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侨诗人蔡其矫

来源 :侨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mes2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年前,我曾经这样写过:“在中国当代诗坛,蔡其矫是一页传奇,一处风景。”
  十年后,作为中国诗坛的常青树,蔡其矫仍然是一页传奇,一处风景,而且更加迷人。
  
  诗路历程充满音响
  
  进入新世纪,蔡其矫的诗歌和他的传奇,受到诗坛内外更多的关注。
  2002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曾阅年谱式的《诗人蔡其矫》;海峡文艺出版社于同年出版八卷本《蔡其矫诗歌回廊》,分大地系列·伊水的美神、海洋系列·醉海、生态系列·翠鸟、乡土系列·南曲、情诗系列,风中玫瑰、人生系列·雾中汉水、译诗系列·太阳石,以及论诗系列·诗的双轨;2004年,作家王炳根又推出《少女万岁——诗人蔡其矫》,见证诗人多彩的诗路历程。
  2004年5月13日上午,86岁的老诗人出现在桂林书市签名售书广场,尽管新一代“追星族”对蔡其矫那横跨牛个多世纪的诗歌名篇,并没有太多的了解,也没有追捧,但是一些文化记者还是抓住机会采访了蔡其矫,深挖他那多彩的人生传奇,引起了一阵轰动。
  6月下旬,笔者两度同蔡其矫谈论他的诗、他的人生。我们的话题从《少女万岁——诗人蔡其矫》的出版聊起。这本传记的卖点是围绕着蔡其矫人生的两个重要支点——远行和女人展开。蔡其矫坦言,爱情、情爱,在当代中国文学特别在诗歌方面,是很少被表现出来的。他愿意让作者写出来,也是对潮流的抵抗。
  毫无疑问,蔡其矫是中国当代诗歌界被充分认同的重要诗人,是对中国新诗艺术建设贡献巨大的新中国诗人之一。他的抒情诗和郭小川、闻捷的叙事诗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最杰出的篇章之一。他受惠特曼、聂鲁达、利埃蒂斯的影响,并从祖国传统的诗歌以及民歌中吸取营养,接受中外诗歌的多种表现方法,注意题材和形式的多样化,作品情感丰富,动人心弦。其代表作有《雾中汉水》、《川江号子》、《波浪》等,出自有《迎风集》、《双虹集》、《福建集》及《蔡其矫诗歌回廊》八卷本等。
  上世纪30年代,作为一个归侨诗人,年轻的蔡其矫抛弃印尼富商子弟的优裕生活,奔赴延安,接受血与火的洗礼。按一般的理解,他应是一个严肃、古板的“老革命”,而实际上,蔡其矫却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富有同情心、真诚坦率、无私无畏的人。他在战争年代写过《肉搏》、《雁翎队》和《兵车在急雨中前进》等诗篇,为祖国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而放歌。
  
  为爱不惜粉身碎骨
  
  建国后,蔡其矫不向往高官厚禄,而醉心于歌以咏志,从中央情报总署转到丁玲领衔的中央文学研究所(后改为中央文学讲习所),从事教学、写作。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他写作出版了《回声集》、《涛声集》和《回声续集》三部新诗集。这在当时是不可多得的收获。尤其他讴歌爱情,抒写心灵,得到很多读者的好评,却也遭到一些白眼,屡加批判,口诛笔伐。然而蔡其矫却说:让我高举订盟的酒杯,为永驻的春天欢呼。并呼喊:
  
  太阳万岁!月亮万岁!
  星辰萬岁!少女万岁!
  爱情和青春万岁!
  
  他甚至这样表白:
  
  为了一次快乐的亲吻,
  不惜跌得粉身碎骨。
  
  显然,这些诗词在当时的诗坛,不能不说是彻头彻尾的“异类”,但却确确实实反映了蔡其矫的真性情。后来,蔡其矫从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政治部宣传部长的任上,回到故乡福建当专业作家,他依然把抒写爱情进行到底,并加以体验,同时也为之付出代价。他曾遭人白眼,也曾锒铛入狱,但他从不后悔。他曾以细致的笔触写下这样的诗句:
  
  细雨无声沾湿你的衣裳,
  第一次的眼泪滴落在我的心上。
  虽有无边的黑暗笼盖四野,
  但所有的道路都引向光亮。
  让我的心为你张开雨伞,
  也让你的泪珠化作我的灯光。
  啊,命运!虽然你曾把我投入深渊,
  我却睡莲一样重新开放,
  在女性的抚爱的目光下灿烂。
  
