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生长激素促生长疗效的相关性

来源 :国际儿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重组人生长激素已广泛应用于儿科临床,如生长激素缺乏症、非生长激素缺乏所致的身材矮小(如小于胎龄儿)、特发性身材矮小及Turner综合征等.生长激素的促生长作用尤为令人关注,但被治疗者个体间存在一定的药物疗效差异.已知人生长激素受体基因具有两种基因型,即第三外显子缺失型及全长基因型,并出现两种生长激素受体异构体.第三外显子缺失型的部分缺失可引起膜外区精细的构象变化,使生长激素更易触发受体活化,从而使个体对重组人生长激素的治疗较全长基因型更为敏感.该文就生长激素受体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生长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蛋白异构体方面的研究靠予以综述,同时阐述生长激素受体基因研究对明确人体生长的生理病理过程的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筛查实验与确诊阳性的内在联系及差异.方法 采用ELISA进行筛查实验,测定新生儿出生72h后采集的滤纸干血片中的促甲状腺素(TSH)含量;用化学发光法进行确诊实验,测定筛查实验阳性的新生儿静脉血中TSH、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含量,同时对初次筛查阳性的新生儿进行第二次筛查.结果 154342例新生儿初次筛查TSH阳性958
目的 探讨ICU病原菌分布和耐药趋势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成都市儿童医院2002~2006年ICU住院患儿的所有分离菌株进行分析,检测方法严格按照美国国家临床试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最新标准进行.结果 2002~2006年成都市儿童医院ICU患儿各类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35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1.9%、革兰阳性菌33.8%、真菌4.3%.本组病原菌前10位依次为大肠埃希杆菌(22.2%)、肺炎
临床医疗护理的实践活动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人际互动的过程.护患之间的沟通及相互作用是产生护患关系的基础及必要过程[1].治疗性沟通是指医患之间、护理人员之间、护理人员与医生以及其他医务人员之间,围绕病人的治疗问题进行的信息传递和理解[2]。
目的 观察糖尿病肾病(DN)不同分期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尿蛋白定量将42例DN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早期DN组和临床期DN组,另设健康对照组10例;检测其血浆ADM、内皮素(ET-1)、血清一氧化氮(NO)、尿α1-微球蛋白(α1-MG)及血尿β2-MG的水平,分析其与肌酐清除率的相关性及其在DN早期高滤过中的作用.结果 与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