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横斜清凉浅(散文)

来源 :鹿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xi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居新疆苦寒之地,四时有漠风肆虐,烈日高旷。尚喜所居小区内果木森然,夏秋时节有繁花摇曳,绿影叠翠,可以寄高楼,慰远怀。观之花木有疏影横斜静雅之悦目,食之果蔬得舌尖清凉之美意。得此植物小辑,聊以记怀。
  ——题记
  合欢
  合欢,五月始出叶,六月竟开花。
  唐苏恭《新修本草》:“此树叶似皂荚及槐,极细。五月花发,红白色,上有丝茸。秋实作荚,子极薄细。”想来是因为地域的差异,至新疆花期竟推迟了一个月。但由此也可见古人对合欢特征的记录。
  宋苏颂《本草图经》:“木似梧桐,枝甚柔弱。叶似皂角,极细而繁密,互相交结。每一风来,辄自相解了,不相牵缀。” 至于它的花,连宋代医家寇宗奭都说它特别:“上半白,下半肉红,散垂如丝,为花之异。”其特别之处就在于那细长的丝茸,那不是花瓣,而是花丝,是雄蕊的组成部分,上面托举着花药,长成这样也是为了便于传粉。是以合欢又名绒花树。
  合欢的花瓣由一根根细丝组成,像姑娘纤细绒密的睫毛,让人不忍触碰。
  花期伊始,楼下的合欢就开得云罗伞盖,远远地望去像楼宇的裙裾。青翠和水红很是相宜。花叶随风舞,像裙摆抖动。原本还有距离的两栋楼竟被合欢树连成了一体。清晨树叶和花一起绽开,很是蓬勃、精神。树长得茂密,花开得繁盛,一层层地铺在绿叶上,像天空中绯色的云落下来,羽冠绯红,层层叠叠,又香又艳。
  至傍晚叶片闭合,一如其名。花依然艳艳地招展着。
  合欢像恋爱的女子,香味蜜甜、缠绵。夜色愈浓,愈是甜香。至夜,香氛浓烈,空气里覆着蜜香,像要饱涨出来。让人联想到情欲,合欢啊。
  关于“合欢”名字的来历,据说有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传虞舜南巡仓梧时去世,他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寻遍整个湘江地区还是没有寻到。两位妃子终日以泪洗面,眼泪流尽了,双眼开始滴血。最后血流尽了,两人抑郁而终。后来有人发现两位妃子的精灵和虞舜的精灵“合二为一”,就变成了今天的合欢树。
  合欢花昼开夜合,代表相亲相爱。所谓合欢树,重点就是一个“合”字。“合”也即“安”的意思。
  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合欢寄寓了多少欢欣和愿望。年年如意,岁岁合欢,寄愿如此。可是人间有多少好时光都是朝至暮去,转眼就消逝,也正如此才方显弥珍。
  叶澜依是《甄嬛传》中的一个妃子。她在雨中拾捡合欢花的镜头,敲痛了多少人的心。那么深情的一个女子,奈何皇宫深似海,只能把所爱埋藏在心,藏在一年一年的花期里。
  合欢的花期长,花也多。常常是早上开一树,晚上落一地。落在草坪上的合欢残红一片,青草翠碧,红艳不褪,像又开了一次,只是良霄已过。人世间所有的邂逅留下的都是初见的心欢,别离的思念,经年的疼痛。一树树的花,朝暮之间良辰即逝。短暂的红颜像极了花期,那流泻的时光,起初还能用记忆去捡拾,又怎敌时间步履匆匆地消逝、覆盖。世间深情不及合欢花期年年可待。想人间多少痴情最后只能用时光的厚土埋葬。
  毕竟生活要一路向前。
  而我们有多少美好的时光就这样浓烈地去了。
  海棠
  看海棠就是看春天。
  只有见过海棠花开的人,才是见过春天的。