  蔡其矫常说:“虽然年过八十,我却从未感到自己衰老,被爱情滋润的心灵是不会枯竭的。”问及何以在这样的高龄还能保持诗心不老?老人一笑:“诗人有三个条件:热爱自然、过普通人的生活、保持皮肤的湿润,就是要有爱情,到死才完。”在中国现代和当代诗坛上,像蔡其矫这样自认“诗人都是天生的浪漫派和纯情派”的,还为数不多。
  蔡其矫对历史上风流人物也寄予无尽的诗情,像李白、苏东坡、柳永和弘一法师,他都写诗表达崇敬之情。在《横江词》中,他写道:“西岸是霸王自刎处,千古从高处看只是一回首。失败者留有祠庙,刘邦又在哪里?”他在《秋浦歌》中引李白为知音,称:“永远在途中的生涯/情愿居身于荒山废垒间/屹立在风浪之上/筑巢云松中/而从不对艰险怯步。”他写柳永:“欲望光明正大/享受也正大光明”,“未曾辜负片言寸心/欢情无数,爱意无穷/有我乃至无我/灵魂自由在热情中”,对这位汴京的浪子不无惋叹。
  蔡其矫自认他的诗有两个支撑点:一是爱情,二是旅游。他在晚年为自己订下一个目标:走遍全中国,追寻历史文化痕迹,反映现实。
  
  暮年力写海洋史诗
  
  在年近七十之际,他历时两个多月,走遍前藏、东藏、藏南、藏北和后藏,写下《在西藏》和《拉萨》等名篇。他在八十多岁的时节,还漫游宁夏、湖南等地。他告诉记者,在新疆,他曾经住过只有八毛钱的维吾尔民居;在西藏,曾独自乘坐公共汽车到尼泊尔边境,只为看一看珠穆朗玛峰……
  “用最强烈的无人知晓的寂静/颂扬宇宙万物/我永远不是单身。”在诗中,蔡其矫倾诉了对世界屋脊壮美的无限钟情。西藏之行,大大增强了诗人包容和担荷苦难的力量,因为他已经和宇宙万象融为一体,永远不再分开。他在人生的晚景,构筑了中国诗坛的“珠穆朗玛峰”。
  在与笔者交谈中,蔡其矫说,环顾半个多世纪的创作历程,他自觉50年代所写的《川江号子》、《雾中汉水》是得意之作,并得到聂华苓和她的丈夫、美国诗人安格尔的高度评价。聂华苓在《发光的脸上仿佛有歌声——抒情诗人蔡其矫》一文中,称道蔡其矫写出“人”的永恒的“现实”,因为“征服汉江的纤夫所代表的精神面貌就是中国的民族性”!
  蔡其矫的书斋里,摆放着许多海螺、贝壳。他说,虽然不是每一件都是珍品,但从上世纪50年代积存至今,寄托着他对大海的无尽感情。他写《波浪》——
  
  永无止息地运动,
  应是大自然的呼吸,
  一切都因你而生动,
  波浪啊!
  没有你,天空和大海多么单调,
  没有你,海上的道路就可怕地寂寞;
  你是航海者最亲密的伙伴,
  波浪啊!
  ……
  对水藻是细语,
  对巨风是抗争,
  生活正应像你这样充满音响
  波——浪——啊!
  
