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布龙:在灵动中圆满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ineho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黄一红两条奉化布龙一亮相,便气势夺人:嗨,68米长!
  巨龙在广场上飞翔、跳跃、游弋、盘旋、翻腾、旋转……这套龙舞编排了剧情,使得在壮美的同时又有戏剧的张力。龙舞分三个章节,第一章“引珠”—双龙寻珠,情景生动;第二章“戏珠”—双龙戏珠,曼妙无比;第三章“抢珠”—双龙抢珠,高潮迭起。奉化布龙是以动作套路多、变化快而闻名天下的,有“华夏第一龙”的美誉。
  “圆”是中国文化核心
  奉化布龙舞动时,有头有尾、有鳞有角、眼似明珰、口如深渊;静止时,只有一条坚韧的骨架,外披一层轻薄的布。它符合王安石《龙赋》所云:“龙之为物,能合能散,能潜能见,能弱能强,能微能章。”
  奉化布龙在灵动中圆满。随着锣鼓的节奏,龙活了起来,不停地变换着各种舞姿:荷花旋转、大鹏展翅、滚地行进……双杆骑肩是比较奇特的造型,舞龙人两两配合,一人骑到另一人的肩上娴熟动作,有高度,有难度。卧龙是比较有气势的造型,所有的人呈圆形躺在地上,造就“藏龙”的风范。
  舞龙人把各种高超的龙舞姿态舞至化境,绝技竟然可以与杂技一争高低。
  俗话说“活龙活现”。奉化布龙气势磅礴又变化多端、热情奔放又张弛有度、配合默契又一气呵成,真是应了舞龙人的秘诀:
  “龙身一节节,人心要齐一。”“形变龙不停,龙走套路生。”“龙飞人亦舞,人紧龙也圆。”
  舞奉化布龙的要诀是一个“圆”字,舞得圆就出韵味,有韵味才会完美。
  圆,包括两方面。一是龙的整体造型要圆润,穿山越海,龙在跳跃的过程中舞出“8”字形;翻江倒海,龙头率各节龙身走八卦形;云龙快越,舞这“8”字形的龙头从各节龙身上一一跳过;快跳龙,整条龙在舞龙人脚下一一依次翻越。二是舞龙人的技巧要圆熟,每个动作、每套程序强调快而有力、舒而不软、张而不僵,才显得龙姿飘逸生动,别树一帜。
  奉化布龙如此追求“圆”,主要在于它象征着圆满和顺遂,也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团结,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抽象性核心表征。
  奉化布龙的动作套路原有龙出宫、龙滚潭、凤凰晒衣等20多种,经过300多年时光的锤炼、提升,现已达100余种,变化多端。在这其中,许多跳跃动作和滚舞技巧,都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创造出来的,并且代代相传,日臻完美。而无论舞姿怎样变幻,“龙舞得圆不圆、人随得紧不紧”始终是衡量龙舞技术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
  “百龙大赛”演化民族精神
  舞龙表演始于祈雨。元代诗家、奉化人戴表元《观村中祷雨》诗曰:“西村送龙归,东村请龙出;西村雨绵绵,东村犹日出。”可见奉化这一民风既古又盛。
  《奉化市志》记载,南宋时期奉化舞龙称“滚龙灯”“盘龙灯”,起初用稻草捆扎,后来改用竹篾为架,裹以色布。清以来奉化布龙基本成熟,有了固定程式。
  舞龙是奉化人特有的一种需求,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犹记1946年元宵节,为庆祝抗战胜利,奉化在最宽阔的县江两岸沙滩上举办了全县龙舞大赛,参加的舞龙队有108个之多,成为世界上罕见的“百龙大赛”。据当年参加这次比赛的老龙头手鲍华义回忆,那一天,数百米长的沙滩上都是布龙,整个奉化大桥人山人海。夹岙村龙舞队是最被看好的一支劲旅,苕霅龙舞队不甘示弱,双雄争霸,斗得难解难分,以至60多年光阴过去,当年孰胜孰负还是个谜。但在抗战胜利的历史节点上,这场“斗舞”成了龙舞史上了不起的大事,也是体现民族精神的一大壮举。
