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D模式?日常模式!

来源 :高考金刊·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988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年前短居洛杉矶,为了方便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活动,特意租住在离校园很近的公寓里。建筑半旧,房间陈设简单,但租金颇高。我和—名武汉大学教授、浙江大学的博士生合租—套房。我们这一屋子人白天很少待在家里,忙于上课、泡图书馆、找回行讨论、到实验室工作,忙得不可开交。
  尽管和邻居打交道不多,我们不久后还是遇到了一些困扰。隔壁住着四个UCLA的学生,几乎每个晚上都要持续讨论到夜里一点左右,时高时低,单人陈述里掺着多人辩论,不大不小的声音刚刚好能够扰人清梦。室友们个性都属温柔敦厚,—开始总想着“克服克服”。再说,、邻居的妹子曾经来借过番茄酱,穿着印有学校LOCO的T恤,有—双青春可人的大长腿和像加州阳光—样灿烂的笑脸,实在很难让人板着脸夜半敲门面诉。直到有一阵子,夜里的辩论声持续到两点、甚至三点,分贝也越来越大,我们终于忍不住上门,—看,屋子里灯火通明。几个学生解释说期末将至,课程作业实在做不完,只好邀来同组的同学,分房间讨论到更晚。“我们会尽量小声一点,不弄出其他的动静,”他们可怜巴巴地说,“能再忍耐我们几天吗?”
  后来我渐渐明白这些邻居的生活状态就是UCLA学生的日常。UCLA眼下在全美大学综合排名里位列23,算得上公立大学的翘楚。能够申请到UCLA的学生,从中学阶段开始就已经发力,从参与课题的能力、体育成绩、文化特长到社会参与等,全都不敢放松。尤其是加州华人众多,当地一直有“UCLA=You See LOts of Asians”的玩笑话。大学出于对种族多样性的考虑,对华裔学生的入学比例已经有所控制。这意味着华裔学生想要申请到这样的好大学,必须更加优秀才行。等我们认识了更多当地的华人朋友,也发现他们的孩子(中学生)几乎放学回家后都会做双份家庭作业,每天练琴、练上一两个擅长的体育项目(申请大学的时侯很管用),此外周末还要去匕中文学校,时间永远安排得满满当当。
  近年来,围绕着高考改革与素质教育的讨论不断,动作也不断。究其核心,在于现有的选拔方式是否能够让年轻人匕升的道路较为通畅,让年轻人在倾尽全力付出(work hard)的同时,获得较为公平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发展机会(不那么hard)。而你我少年,在安静的教室里,隐约聆听着社会环境里的种种声音。我们以一己之身所要做,所能做的,不就是为自己而work hard,蓄势以待那冲破hard模式的—击?
其他文献
当你们翻开这本书的时候,高考或许刚刚结束,本该松一口气,但事实上,更紧张的时刻来了!很多同学都不会感到考后的如释重负.而是比考前更加紧张地挑大学、选专业,“斤斤计较”地盘算
今年9月,我在日本关西待了十来天,最大的感触就是日本^对待“人”的细致,特别是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做到了精益求精的地步。我们先来看看他们是如何在公交车上做到“别有用心”的
随着一拨高三学生毕业,准高三的弟弟妹妹们终于正式迈入“残酷”生活。有没有打榜目标高校和专业花名册?有没有开始每天数着倒计时牌过活?有没有早起晚睡念着奋斗宣言信誓旦旦?热血、励志,是一针“鸡血”和一碗“鸡汤”的副作用。学长想问问各位读者,你们内心,真实的努力愿景是什么?  “我想考上‘双一流’‘985’‘211’高校,今后找个好工作”;“去大的城市,遇见更优秀的自己,遇到更优秀的另一半,结识更优秀的
前晚,还有昨晚,我做了一模一样的梦。年轻了十几岁,高考在即,老师在讲台上张罗,我在课桌前发呆,身边的同学摩拳擦掌一副副胸有成竹的讨厌样子。  毫无疑问,这不是个美梦。即便意识有点涣散,我心里也很明白,我是参加过高考的啊,我已经在大学校园度过了几年的时光又在职场摸爬过滚打过,我的数学政治和历史遗失殆尽,英语也所剩无几,只余下一点儿语文,我该怎么办?  但班主任不管那些,她让我准备考试,态度坚决,告诉
高考越来越近了,我突然发现那是一种最庄严又神圣的再见。可能成了母亲以后,面对这样的离別多了一份敏感和脆弱,就像看着自己成年的女儿,马上要出嫁的感觉。过去的日子里,我们有那么多的东西值得怀念;未来的日子里,你们有那么多的东西值得期盼。虽然有太多的不舍和依恋,但我们同样期待如弟弟妹妹的你们,能够拥有光辉灿烂的明天!  再见,高三!  高三是心跳为脚步伴奏的一年,高三是梦想交织汗水的一年,高三是种子顶破
师生之间其实是一种很微妙的关系. 从前读书的时候,对老师充满敬畏,总是小心翼翼,得到表扬头会抬得高高的,挨了批评还掉眼泪,在家里动辄就说,我们老师说的什么什么,我们老师
期刊
秋凉的舒爽在十月姗姗到来。伴随着好天气,我们慢慢进入学习状态,曾经遥远的目标渐渐清晰起来。同样,我们也在旁人的专注和坚韧里,开始真正感受到高考带来的压力。  一位广东的考生对我说:“我成绩太差,想放弃。或许拿一张高中毕业证就够了,然后我自考新闻学。”他说学新闻专业是他的梦想,但感到考上大学的希望渺茫。还有我的一位学生,当初为留在南开中学读高中,放弃了另一所学校的重点班而选择读这里的平行班,高考临近
寒假来临,高三的第一学期宣告结束.  黑板上醒目的角落处,“距高考还有XX天”的倒计时牌在期末考试后的残局中得以保全. 即便同学们回家过年,倒计时仍会悄无声息地接近高考.  我让放假前做大扫除的同学在下面加了一行字:“距新生活还有XX天.”这样,我们就不是一天天地接近可怕的高考,而是离我们的新生活一天比一天更近了.同学们欣然同意.不仅他们,我也以为,为了那个美好的未来,此刻,我们就应该埋首书海,辛
秋意阑珊的夜晚,一壶“洞庭碧螺春”,带上挚爱的BAIER耳机,耳畔缓缓响起:“我的阿姐从小不会说话……”
我家附近有一所重点中学的高三教学点,经常看到很多高三学生,他们大多数都戴着眼镜,皮肤苍白,背着书包。啃着一个水果或者面包去上课,来去匆匆的样子,这是高三生的常态。长期伏案学习导致同学们缺乏一种朝气,就算伙伴之间的嬉笑打闹在路上也不多见。有一次,我和一位高三班主任聊天,谈到现在城市里的高三学生似乎都缺乏活力的状态,这位班主任说,这种情况最近几年越发明显,学生精神风貌的差异化越来越小,前几年,他教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