  海棠的花期实在是可以预告的。怎么说呢?我以为海棠的花开有两次。先从叶苞始。海棠花的叶子是簇生的。叶苞始出,叶片呈暗紫的红,叶芽刚冒出尖,紧紧簇在一起像是一朵花。满树叶芽,树枝是暗紫的红,树身也是。
  小区公园对面有七棵海棠,花期将至时就渲染出一片暗紫的红潮。整棵树上呼之欲绽的叶片像饱涨着情欲,树身憋得红红的,快了,快开了。一场预告中盛大的花事即将来临。
  渐渐海棠树身全部变红,整个树身、叶片都处在一种昂扬、饱满的情绪中,其时虽不是真正的开花却比真正的花开时更激情、更震撼。我以为这是海棠的第一次盛开。这是一种强大的、统一的盛开。从树身至枝叶,无不是暗紫的红,这鼓涨的姿势要持续几天。及至叶片变大,变绿,海棠树树身重又变得与普通的树一般,褪去暗红回到从前的深褐色。枝叶间开始有花苞出现,粉的、白的。这时一场真正的花事就要开始了。
  海棠,单是那未开的花苞就很美。花苞的尖是红的,底端是粉白。及至盛开又是另一番景致。同一株树,花形相似却没有一朵花颜色相同。甚至同一朵花每一瓣上的颜色都不一样。像世间的女子,每个人面目、姿态均不相同。我想这也是海棠花让人痴迷的地方。
  张爱玲有三恨,其一是最恨海棠无香。海棠花颜色已足够好,没有香味又有什么关系呢?人至中年方觉,世间事不得圆满才是好。
  海棠花就这样开了,一树树,一枝枝,一朵朵。一树繁花揭开春天盛大的花事,繁茂而美好,让人看到春天的鲜活、生动和希望。这希望是年年可期的,像海棠的花期,年年如期到来,年年给人以惊喜、以视觉的欢宴。
  想当年,法源寺盛开的是海棠,泰戈尔和徐志摩在法源寺海棠花下吟诗一夜,梁启超作词说:“此意平生飞动,海棠花下,吹笛到天明。”海棠花下有知音,吟的是诗心也是雅意,还是人间至交的情義。这情义里有叶圣陶与至友的相约海棠花下的情意,有与冰心老人共赏海棠花的春天。海棠花期年年有,而赏花的人却换了一茬又一茬。海棠花里有这些民国老人永不凋谢的艺术生命、诗韵情怀,像春天宛在。他们的一生是把坎坷活成诗意,活成美好,这样的情怀和雅量令人神往。
  木槿
  花绕槿篱秋。确实,秋天在木槿花开得最热烈的时候到来。
  木槿花经过整个夏天的阳光,开起来势头就很健旺。朝开夕谢,却总也开不尽。开不尽的是它一树一树的繁花。想起它另外一个名字“无穷花”。
  在日本它被这样称呼。这倒和它源源不断的花期相符。木槿的花期很长,常常是别的花在秋天已是末路,木槿却花事正盛。木槿的花很普通,常见的是单瓣,也有复瓣。有白色,浅粉、浅紫。
其他文献
西藏,是我心中的天国。独闯西藏,是我一生的梦想。从2013年到2018年的5年间,我三次进藏,终于将梦想变作现实。相比飞机,我更愿意乘坐火车进藏,一则可以从容饱览青藏高原的壮美风光,再则也是想通过火车在海拔逐渐升高的行进过程中,自然解决高原反应。  1  2013年7月,我第一次进藏。本来打算乘坐北京到拉萨的列车,当时可以提前20天网上购票,早7:00点开网,6点30分我就坐在电脑前等着,结果连续
期刊
女,现居湖北孝感。中国作协会员,湖北省作协文学院签约作家,《槐荫文学》编辑。小说作品散见于《长江文艺》《芳草》《滇池》《延河》《朔方》《创作与评论》等刊。出版散文集《水蓝风清》、中短篇小说集《两地分居》。其中,小说集《两地分居》获第十届屈原文艺奖。  1  不是精神分裂,更不是吸毒者,当花洒里的水顺着鲜嫩的身体流到地砖上时,云晓月突然出现了幻听:晓月,晓月!  她的心拧成一团,下意识关掉花洒,打开
期刊
她是滑雪场的“炸雪人”  为迎接阿尔卑斯世界滑雪锦标赛的到来,2016年11月3日,圣莫里茨要为参赛者们举办一场预热赛。  江衍宋被教练从房间里拉出来透气,说要缓解赛前焦虑。  他们走着走着看见一座小木屋,上面挂着两盏红灯笼,灯笼上用毛笔字写着大大的“茶”字。  进门时,他撞倒了一个女孩,她身穿一件不起眼的灰色羽绒服,裤子十分臃肿,除了头上那顶比头大了许多的帽子十分扎眼外,没有任何特别。她头垂得很