  他把波浪的呼吸比玫瑰还要温柔迷人以及厌恶灾难、憎恨强权的性情写得淋漓尽致。
  蔡其矫说:我有一个心愿,便是好好地写一下海洋诗。实际上,蔡其矫已经写过描写妈祖的《海神》和《海上丝路》、《郑和航海》等长诗,但他希望能写出中国海洋史诗。
  蔡其矫表示,中国人在海洋方面曾经有过辉煌,也有过屈辱。他在《关于几首诗的创作》中写道:“明代,中国的水师,是东方最强大的舰队,所以有郑和七次下西洋,无论造船和航海术,都使世界惊叹不已。可是,腐败的满清,先是禁海,后是拜倒在他人的炮舰之下屈膝求和,一再割地卖国。我几次从南洋航海回国,所看见的是别人的海港和战舰。对比自己的,痛心不已。我以一个归国华侨的心,热望祖国强盛,认定首先要有强大的海防力量,与之相平行的,是现代海港,让民间船队再纵横在世界的三大海洋上。”他希望在人生的暮年,致力于海洋诗的写作,唤醒国人的海洋意识;冀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海洋诗在中国诗坛占有一席之地。
  蔡其矫就像诗坛的西西弗,永不止息地推动诗歌的石头上山,将光明与欢乐带给人间。中国诗坛,也因为有这样的率性的独行侠而生动迷人。
其他文献
此季  梅雨连绵不断  每夜听见不同的声音  雨声、蛙声、蛐蛐高低不分的喇叭声  它们从来没畏惧犬吠  那夜夜  灯下伏笔写文的人  心思缜密,此时也探出头  望向窗外剪下梦幻翅膀的远方  把来龙去脉的触须  看得清清楚楚  树影、墨色的天空、隐隐的星辰  信手拈来的云朵  都倾倒在黎明铺开的白纸上八月,最美的画  又迎来八月  太阳花在花坛里,  眨着星星般眼睛,  小池里蓝色妖姬及睡莲,  此
期刊
在秋风惭起的日子  蝉声嘶哑而不舍  去了,该去了  它曾看着怀春的花姑娘  一个个都有了结果  青皮西瓜,紫葡萄  酸酸甜甜,一串串打成包  一世聰明的蝉  它在叹息带不走  惟痴痴地唱,去了,该去了  是的,我也该回去了  回到田野去  让自己站成一个稻草人  守望着金色的秋天  向稻谷学习鞠躬  越成熟越谦虚的模样
期刊
蚕吐着真丝  運气好的话,破茧成蛾  运气差时,真丝留下,肉身无存  变成白蛾的蚕其实活不久  她有一肚子的卵需要安置  飞翔只是美丽的梦想  蚕吐真丝不是为死  而是为生  为这个种族续存  可真丝,往往要了她的命
期刊
那个瞬间留下还是转身  微笑还是哭泣,还是  忽然抱抱你  露珠摇摇倾心  第一抹朝霞是无数花开  一天刚刚开始  我从昨夜的梦中赶来  地面上纷沓的脚步声  和昨天一样  只有道路的方向不一样  目的地的距离不一样  忽然想把你的盡头  攥在手里,再慢慢放长晚风  摘一颗星星别在胸襟  往事牡荆花一样边开边谢  晚风正吹拂着水面  有什么不平静了  一片叶子  追逐着另一片叶子  夜色还没有抒情
期刊
父亲天马行空式的转行  父亲一向健康强壮,我没参加工作前家里开支全靠他赚取,地里活不能干就半路学起木匠、泥瓦匠、酿酒,心灵手巧的他学什么都快,一学就会。我大学毕业找到工作,母亲长舒一口气说,这下好了,你爸也能松口气了。这些年确实不易,供我上学不算,还盖起现在居住的房子。  原先住的窑洞由于时间久,下雨就掉碎末,天晴后请村里最有学问的智尚先生看过,他给出建议,尽早搬离,遇上过大的风雨雷电,窑洞就会支
期刊
对海的向往,从来比爱情更远。  入住的旅店常常临海,所以窗下即是海滩。晴雨不同,风光不一。  夜间的沙滩风很大,沙子细软,浪花拍岸的声音与风声相和,此起彼伏,仿若遥远的絮语。我们站着不说话,并肩听潮声涨落,思念浪另一岸的某某。清晨的海是小渔村风景的一部分,未见波光粼粼,只像一张老旧的相片,也似一纸泛黄的信笺,角角落落里都是时光遗落的温度。安静,不言语,暖黄入心。  南方的村镇与内陆差异很大,小渔村
期刊
午后至黄昏,奶奶会等我玩累了回家  她倚着门瞌睡着  烟草从蓝布围裙中散了下来  黄狗轻轻地吠叫几声,见是我  使劲摇着尾,我也鼓着劲  走在前头,反手帮奶奶抬着春凳  她一个人已经搬不了了  手臂上凸顯的筋像七月的藤  好了,好了,就放在门口  奶奶转身会去池边打来水,洒一地  地上就立刻扬起轻尘  我有时会去寻找蒲扇,猛扇地上的泥灰  奶奶就像在雾中一样,渐渐消失  奶奶是在多年以后的七月消失
期刊
夕阳竭力而行  一只白鹭从小河中去追  河水,没来由地兴奋  在岸边杨柳的眼里  微醺的风  常常端着小河  与落日碰杯  在岸边的步道上  为防止脚步声和阳光一起倾斜  我把自己靠岸挪了一挪  那里正好有落葉  让秋天有了温暖的轮廓  我知道,我和白鹭身在其中  是跟着一阵风过来的
期刊
第一部分  对于读书,您有什么主张?  韩少功:把书籍当作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一种常用的比喻。  谁都知道饮食须讲卫生,但摄入精神粮食是否也有类似的道理?如果片面理解“开卷有益”“知识改变命运”一类励志格言,一味地读读读,不分缓急主次,不分清浊良莠,会不会也读出精神上的“肥胖症”“冠心病”“半身不遂”?  对身体关切得无微不至,对心理的健康却马虎潦草——这显然没道理。也许,有关部门早该联合组建一
期刊
《烟火漫卷》  迟子建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年9月,45.00元  这是一部聚焦当下都市百姓生活的长篇小说,迟子建以从容洗练、细腻生动的笔触,燃起浓郁的人间烟火,柔肠百结,气象万千。一座自然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交融的冰雪城市,一群形形色色笃定坚实的普通都市人,于“烟火漫卷”中焕发着勃勃的生机。穿行在《烟火漫卷》中的每个凡人,几乎都有不为人知的秘密。刘建国驾驶的爱心救护车,仿佛人性的犁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