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花怒放?杨丰山风光?山野新居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hu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摄欣赏”专栏征稿启事
  1.来稿题材、风格不限,特别欢迎近年来拍摄的新作。来稿请标明“美摄欣赏投稿”字样;2.请注明作品标题、拍摄地点、时间、作者姓名、联系方式等;3.来稿请作者自行负责有关权益事宜,本刊将尊重作者的著作权;4.来稿一经选用,即付稿酬;5.来稿请使用电子文档(JPEG格式,每幅作品大小在5M—10M之间),可通过E-mail:qyt66@163.com,QQ:654689407传送,也可刻录成光盘寄送。本刊地址详见封二,专栏电话:0571-85310550。
其他文献
座无虚席的横店影视城明清宫苑大剧院内,正在演绎气势磅礡的大型实景电影歌舞秀《紫禁大典》:精美绝伦的歌舞和写实道具、多角度变幻的灯光及现代LED显示屏,再现了曾在北京紫禁城举行过的明代正旦大典、清代万寿大典、共和国开国大典三大盛典。整个演出美轮美奂,富有创意,观众游客尽享艺术于其中。  演艺秀提升了影视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中外旅游者心向往之。演出散场时,笔者在出口处问镇江来的一家三口:这么冷的天跑
期刊
中秋节是团圆的日子,也是感怀的日子,适合凭栏、感怀、悼古,适合无拘无束地吟咏。  比如,今年的中秋之夜,打开电视,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英语频道及海外频道就能看到一场风月无边的诗歌对话——由央视顶级主播和国内最好的朗诵艺术家们领衔出镜的《义乌中秋诗会》。他们或穿越时空,或定格历史片段,或化身传统中秋节民间传说中的主角,诗说着千年乌伤(义乌)变迁事,诗说着人世间的感情,伴着月饼、美酒的清香,进入
期刊
一黄一红两条奉化布龙一亮相,便气势夺人:嗨,68米长!  巨龙在广场上飞翔、跳跃、游弋、盘旋、翻腾、旋转……这套龙舞编排了剧情,使得在壮美的同时又有戏剧的张力。龙舞分三个章节,第一章“引珠”—双龙寻珠,情景生动;第二章“戏珠”—双龙戏珠,曼妙无比;第三章“抢珠”—双龙抢珠,高潮迭起。奉化布龙是以动作套路多、变化快而闻名天下的,有“华夏第一龙”的美誉。  “圆”是中国文化核心  奉化布龙舞动时,有头
期刊
“千古诗情”“儒宗文翰”“艺苑耕耘”, 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对祖国山河的钟情与挚爱,对人民大众的真情与友善……写不完,画不尽。  朱红背景上是很“中国”、很“艺术”的老宋体:“崇文尚德一甲子”。  一张琴,一管箫,一面琵琶。清音自远而近,流淌于人们的心灵。  大屏幕上徐徐展现着《千古诗情》的国画和书法,回响着悠悠神韵。  2013年8月20日上午,庆祝浙江省文史研究馆成立六十周年主题书画展
期刊
小型客机在衢州机场黑色柏油停机坪上停稳,旅客们拖着疲惫的身躯从舷梯上鱼贯而下,登上机场摆渡车。这时,一群贵宾出现在舷梯最上端。舷梯下传来尊敬的中国东道主欢迎的声音。  我是在回忆美国总统最近访华的场面吗?这场面像不像国家元首间会面的序曲?我至今还是不敢相信从舷梯上被迎下的是“我和我的一家”!我们的中国东道主乔伊拥抱了我们。之前我虽然通过大量阅读了解了中国人热情好客的文化,但亲身感受的热情还是让我感
期刊
进入北极  王建男,一位喜欢去北极游历的摄影家,1950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他学过绘画,当过农民,干过搬运工,做过中学教师,后来进入哈尔滨日报社工作,从摄影记者、编辑成为总编辑、社长。他是第一个登上联合国总部演讲台的中国报人,还在纽约举办过新闻摄影展。事业巅峰之际,王建男辞去职务去了加拿大的一家华人电视台任董事长。  2005年,温哥华的夏天,景物宜人。一天,王建男的妻子吕晓琦说,她看到一篇
期刊
在翰墨飘香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砚的角色极为重要,在传播、推动发展中功不可没。  开化石砚因其“纹如玳瑁,色墨坚润”曾受到文人墨客的追捧,是历史名砚之一。  悠悠前世  开化多山,水系发达,山石通过水流而冲刷、滚动、撞击、磨砺、搬运、沉积之后,往往细润而美观,既产砚台石,也产观赏石。  中国古代最完整、最丰富的一部石谱南宋杜绾《云林石谱》,与同时期的《宣和石谱》,都有关于开化石的记载。其实,两书说的只
期刊
今年4月,衢州市文化馆收到一封衢州籍著名摄影家毛松友后人毛艾华的信,说“毛松友的摄影作品,在全国各城市的纪念馆,如毛泽东、周恩来、鲁迅、蔡元培等国家领导人、社会名人纪念馆里都有展出”,希望能在故乡或省城杭州建立毛松友摄影纪念馆。  毛艾华在信中附录了毛松友拍摄的一张闻名世界的照片——1933年2月宋庆龄、蔡元培、鲁迅等人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萧伯纳的合影。从这张照片我们了解到,鲁迅曾与衢州文化人毛松友
期刊
家庭身世:闺秀教育下的知识女性  单士釐,一个对今人来说有些陌生的名字,却因《癸卯旅行记》和《归潜记》而为历史所铭记,其中《癸卯旅行记》是迄今所知最早的一部中国女子出国游记。从闺阁迈出国门,走向世界,单士釐亲笔记录了海外的风土人情与自己的经历感想,这在近代中国的女性中是极为罕见的。  清咸丰八年(1858)单士釐出生在浙江萧山。单氏是当地的旧家望族,单士釐的父亲单棣华、叔父单沅华均以研究宋学闻名。
期刊
“说到现在的浙江农村,人们常用‘三赛’‘三头’来形容。何谓‘三赛’?住房赛城市,环境赛城市,生活赛城市。何谓‘三头’?公共交通到村头,硬化路面到地头,超市到门头。农民们把生活品质提高的原因,归结为‘千万工程’。”  这段话摘自今年5月《人民日报》刊登的关于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文章。  走过十年建设路,浙江全省关于美丽乡村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诸多报刊文章,从独特角度展示了浙江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璀璨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