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梦:醒时分

来源 :高考金刊·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zhe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晚,还有昨晚,我做了一模一样的梦。年轻了十几岁,高考在即,老师在讲台上张罗,我在课桌前发呆,身边的同学摩拳擦掌一副副胸有成竹的讨厌样子。
  毫无疑问,这不是个美梦。即便意识有点涣散,我心里也很明白,我是参加过高考的啊,我已经在大学校园度过了几年的时光又在职场摸爬过滚打过,我的数学政治和历史遗失殆尽,英语也所剩无几,只余下一点儿语文,我该怎么办?
  但班主任不管那些,她让我准备考试,态度坚决,告诉我,上次高考的一切全作废了,你得填报志愿,这次必须去北京,至少要进北京外国语大学。好吧,我想去,原来我还没忘记,北外是我的一个梦啊。
  现在,它永远就成为一个梦了,而且是在不堪压力的那些夜晚,和最为痛恨的数学以及早已被我抛弃了的历史政治一起,组成光怪陆离的梦。
  关于大学,我其实是有遗憾的,当年我成绩不错,但也不是一流的好。文科班八十余人,我大概三到五名。我们那时候是考前填报志愿,大约提前一个月。我心里有过很多的目标,比如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最心仪的,还是北京外国语大学。说句有点不害臊的话,我觉得自己说英语的样子简直太可爱了,在重庆的某个小小县城,十八岁的我有这样的自信真是有些不恰当啊。
  从我给自己设计那些院校来看,你们一定也知道了,我没有一流的野心,清华北大复旦什么的,从来没有在志愿填报卡上出现过。最终,我的提前批志愿填了华东师大,第一志愿填了对外经贸。为什么提前批填了华东师大?因为我觉得有资格提前录取的,那简直肯定是很好的大学吧!实际上我对她一无所知。为什么没有填北外?因为我不敢,某个并不知情的老师把我害惨了,她说,要是英语高考成绩没有130,北外是不可能录取的。事实证明,我的一位同学,英语并没有考到130,北外却录取了她,事实还证明,我的英语考了132。
  最后,我考得不错,611分,刚好是那一年北大在重庆的录取分数。
  由于提前批优先提档,华东师大把我抓了去,还好,是我喜爱的中文系。其实,我的母校并没有什么不好,我至今还经常想念她。但是,你懂的,总是在午夜梦回的时候有些遗憾,我埋怨自己没有想得更清楚,我埋怨那个年代,我们不懂得专业和专业有什么不同,大学和大学又有多少差别。
  每次处理稿件,又或是读到来信,我总是不由得会想:你们可以了解一切希望了解的,掌握一切应该掌握的,高考已经为你们,将遗憾和风险一再降低。现在,要做几件事:了解自己,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能够要些什么。这很重要。
其他文献
2015年1月23日,北京大学中文系系主任陈跃红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党委书记、副系主任金永兵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漆永祥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郭锐教授,莅临课堂内外,
克里斯托弗·诺兰在《星际穿越》中用一句很直白的话解读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霍金的《时间简史》:“时间可以被压缩和拉伸,但永不能倒退。”  一次假期高中同学会后,大家提议回母校重庆巴蜀中学看看。重踏上旧的水泥道,路过和原来一般大小的操场与花园,看望两鬓已染白丝的班主任。物是人非,总觉得什么东西在抓不住的空气中流走,在已然沉静的心湖中泛起波光涟漪。青春,是再也无法触及的浮雕。以天地为模板,岁月为工线
马上就要高考了,上阵之前,你会干什么?有的同学还在挑灯夜读,还有的同学按照自己的节奏,熟悉课本和大纲。回想高考前夕,我一页书部没有看,该吃就吃,该睡就睡,考完了,意外地,数学从平时的
他高中明明成绩一般,研究生却考上了哥大,毕业就去了传说中的华尔街,人生简直就像开挂了.当我仔细了解了他整个求学过程,我再也说不出开挂这个词.他高考的时候,只考上了三本,
我对数学有一百种感情。小学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个数学天才,与此同时,班级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同学对自己也有相同的评价,因为在那时候,99分也足以让我们大哭一场。我爱数学的表现是
高中毕业填志愿,我本意想去海南大学念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但父母期望我能留在重庆,于是改在本地一所大学,念了中文专业。  大三下学期,同学们都开始准备复习考研,自己也有点儿动心,想读影视方面的研究生。于是也跟着像模像样地去查自己想考学校专业的复习书,然后借书来看。那段时间一直抱着厚厚的《世界电影史》,翻来翻去也没有看多少页。最终我还是没能坚持下来,但也知道了考研是怎么回事。后来听了朋友的故事,对我产生
距离高考还有一个月的时间,这时候可能大多数同学都在做最后的冲刺而无暇顾及志愿填报的事情,但是我想告诉大家,要想填出好的志愿,不仅要好好准备,更要早早准备。
当你们翻开这本书的时候,高考或许刚刚结束,本该松一口气,但事实上,更紧张的时刻来了!很多同学都不会感到考后的如释重负.而是比考前更加紧张地挑大学、选专业,“斤斤计较”地盘算
今年9月,我在日本关西待了十来天,最大的感触就是日本^对待“人”的细致,特别是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做到了精益求精的地步。我们先来看看他们是如何在公交车上做到“别有用心”的
随着一拨高三学生毕业,准高三的弟弟妹妹们终于正式迈入“残酷”生活。有没有打榜目标高校和专业花名册?有没有开始每天数着倒计时牌过活?有没有早起晚睡念着奋斗宣言信誓旦旦?热血、励志,是一针“鸡血”和一碗“鸡汤”的副作用。学长想问问各位读者,你们内心,真实的努力愿景是什么?  “我想考上‘双一流’‘985’‘211’高校,今后找个好工作”;“去大的城市,遇见更优秀的自己,遇到更优秀的另一半,结识更优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