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年以来,混凝土裂缝问题一直深受建筑业内人士的重视,这主要因为混凝土裂缝严重影响着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和工程质量。本文详细阐述了商品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原因,并针对这些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有针对的提出了相关裂缝处理方法,旨在为商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商品混凝土;裂缝;建筑业;控制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蓬勃发展,混凝土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以商品混凝土为主的混凝土新结构更是受到人们的重视。商品混凝土因其功效高、环保性强、质量稳定、技术先进、施工文明等原因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大型建筑工程中普遍采用的一种。但是在一些大型的建筑工程项目中,由于混凝土结构和体积的庞大,使得工程施工中难免会产生裂缝,这些裂缝的出现给工程的整体性、耐久性和安全性造成影响不说,甚至引发严重的施工事故,给工作人员带来生命威胁。因此,在施工中我们有必要对商品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方法进行探讨,以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
一、商品混凝土概述
商品混凝土也被人们广泛的称之为预拌混凝土,是通过水泥、骨料、水以及有关外加剂。矿物质掺合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在混凝土搅拌站进行计量、搅拌,并通过运输车在规定的时间内运送到使用地点进行振捣和成型的混凝土拌和物。在整个工程项目中,商品混凝土的应用就是将混凝土从过去施工现场拌和分离出来,通过专门的混凝土生产企业和单位进行集中攪拌,以商品的形式向施工方提供混凝土。这种混凝土拌和方法与传统的施工现场拌和混凝土相比存在着显著的环保性、质量稳定性高、技术先进的优势。
二、建筑施工中商品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在当今的建筑工程项目中,所采用的商品混凝土施工越来越普遍,由此形成的大结构、大体积混凝土现象十分常见,这也给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提供了方便。在商品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分析中,这些裂缝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温度变化引起的温度裂缝,结构收缩应力引起的收缩裂缝以及施工材料质量不达标而引发的结构裂缝等。
1、温度裂缝
商品混凝土同其他的结构一样,都存在着热胀冷缩的物理性质,这种形式的出现使得商品混凝土收到外界温度的变化而产生收缩、膨胀现象,进而引发裂缝。在工程施工中,由于结构内部或者外部环境温度变化过快,混凝土结构内部应力无法与外在温度相适应而进行变化,这必然使得结构变形受阻,进而产生拉应力,当这种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的时候,极容易产生温度裂缝,这种问题是商品混凝土施工中最为普遍的现象。
2、施工裂缝
施工裂缝的出现是因为施工工艺不合理而产生的。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商品混凝土浇筑工作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作内容,它包含了混凝土结构的浇筑、构件的制作、起模、运输、堆放以及吊装等多个环节,在这些环节中任何一个方面产生工艺不合理,必然会使得建筑结构整体的横向、纵向或者斜向上产生错综不齐的结构裂缝,特别是在一些细长的混凝土结构中,这种裂缝的出现最为普遍,裂缝出现的走向和部位、裂缝的宽度因形成的原因而不同。
混凝土的保护层过厚,则承受负弯矩的受力钢筋的保护层会过厚,会导致混凝土构件的有效高度变小,从而会形成和受力钢筋相垂直的裂缝;混凝土振捣过程中,振捣不均匀、不密实,出现蜂窝、麻面、孔洞等,则会导致钢筋生锈或其他荷载裂缝的产生;如果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的浇筑速度过快,混凝土的流动性比较低,硬化前沉实不足,硬化后沉实又过大,会在浇筑后产生裂缝;商品混凝土搅拌和运输的时间太长,这样水分蒸发过多,从而使混凝土的坍落度降低,这样混凝土的体积上产生收缩裂缝;混凝土初期养护时干燥过于急剧,混凝土与大气接触的表面上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时,为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增加水和水泥用量,或因其他原因加大了水灰比,导致混凝土凝结硬化时收缩量增加,使得混凝土体积上出现不规则裂缝;混凝土分层或分段浇筑时,接头部位处理不好,易在新旧混凝土和施工缝之间出现裂缝。
3.收缩引起的裂缝
收缩是混凝土因收缩而产生的体积变化,收缩裂缝根据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化学收缩裂缝、水分蒸发产生的裂缝、沉缩裂缝、温度裂缝、约束裂缝等。它主要包括塑性收缩裂缝与干缩裂缝。
(1)塑性收缩裂缝主要是发生在初凝开始和养护之前的这段时间。此时水泥的水化非常剧烈,会出现泌水以及水分急剧蒸发的现象,而混凝土失水会收缩。收缩时,混凝土表层受到深层混凝土、模板以及钢筋的制约,使正处于由软变硬中的塑态混凝土产生比较大的拉应力,从而导致微裂缝的产生。