  舞龙一般在新春佳节前后,以欢庆丰年、祈求吉祥如意,受欢迎的程度不亚于当今的春晚。龙舞队到外村演出,进村时要吹龙灯号子,放鞭炮,气氛热烈。进村后,龙舞队有专人给各家各户分发龙灯贴子,上面写有龙舞队的队名和新年祝贺之词。村民都争相迎入,称为“接青龙”“发利市”。有的老人还点燃三炷清香以示恭敬。龙,绕屋柱、盘厅堂,然后在院子里飞跃起舞。待到精彩处,围观的乡亲便高声喝彩,爱热闹的孩子更是激动地穿来跳去、拍手欢呼。
  奉化地处沿海,渔民对布龙更加敬重,新船造起后必请布龙到船上盘两下成塔形,让船主人抱住龙头许愿。
  布龙是奉化人成长过程中一个鲜活的记忆。这里很多村子的布龙,各有自己的“领地”,如奉化最有名的苕霅布龙代表的是周济潭龙王,最享盛誉的石井村十二节布龙代表镇亭潭龙王。
  “以民皆乐于尊奉王化。”属于上层建筑的龙和龙舞的发达,在奉化也就没有什么可意外的了。
  “娃娃龙”舞向未来
  在浙江众多的龙舞中,奉化布龙以其变化多端的舞龙套路而闻名。
  满天龙,龙头每一高昂,龙身随之走“S”形;龙头每至“S”形转弯处,龙嘴便朝上大开,似仰天长啸。龙脱壳,龙头面向龙身,龙身分两排龙节;龙头舞“横S形”,依次穿过龙节,被穿过的各节相继接上。盘龙,整条龙小跑成圆圈,愈跑愈紧,把龙头围在圆心,然后在跑动中松弛、舞出新套路。
  千变万化的舞姿让一代代舞龙人痴迷其中。
  陈行国是舞布龙的第五代传承人。他在执掌龙头的第二年,就带领龙舞队赴杭州参加首次全省龙舞大赛,一举夺魁。他的儿子陈亮亮12岁就是舞龙好手。他还培养了一大批舞龙人才。2008年2月,陈行国荣获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传承人称号。
  周永根是新时期奉化布龙艺术的开拓者,从小跟随父亲周小如学舞龙,18岁起当龙头手。1997年9月,他带队参加全国比赛,荣获金奖。其子周佰继承父业,现在也成了村里的龙头手。
  民间的文化艺术有时也面临传承的危机。奉化布龙一度盛况不再。1955年,奉化布龙被浙江省选拔为进京参加全国群众业余音乐舞蹈会演的优秀节目。进京之前,京剧名家盖叫天对奉化布龙表演进行指导,他说:“龙灯是浙江的,我十分喜欢,老实说,要我来做龙头手也舞不出你们的水平来。一个好的龙头手,需要30年的时间才磨练得出来。”
  如今,奉化布龙的保护内容、保障措施相继出台,新生代的舞龙活动在校园中逐渐兴起。尚田镇中心小学是奉化布龙的传承基地之一,那里有被称为“娃娃龙”的舞龙队,孩子们小小年纪已经把布龙舞得像模像样了。
  一项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是一个地方历史的积淀,也是一个地方文化的标尺。奉化布龙会传承下去。
其他文献
2014年2月24日,为期一个月的首届“浙江省当代雕塑艺术作品展”在杭州结束。早于此展览二十几天,杭州还有一个“吾行吾塑——雕塑作品展”,那是中国美院雕塑系成立85周年的汇报展。两个雕塑展汇集了浙江雕塑艺术家的优秀作品,形式多样,风格鲜明,集中展示了艺术家们近些年在材料运用、工艺传承与创新方面的探索,异彩纷呈,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  In January, artists of Hangzhou-
期刊
中国水利博物馆位于杭州市萧山区新围镇顺坝旧围垦区。  一个国字头的博物馆为何会落户这里,有何内在背景?记者专门做了探访。萧山在钱塘江入海口杭州湾的上游,是宁绍平原的尾声,却也是浙东运河的发端,有史记载,春秋越国以来水利发达,科技与文化积淀深厚,建馆此地自然而然。这诚如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原副主任、浙江省政协原主席刘枫的题词所言:“传承水利文明,推动水利和社会发展。”  馆景之胜  中国水利博物
期刊