期刊
1  工厂是有表情的。但是,我发现,我除了自己之外,根本看不清工厂其他人。  这些年,有很多写工厂而出名的人。他们到工厂蹲点、采风,扮成工人的形象参与工作或者与工人交流,要么喝酒吃饭,有蜻蜓点水式的,有的暂时寄居式的,一两年都在工厂流水线工作的也有。所见所闻所得,非常有限,而从写作者出发的写作,本身就已经与工厂的现实背道而驰。他们写工厂的噪音、恶劣的工作环境以及生而为人又不能完全活得像人的遭遇等等
期刊
二宝,当然是行二,他上面有个哥哥,不知其名,按习惯,应该叫大宝,这个也许叫大宝的哥哥大二宝好几岁,极少在家里出现,听说是上山下乡到东北当了知青,即使春节回家住几天,大宝也很少在小街上露面,几乎不与外人接触,悄无声息,行踪莫测,像是家里没有这个人一样,邻居们对他都没有什么印象。  二宝似乎成了獨生子,和姥姥两个人生活。这就很奇怪,他的父母呢?为什么从来没见过?人们传说的版本不一样,有的说死了,有的说
期刊
1  春日的午后,我被家里人叫到伯父家的院子里。院子中间的大椿树已枝繁叶茂,在微醺的春风里摆弄着枝梢上的嫩叶,花牛则安静卧在小猪圈边的桑树下。  大椿树底下端端正正摆着一张小板凳,一块说不清楚是什么颜色的围巾软搭搭地趴在上面,板凳四周是一圈零乱的碎发,离板凳不远的地方则是一群头顶着“西瓜壳”或“茶壶盖”发型的哥哥、弟弟或大侄子,板凳的后面是理发师之泰伯伯。  听老人们说之泰伯伯大概五六岁时被一阵阴
期刊
1  小时候顶渴望串的一家亲戚就是住在大庙的二姨家。  逢到正月初七八的样子,母亲会骑车子到市区称两包点心回来吊在凉房屋顶,找一把锁子把走风漏气的凉房门咔嚓锁上。那时,我的心就紧张忐忑起来,说不上哪一天清晨睁开眼后,母亲和四弟便不在了,她们撇下我偷着去了二姨家。吃过两次亏后,精了,逢到母亲买了点心,睡觉都睁着半只眼睛。  家里弟兄四个,母亲去二姨家不可能都带上,即便是她想带,也做不到。从我们家到大
期刊
我写作的开始,是青少年时代,一首变成铅印的小诗,为立志,也为迷惘和质疑。实际上,我知道,那不是写作。写作,那时对于我,还远远没有开始,分行的句子,只是为了说一种隐喻的心里话。四十岁时,我回到农村老家,沐在泥土里,一住4个月,写下了大量带有泥土气息的诗歌和小说。我以为我的写作开始了。我想说,我自己所谓写作的开始,只是刚刚嗅到一点点儿文学的气味。这世界上,热衷于写作的人太多了,然而太多的写作的人,写作
期刊
父亲脸色依然是那么凝重。父親是来看我的。他每次来不多说话,点着烟坐在我对面。他头发半白,过早地进入了苍老,声音、动作如同吐出的烟圈般那样缓慢。命运的捉弄,使他的脸上也难免闪现泪花。  我知道,是我做女儿的痴迷不悟,让他操碎了心……  我喜好音乐,嗓子好爱唱,小的时候很引人注意,人们猜测我今后可能走声乐之路,但是错了,我当时没什么打算,上课时全神贯注。麻烦的是,同班的男生罗大明对我套近乎。  罗大明
期刊
故土到底是什么?是诞生我们生命的那片地,还是心上的一块绿洲。在一生中的岁月,你与故土的距离,到底有多远,是睁眼可见,还是默念时朦朦胧胧的远方。  我们终其一生的行走,其实都是在寻找一处栖息的故土,安放精神深处的一个家园。  1  一个人到底需要多大的地方,才能够稳稳安放对故乡的寄托与想念,这也是我一直迷惑的一件事情。作家苏童有一篇回忆故乡的文章叫做《八百米故乡》,大意是怀念他童年苏州的城北地段,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