(2)干缩裂缝一般在混凝土养护结束后或混凝土浇筑完后的一周左右,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会导致混凝土的局部变形不同,从而产生干缩裂缝。由于混凝土外部因素的影响,其表面的水分损失比里面会快一些,所以内部的变化较小。
三、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1.温度裂缝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加强注意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时间以及速度,在浇筑过程中控制温度。混凝土施工温度不宜大于28℃,日最高气温超过30℃时,宜选择在早晨、傍晚或夜间施工,并采取骨料降温、加冰降温等措施控制混凝土入仓温度≤28℃;当现场气温超过35℃时,应停止施工;施工引起的裂缝的防治主要依靠改进完善施工技术;收缩引起的裂缝的防治主要依靠对原材料的严格控制以及添加剂的合理使用。
2.混凝土运至现场的和易性和坍落度须满足泵送要求,现场严禁人为加水,人为加水将造成混凝土强度的降低,加水部分的混凝土水灰比和强度与原配合比的混凝土不同,造成不同配比混凝土的凝缩裂缝和干缩裂缝。
3.混凝土振捣时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
4.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适时对混凝土进行提浆及二次抹压,以保证混凝土面的平整度及密实性。混凝土的养护,在凝固的第一阶段,为防止混凝土免受太阳光、干燥风、雨水的有害影响,在浇筑完毕以后应尽快采取覆盖和浇水等方法养护。
四、结语
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会影响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性能,所以不容忽视。对混凝土裂缝要进行认真研究、区别对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渗漏的出现和发展,保证建筑物和构件安全、稳定地工作。对混凝土的开裂和预防要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初步探讨,精心选择原材料,并在施工中采用合理方法,有效防止裂缝的发生。具体施工中要靠我们多观察、多比较,结合多种预防处理措施,混凝土的裂缝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参考文献
[1].王金雨,赵丽云.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西部探矿工程,2010,(2).
[2].向欣.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的分析与修补方法[J].西部探矿工程,2009,(3).
[3] 高艳梅,林亚君. 混凝土裂缝控制与防治的探讨[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9(05)
关键词:建筑工程;商品混凝土;裂缝;建筑业;控制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蓬勃发展,混凝土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以商品混凝土为主的混凝土新结构更是受到人们的重视。商品混凝土因其功效高、环保性强、质量稳定、技术先进、施工文明等原因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大型建筑工程中普遍采用的一种。但是在一些大型的建筑工程项目中,由于混凝土结构和体积的庞大,使得工程施工中难免会产生裂缝,这些裂缝的出现给工程的整体性、耐久性和安全性造成影响不说,甚至引发严重的施工事故,给工作人员带来生命威胁。因此,在施工中我们有必要对商品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方法进行探讨,以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
一、商品混凝土概述
商品混凝土也被人们广泛的称之为预拌混凝土,是通过水泥、骨料、水以及有关外加剂。矿物质掺合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在混凝土搅拌站进行计量、搅拌,并通过运输车在规定的时间内运送到使用地点进行振捣和成型的混凝土拌和物。在整个工程项目中,商品混凝土的应用就是将混凝土从过去施工现场拌和分离出来,通过专门的混凝土生产企业和单位进行集中攪拌,以商品的形式向施工方提供混凝土。这种混凝土拌和方法与传统的施工现场拌和混凝土相比存在着显著的环保性、质量稳定性高、技术先进的优势。
二、建筑施工中商品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在当今的建筑工程项目中,所采用的商品混凝土施工越来越普遍,由此形成的大结构、大体积混凝土现象十分常见,这也给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提供了方便。在商品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分析中,这些裂缝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温度变化引起的温度裂缝,结构收缩应力引起的收缩裂缝以及施工材料质量不达标而引发的结构裂缝等。
1、温度裂缝