奉化曲毫与别处名茶相比,其形其味的独到之处,得从茶人方乾勇说起。  民间传闻方乾勇识茶神奇。他一见干茶,便知其是春茶还是秋茶;茶叶长自山地阳坡还是阴谷,甚至能认定其茶叶的采摘时间。询问此事孰真?方乾勇则一笑了之,说是“实践触摸、积累所至,实乃雕虫小技”。最近,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方乾勇专著《奉茶》,这才是他的倾心力作。  方乾勇是恢复高考制度后浙农大首届茶学系毕业生,后到日本进修茶业。数十年来他与茶
期刊
3个月前,作为衢州市与雷德温市友好城市之间的艺术交流使者,阿特携夫人凯瑟琳来到衢州,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艺术交流。当位于密西西比河上游的雷德温市与碧水衢江畔的古城衢州在艺术的领域亲切牵手,会碰撞出哪些动人的火花呢?带着这个疑问,笔者来到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精心为阿特先生准备的工作室,走访了这位感性而真诚的艺术家。  “绘画是没有国界的”  初见阿特,他就向记者感慨自己这几天和徐建文、叶云龙、潘宇等衢州艺术
期刊
一  中国读者知道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的早期创作《塞瓦斯托波尔纪事》,大都是从罗曼·罗兰(1866—1944)的《托尔斯泰传》得来。  1851年,托尔斯泰去高加索服兵役。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次年,年轻的军官托尔斯泰自愿到塞瓦斯托波尔,卫护在最危险的第四号炮台。托尔斯泰以刚刚的经历,在棱堡的障蔽里,在炮火的打击下,在同伴的相处中,写作了不可磨灭的《塞瓦斯托波尔纪事》——《
期刊
一片帆影雾中来 项绍雄 摄 Sails on a Shangri-La River (By Xiang Shaoxiong)
期刊
南华是滇西的咽喉要道,它历来的自身物产都是些山上的农副产品,自生的有菌子野菜,人种的也只是些萝卜青菜土豆之类,所以大道绕不开它,外面的人却只是路过。我二十年前写有关抗战时期远东国际大通道滇缅公路的故事,无数次驱车经过南华,同其他路人一样,也只在沙桥小镇一停,人吃饭车加水;若逢冬季,便在天子庙坡停车买萝卜吃。  那时从昆明到边境畹町八九百公里的滇缅路上,天子庙坡萝卜最出名,冬天开车过坡顶,没有不停下
期刊
海岛地名记忆  舟山群岛有1390个岛屿和3360处礁石,犹如一颗颗璀璨明珠,散落在中国东海的海面上。这些岛礁中,无居民的有1287个,大多一一有名,造就了海洋文化中独特的地名群落事象。这些岛礁之名有些出自王建富。他是舟山市地名办公室主任,1989年从杭州大学地理系地理专业毕业后,就来到舟山市民政局从事当时处于边缘化的海岛地名工作。  “云海簇拥,渔舟远帆浩瀚;浪山轻托,海天佛国缥缈。”美丽的舟山
期刊
座无虚席的横店影视城明清宫苑大剧院内,正在演绎气势磅礡的大型实景电影歌舞秀《紫禁大典》:精美绝伦的歌舞和写实道具、多角度变幻的灯光及现代LED显示屏,再现了曾在北京紫禁城举行过的明代正旦大典、清代万寿大典、共和国开国大典三大盛典。整个演出美轮美奂,富有创意,观众游客尽享艺术于其中。  演艺秀提升了影视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中外旅游者心向往之。演出散场时,笔者在出口处问镇江来的一家三口:这么冷的天跑
期刊
中秋节是团圆的日子,也是感怀的日子,适合凭栏、感怀、悼古,适合无拘无束地吟咏。  比如,今年的中秋之夜,打开电视,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英语频道及海外频道就能看到一场风月无边的诗歌对话——由央视顶级主播和国内最好的朗诵艺术家们领衔出镜的《义乌中秋诗会》。他们或穿越时空,或定格历史片段,或化身传统中秋节民间传说中的主角,诗说着千年乌伤(义乌)变迁事,诗说着人世间的感情,伴着月饼、美酒的清香,进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