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统照对齐鲁文化的继承与超越

来源 :中国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aihong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统照是1919年5月4日走上天安门广场的爱国青年,是文学研究会的代表性作家之一,更是源远流长的齐鲁文化最具典范意义的现代传人.开放意识、重农观念、伦理意识以及民族感情,以互补相生的态势,从不同侧面形成王统照对齐鲁文化的继承和超越,也是构成其人品与文品的重要基因.
其他文献
袁宏道是公安派的主将,其性灵说唯一、最重要的规定是真.宏道最重视的美学境界是维持真心,强调从胸臆中流出来的自由自在的性情.宏道认为,只有在审美主体的性灵通过人的喜怒
宋代尚文政策刺激了士子的自我实现欲望,立言不朽的期望深入人心,但立言不朽观念得到宋代印刷技术的支持,而发生转变,即表现出对语言与文籍的重视。由此,立言不朽的传播内涵得到凸
在鲁迅的启蒙题材小说中,鲁迅通过叙述代表现实权力的“势”对代表“道”的启蒙者的包围与虐杀,解答了造成国民劣根性并阻碍民族革新的深层次的文化原因:那就是知识分子话语言说
本文以"对偶表现的本质"作为视点,分别将"七言排律"同"五言排律"、"七言古体诗"等盛行的诗型加以比较,认为"七言排律"不盛行的原因主要在于其"对偶性的过剩化"导致了"整合性
在中国现代新体诗坛上,卞之琳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作为现代诗人,卞之琳有着不同于中国古代诗人对人生和生命的独特体验.他的诗歌创作同样有着对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承传.本
李贺诗歌中"庞眉"一词的注释一直是李贺诗解中的一个误区,本文试从字书的释义,古代的使用与疏证以及李贺自身的状况等方面予以考辨,以求更准确地理解李贺及其作品.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周文创作以其题材与描写的独异而曾经颇有争议,这其实正是一种独特的区域经验与个体经验的表现,在今天,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样的事实:就在这些'异类&#39
本文从杜诗学视阈审视杜诗评点的历史定位,突破了传统杜诗研究不将杜诗评点纳入杜诗学著作范畴的偏颇,指出杜诗评点是杜诗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那些未经整理刻印的杜诗评点本
明清时期商业资本的流向在文学作品中有较全面而深入的反映.经商致富的商人受"土地为本"观念的影响而广置田产,将商业资本转化为土地资本;商人在"官本位"思想重压下,花费大量
从文学和语言的互动关系考察新文学和现代汉语的形成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有历史和学理的根据.以社会转型期为研究背景的巴赫金的超语言学理论的有关论述为我们理解新文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