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验、个体经验与文学史意义——纪念周文诞辰一百周年

来源 :中国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bow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周文创作以其题材与描写的独异而曾经颇有争议,这其实正是一种独特的区域经验与个体经验的表现,在今天,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样的事实:就在这些'异类'与'边缘'之中,包含着不少珍贵的具体文学经验——它们正是中国新文学的潜在的生长点。
其他文献
第二代中国现代文学学者具有独特的学术品质,值得后辈学者借鉴;同时,他们还可以为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史提供资料信息,可以直接参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史的编撰;他们在创造学术成
王蒙的系列小说《在伊犁》是他的一次精神还乡,标志着他文学创作的一次重大转向,他从意识流手法转向纪实性写作,从政治生活叙事转向日常生活写作,从处于政治中心的干部、知识分子
本文借鉴厄尔·迈纳的视点一注意点概念及其编码细读方式,结合性别考察,对现当代叙事作品进行新的解读和意义阐发,从而探讨这种跨文化理论立场与具体而微的文本解读方式对结
袁宏道是公安派的主将,其性灵说唯一、最重要的规定是真.宏道最重视的美学境界是维持真心,强调从胸臆中流出来的自由自在的性情.宏道认为,只有在审美主体的性灵通过人的喜怒
宋代尚文政策刺激了士子的自我实现欲望,立言不朽的期望深入人心,但立言不朽观念得到宋代印刷技术的支持,而发生转变,即表现出对语言与文籍的重视。由此,立言不朽的传播内涵得到凸
在鲁迅的启蒙题材小说中,鲁迅通过叙述代表现实权力的“势”对代表“道”的启蒙者的包围与虐杀,解答了造成国民劣根性并阻碍民族革新的深层次的文化原因:那就是知识分子话语言说
本文以"对偶表现的本质"作为视点,分别将"七言排律"同"五言排律"、"七言古体诗"等盛行的诗型加以比较,认为"七言排律"不盛行的原因主要在于其"对偶性的过剩化"导致了"整合性
在中国现代新体诗坛上,卞之琳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作为现代诗人,卞之琳有着不同于中国古代诗人对人生和生命的独特体验.他的诗歌创作同样有着对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承传.本
李贺诗歌中"庞眉"一词的注释一直是李贺诗解中的一个误区,本文试从字书的释义,古代的使用与疏证以及李贺自身的状况等方面予以考辨,以求更准确地理解李贺及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