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日本上代的"真·诚"是一种真实的感动,朗朗向上,那么其后的"物哀"则可谓"真实的悲哀",反身低沉向内、向下。"物哀"之"物"的真实特性是对上代"真.诚"的继承,其"哀"则充分吸收了佛教的苦空无常思想。"物哀"向下的悲观性格正是其灵魂维度的表现,这种唯心倾向也使作品具有明显的"内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