商品混凝土同其他的结构一样,都存在着热胀冷缩的物理性质,这种形式的出现使得商品混凝土收到外界温度的变化而产生收缩、膨胀现象,进而引发裂缝。在工程施工中,由于结构内部或者外部环境温度变化过快,混凝土结构内部应力无法与外在温度相适应而进行变化,这必然使得结构变形受阻,进而产生拉应力,当这种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的时候,极容易产生温度裂缝,这种问题是商品混凝土施工中最为普遍的现象。
2、施工裂缝
施工裂缝的出现是因为施工工艺不合理而产生的。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商品混凝土浇筑工作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作内容,它包含了混凝土结构的浇筑、构件的制作、起模、运输、堆放以及吊装等多个环节,在这些环节中任何一个方面产生工艺不合理,必然会使得建筑结构整体的横向、纵向或者斜向上产生错综不齐的结构裂缝,特别是在一些细长的混凝土结构中,这种裂缝的出现最为普遍,裂缝出现的走向和部位、裂缝的宽度因形成的原因而不同。
混凝土的保护层过厚,则承受负弯矩的受力钢筋的保护层会过厚,会导致混凝土构件的有效高度变小,从而会形成和受力钢筋相垂直的裂缝;混凝土振捣过程中,振捣不均匀、不密实,出现蜂窝、麻面、孔洞等,则会导致钢筋生锈或其他荷载裂缝的产生;如果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的浇筑速度过快,混凝土的流动性比较低,硬化前沉实不足,硬化后沉实又过大,会在浇筑后产生裂缝;商品混凝土搅拌和运输的时间太长,这样水分蒸发过多,从而使混凝土的坍落度降低,这样混凝土的体积上产生收缩裂缝;混凝土初期养护时干燥过于急剧,混凝土与大气接触的表面上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时,为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增加水和水泥用量,或因其他原因加大了水灰比,导致混凝土凝结硬化时收缩量增加,使得混凝土体积上出现不规则裂缝;混凝土分层或分段浇筑时,接头部位处理不好,易在新旧混凝土和施工缝之间出现裂缝。
3.收缩引起的裂缝
收缩是混凝土因收缩而产生的体积变化,收缩裂缝根据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化学收缩裂缝、水分蒸发产生的裂缝、沉缩裂缝、温度裂缝、约束裂缝等。它主要包括塑性收缩裂缝与干缩裂缝。
(1)塑性收缩裂缝主要是发生在初凝开始和养护之前的这段时间。此时水泥的水化非常剧烈,会出现泌水以及水分急剧蒸发的现象,而混凝土失水会收缩。收缩时,混凝土表层受到深层混凝土、模板以及钢筋的制约,使正处于由软变硬中的塑态混凝土产生比较大的拉应力,从而导致微裂缝的产生。
(2)干缩裂缝一般在混凝土养护结束后或混凝土浇筑完后的一周左右,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会导致混凝土的局部变形不同,从而产生干缩裂缝。由于混凝土外部因素的影响,其表面的水分损失比里面会快一些,所以内部的变化较小。
三、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1.温度裂缝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加强注意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时间以及速度,在浇筑过程中控制温度。混凝土施工温度不宜大于28℃,日最高气温超过30℃时,宜选择在早晨、傍晚或夜间施工,并采取骨料降温、加冰降温等措施控制混凝土入仓温度≤28℃;当现场气温超过35℃时,应停止施工;施工引起的裂缝的防治主要依靠改进完善施工技术;收缩引起的裂缝的防治主要依靠对原材料的严格控制以及添加剂的合理使用。
2.混凝土运至现场的和易性和坍落度须满足泵送要求,现场严禁人为加水,人为加水将造成混凝土强度的降低,加水部分的混凝土水灰比和强度与原配合比的混凝土不同,造成不同配比混凝土的凝缩裂缝和干缩裂缝。
3.混凝土振捣时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
4.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适时对混凝土进行提浆及二次抹压,以保证混凝土面的平整度及密实性。混凝土的养护,在凝固的第一阶段,为防止混凝土免受太阳光、干燥风、雨水的有害影响,在浇筑完毕以后应尽快采取覆盖和浇水等方法养护。
四、结语
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会影响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性能,所以不容忽视。对混凝土裂缝要进行认真研究、区别对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渗漏的出现和发展,保证建筑物和构件安全、稳定地工作。对混凝土的开裂和预防要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初步探讨,精心选择原材料,并在施工中采用合理方法,有效防止裂缝的发生。具体施工中要靠我们多观察、多比较,结合多种预防处理措施,混凝土的裂缝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参考文献
[1].王金雨,赵丽云.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西部探矿工程,2010,(2).
[2].向欣.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的分析与修补方法[J].西部探矿工程,2009,(3).
[3] 高艳梅,林亚君. 混凝土裂缝控制与防治的探讨[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