尽速制定“政党法”、“游说法”及“政治献金法”,健全政党政治。“立法委员”选改采“单一选区两票制”,“一票投人,一票投党”等等。
  在经济方面,他主张解决失业问题,改善投资环境,加速财金改革,重振经济发展。理清政商关系,杜绝一切黑金白金政治,创造廉洁有效率的投资环境。积极创造就业机会,加强劳工职业训练,建立劳资协商网络,兼顾劳工权益与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积极发展新兴关键性产业,辅导传统产业。
  在“国防、外交”方面,他主张建立全民“国防”,强化科技战力,以“前进防御”为战略目标。发展“多元外交”与“全方位外交”,采务实态度参与国际社会。积极争取加入国际组织,加入区域安全与功能性组织。革新侨务工作,争取海外侨心。
  最引人注目的是,宋楚瑜十分注重两岸关系。他认为,应依循“国统纲领”相关原则,在“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九二共识”基础上,进行两岸协商,惟未来台湾状况的任何改变,皆须经台湾全体人民的同意。依“三阶段整合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搁置“统”、“独”争议;第一阶段进行经济性及功能性“交流”,开展两岸经贸互惠合作;第二阶段推动两岸“社会互动”;第三阶段则迈向“政治整合”。中共应明确承诺放弃武力犯台,展开两岸互惠平等对谈,确保“中华民国”在国际社会的生存空间。发展两岸经贸:以“全球布局”与“策略性开放”的原则,尽速开放“三通”,发展两岸经贸,善用台湾优势条件,以大陆市场及资源发展台湾经济。
  宋楚瑜一直说:“亲民党创党以来,对两岸问题的政策从来没有动摇过,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基本政策,坚定地反对台独。因此,国民党和亲民党访问大陆都是好事。台独是走不通的,国际上没有一个主要国家承认和接受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我也很明白地说,我到过华盛顿,他们亲口告诉我不会支持台独。我觉得所有的中国人大概都可以有两个共识,从历史来看,中国从来只有一个,您还记得我们的古话说,天无二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是中国人的共识,大一统的共识。第二,我们还有一句话,每一个人都看过《三国演义》,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国只有看看分分合合的这些历史,但是从来大家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这是一个所有我们大家的一个基本的概念。”
  对于当时台湾当局6108亿军购,宋楚瑜曾不止一次批评指出:两岸要和平不要战争,台湾要的是抢大陆的市场,而不是战场,台湾要变成乐园,而不是墓园。他还对台联党参拜靖国神社提出了强烈的批评指责。宋楚瑜表示,台联党主席苏进强率党籍“立委”到靖国神社参拜,伤害台湾民众情感,丧失民族尊严,应受到一致谴责。当时台湾是日本殖民地,台籍日本兵是为侵略而战,为日本而战,而非为台湾而战。
  (摘自《人物周刊》2005年第6期,朴子/文)
其他文献
毛致用:中国唯一居住在农村的国家领导人  毛致用,1929年11月生于湖南岳阳,195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2003年,从全国政协副主席位子上退下来后,毛致用回到西冲村,过起了安宁的田园生活。如今,他已经在乡下生活了十多年。  “乡下有三好——空气好、水好、蔬菜好。”  卸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毛致用,从北京直奔家乡,盖起3间瓦房做了一介农夫。到如今,他
期刊
江泽民的“五二九讲话”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去世。就在邓小平辞世不久,社会上出现了一群批判者,他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改革开放是否将给我们国家的安全带来威胁?他们写了许多文章来论证这个问题,不久就引起了中央的注意。  1997年5月29日,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的毕业典礼上,江泽民总书记发表了他准备了几个月的讲话。后来的几个月中,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把这次讲话叫做“五二九”讲话。  
