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步青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一次出国访问,他在电车上碰到了一位外国数学家,这位外国数学家给他出了一道题目: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100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甲带着一只狗。狗每小时跑10千米。这只狗同甲一起出发,碰到乙的时候,它就迅速掉头朝甲跑去,碰到甲时又掉头朝乙跑去,直到两人相遇。这只狗一共跑了多少千米?
苏步青教授反应很敏捷,他马上想到:如果按常规思路分析,分段算出狗跑的路程,再求出这些路段的和,将很难立刻得出结果。应该进行整体考虑。要求狗跑的路程,就要求出狗跑的时间,而狗跑的时间正好就是甲、乙两人相遇的时间。用狗跑的速度乘以它所跑的时间就可以算出狗跑的路程。具体过程为:
解:甲、乙两人相遇的时间:100÷(5 4)=10(小时)。
狗跑的总路程:10x10=100(千米)。
兴趣小组活动中,蒋老师讲述了上述故事后,王彬同学脱口而出:“我的解法比苏教授的还要简便。”同学们对王彬的解法都很好奇,要求他赶紧“解密”。
王彬分析道:因为这道题的数据很凑巧,狗一小时跑10千米恰好等于甲、乙两人同时走一小时的路程和。甲、乙两人同时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必然会相遇,这段时间内狗跑的路程应该就等于甲乙两人所走的路程和。由于两地距离是100千米。因此甲乙两人所行路程的和就是100千米。所以狗也就跑了100千米。
面对王彬的新解法,同学们都觉得这确实比苏教授的还要简便。在此基础上,同学们进行了拓展,将原题中“狗每小时行10千米”改为“狗每小时行20千米”。那么狗的速度是两人速度和的两倍,而甲乙两人加起来的路程和是100千米,在相同时间内,狗跑的路程就是两人路程和的2倍,即100x2=200(千米)。若将“狗每小时跑10千米”改为“狗每小时跑8千米”,那么狗的速度是两人速度和的4/5,在相同时间内,狗跑的路程就是两人路程和的4/5,即100×4/5-=80(千米)。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要像王彬同学这样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挑战权威解法、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这样的话,我们也会不断地有新的发现。
苏步青教授反应很敏捷,他马上想到:如果按常规思路分析,分段算出狗跑的路程,再求出这些路段的和,将很难立刻得出结果。应该进行整体考虑。要求狗跑的路程,就要求出狗跑的时间,而狗跑的时间正好就是甲、乙两人相遇的时间。用狗跑的速度乘以它所跑的时间就可以算出狗跑的路程。具体过程为:
解:甲、乙两人相遇的时间:100÷(5 4)=10(小时)。
狗跑的总路程:10x10=100(千米)。
兴趣小组活动中,蒋老师讲述了上述故事后,王彬同学脱口而出:“我的解法比苏教授的还要简便。”同学们对王彬的解法都很好奇,要求他赶紧“解密”。
王彬分析道:因为这道题的数据很凑巧,狗一小时跑10千米恰好等于甲、乙两人同时走一小时的路程和。甲、乙两人同时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必然会相遇,这段时间内狗跑的路程应该就等于甲乙两人所走的路程和。由于两地距离是100千米。因此甲乙两人所行路程的和就是100千米。所以狗也就跑了100千米。
面对王彬的新解法,同学们都觉得这确实比苏教授的还要简便。在此基础上,同学们进行了拓展,将原题中“狗每小时行10千米”改为“狗每小时行20千米”。那么狗的速度是两人速度和的两倍,而甲乙两人加起来的路程和是100千米,在相同时间内,狗跑的路程就是两人路程和的2倍,即100x2=200(千米)。若将“狗每小时跑10千米”改为“狗每小时跑8千米”,那么狗的速度是两人速度和的4/5,在相同时间内,狗跑的路程就是两人路程和的4/5,即100×4/5-=80(千米)。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要像王彬同学这样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挑战权威解法、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这样的话,我们也会不断地有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