期刊
邓颖超称李鹏“兰兰”  2014年6月,86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前常委、国务院前总理李鹏再推新书。这本由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的《李鹏回忆录(1928—1983)》,是李鹏亲自撰写的一部自传体书籍。全书48万余字,不但详细记述了李鹏在55年中的工作、学习经历,还披露了大量家庭生活细节。  在该书中,李鹏回应了社会传言。他在回忆录里写道:“周总理、邓妈妈与我的关系,就是老同志与烈士
期刊
早年海外生涯尤为活跃  马英九祖籍湖南省衡山县(世居湘潭马家堰),1950年出生于香港九龙广华医院。上有三个姐姐,下有一个妹妹。马英九的名字是根据“上尊大人,英才继起”的族谱排序而来;取名“九”字,则是希望能以“九思”立身,意即: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另希望身体如“九如”般健康之意,意即: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山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
期刊
华国锋代表中央致悼词  1976年9月11日开始举行吊唁活动。毛泽东的遗体被安置在人民大会堂,卧在鲜花翠柏之中,身上覆盖着一面巨大的党旗,8名礼兵守护在遗体周围。中央政治局委员们每4人一组,轮流为毛泽东守灵,其余的都在附近的房间里开会。这天的会议临结束时,张春桥忽然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主席的追悼大会由谁主持?由谁致悼词?”  照理,这个问题很好解决。按惯例,当然是由党内职务最高的人来主持或
期刊
“足球运动员”学在军营  1974年初,18岁的郭凡生走进了军营。  他是作为“体优生”被招进部队的。当时眼睛还有点儿近视的郭凡生踢足球踢得很好,曾在内蒙青年队里踢边锋和前卫,因此,部队在内蒙古招的几百人中,他作为唯一的“足球运动员”同大家一起来到了北京。在那个年代,与上山下乡的知青们相比,能当兵就算是幸运儿了。  军营的生活很苦,可这样的生活却实实在在地磨炼了郭凡生的意志。而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父
期刊
谁是刘鹤  “这是刘鹤,他对我非常重要。”习近平曾向来访的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多尼隆如此介绍了身边的一位“身材高大、有着学者风度的助手”,在那之后,到三中全会召开的节点时间内,中财办主任刘鹤成为中国媒体的“宠儿”。  “中财办”是推动“习近平新常态”的最核心机构。为每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准备,为届时总书记的讲话组织起草工作,视作该办公室最重要的任务。小组组长为习近平,而这个主导中国经济的重要机构真正的
期刊
身段柔软的“执行长”  在国民党内,对林益世的普遍评价是:身段柔软,人缘好,熟悉各个部门,办事有效率。  这些评价,都是林益世在过去十几年里,为自己赢得的。“我年纪轻,但在‘立法院’的资格不年轻,我做‘立法委员’快11年了。”“我干‘立法委员’的第二年起,整个台湾的预算,‘立法院’里几乎已经是我一个人在看了。预算删减的决议是我一个人写的,那时我还不是‘执行长’,到现在,国民党做任何事,都是我看完了
期刊
很多人以为蒋介石是孙中山选定的接班人。当年寸步不离孙中山病榻的床前侍卫李荣否认了这一观点。他回忆:临终前孙中山呼唤了宋庆龄,呼唤了汪精卫,却没有呼唤蒋介石,他并未指定谁是接班人。既然蒋介石不是孙中山钦定的接班人,那他又是如何登上权力最高峰的呢?  孙中山并未指定蒋介石就是接班人  蒋介石1905年在东京由陈其美介绍认识了孙中山。但孙中山倚为股肱的军事人才,先是黄兴、陈其美,后是朱执信、邓铿、居正、
期刊
出身书香门第、政治世家  连战出生在陕西省西安市。其先祖在清朝康熙年间迁台,定居台湾府城,至连战已延续第九代。  连战的祖父连横,字武公,号雅堂,是台湾著名爱国诗人和史学家,被誉为“台湾文化第一人”。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生根台湾,心怀大陆”的连横著有《台湾语典》和《大陆诗草》等,并整理了《台湾通史》一书,声名远播。连战的父亲连震东毕业于日本庆应大学。1931年,连震东在西安市担任“西京筹备委员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