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中心城区0—7岁儿童家长对二类疫苗的认知、行为及效果关注的调查分析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eeze_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探讨本地区0-7岁儿童家长对二类疫苗的认知、行为、效果的差异性,总结分布特征,为更好开展儿童保健及预防接种工作提供客观的数据资料,并且有助于为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开展不同宣传方式,达到提高二类疫苗接种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对策。结果(1)二类疫苗在实际接种中存在的问题:家长对二类疫苗整体了解较为缺乏;公共媒体等平台对二类疫苗的正确宣传仍不够;影响接种二类疫苗接种率的因素仍存在诸多方面;对接种二类疫苗后所达到的效果认识不够等。(2)针对问题所采取的对策:家长自身可加强对疫苗专业知识的进一步了解;继续重视对居民开展疫苗免疫和传染病知识的宣教;加强对疫苗接种人员的行为规范性的管理;工作当中需加强对二类疫苗效果的重视等。
  【关键词】 预防接种 二类疫苗 疫苗效果
  疫苗免疫是提升人类健康最有效和最经济的干预措施之一[1]。中国扩大免疫规划预防疾病种类目前由制度建立之初的6种扩展至15种[2]。世界卫生组织 (WHO)提出扩大免疫规划 (EPI) ,80年代我国参加了全球EPI活动 ,1988、1990、1995年先后实现了以省、县、乡为单位儿童免疫接种率 85 %的目标[3] 。我国自2007年实行扩大免疫规划以来,二类疫苗一直是一类疫苗有效的补充。在乐山市中区中心城区,辖区既有规划合理、经济条件好的居民区,又有流动儿童集中的生活区,传染病防控形式较复杂。其中疫苗相关传染病的控制主要在提高相应疫苗的接种率,本地区第一类疫苗完全免费接种,虽然接种率较高,相关传染病控制也较好,但第二类的接种率相对较低。 为了分析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于2015年12月-2016年6月对乐山市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对预防接种的0-7岁儿童的家长进行调查问卷,并提出可行性对策。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2015年12月到2016年7月在乐山市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预防接种的0-7岁儿童的家长。
  1.2 方法
  设计乐山市中心城区0-7岁儿童家长对二类疫苗的认知、行为及效果关注的调查研究的调查表,通过预防接种后整群随机抽样向家长发放无记名问卷调查,发放问卷共412份,回收412份,回收率100%。
  2 结果
  2.1 家长对二类疫苗的认知中存在的差异性
  在“是否知道我国小儿疫苗可分为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中,选择“知道” 384例(占93.20%),“不知道” 28例(占6.80%)。
  在“是否知道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的区别”中,选择“知道”210例(占50.97%),“知道一些”172例(占41.75%),“不知道”30例(占7.28%)。
  在“是否知道自己孩子接种的哪些疫苗是二类疫苗”中,选择“知道”130例(占31.55%),“知道一些”246例(占59.71%),“不知道”36例(占8.74%)。
  在选择“了解二类疫苗的途径” 中,选择“社区医疗工作人员”279例(占67.72%),选择“电视网络及其它媒体”、“其他家长”、“其它途径”分别为77例(占18.69%)、48例(占11.65%)、8例(占1.94%)。
  2.2 在对二类疫苗接种的行为上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在选择“给孩子接种疫苗时是否会接种二类疫苗”中,选择“会”159例(占38.59%)、“不会”35例(占8.50%)、“看情况”218例(占52.91%)。
  在选择“影响接种二类疫苗的因素”中,选择“因为不了解”180例(占43.69%),“担心有不良反应”、“经济原因”’、“其它原因”分别为132例(占32.04%)、37例(占8.98%)、63例(占15.29%)。
  2.3 对二类疫苗的效果关注上的有明显区别性
  在选择“对于二类疫苗产生的效果”中,“很关注,会主动进行相关检查”155例(占37.62%),“医务人员安排后,会进行相关检查”131例(占31.80%),“不会关心,完全相信疫苗的作用”126例(占30.58%)。
  3 讨论
  3.1 乐山市中心城区二类疫苗接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家长对二类疫苗整体了解较为缺乏,其自身因素直接影响着对二类疫苗的认知
  (2)公共媒体等平台对二类疫苗的正确宣传仍不够,造成了对二类疫苗认识上的偏差
  (3)影响接种二类疫苗接种率的因素仍存在诸多因素,如医务人员的个人素质、家庭的经济状况、对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担心等
  (4)对接种二类疫苗后所达到的效果还认识不够,家长缺少了解的主观性
  3.2 针对以上问题所提出的对策
  (1)家长在对二类疫苗接种的认知上有所缺乏,自身可加强对预防接种专业知识的进一步了解。
  (2)继续重视对居民开展疫苗免疫和传染病知识的宣教,同时在对疫苗的宣传途径应该多样化,电视、网络、杂志等媒体需进行全面及客观的报道。
  (3)从调查表可以看出,在了解二类疫苗的途径中,选择“从社区医疗工作人员处” 占到了较大的比例,因此应加强对疫苗接种人员的行为规范性的管理,以保证相关知识的专业、客观、完整。
  (4)对于接二类疫苗接种后的效果问题,在实际工作及宣教、宣传中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使家属能够更清楚此类疫苗对所预防疾病所起到的抵抗力。
  综上所述,二类疫苗在“自费自愿”接种的政策下,其面临的问题仍然较多,除了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还需要各方面对二类疫苗进行有序的推广,使相应的传染病得到有效的预防及控制。
  参考文献
  [1]武文娣;刘大卫;曹雷;郭飚;曹玲生;王华庆;梁晓峰;;2005~2007年中国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的估算[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9年04期.
  [2]郑景山;曹雷;郭世成;阿克忠;王雷;余文周;袁平;姜柯羽;张国民;曹玲生;王华庆;;中国1~2岁儿童第二类疫苗接种现况调查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2年03期.
  [3]陆志坚;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现状及管理对策[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1年01期.
  [4]郭燕霞;医疗实践中的专门知识与公众选择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 要】 肺结核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部分患者因不懂结核病防治知识,不能接受正规,及时治疗,导致疾病久治不愈,耐药性高,传染他人机会增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加强对结核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进行结核病健康教育宣传,使其掌握正确的结核病防治知识,自觉按照医嘱正规治疗,做到时时防控能大大提高结核病的治愈率。  【关键词】 健康教育 肺结核 防控管理  结核病疫情有八大特点,高患病率,高耐药率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发生在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是骨科急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约占全身骨折的16%,约25%骨折涉及桡骨远端关节面,常发生在青少年和中老年,老年患者骨强度较差,发病率较高,轻微暴力即可导致,女性偏多;青年患者常是巨大暴力的高能量损伤,男性多见。临床治疗以保守为主,但若骨折处理不当将会对今后手腕的活动及功能带来深远影响。根据国内外近年治疗尺桡骨远端骨折的现状作一综述。  1 手法
期刊
【摘 要】 目的 分析339例手足口病患者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提高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鉴别诊断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方法 对矿区医院2012-2014年的339例手足口病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339例患者中,3岁以下患者高于3岁以上年龄组;散居儿童发病高于幼托儿童与学生;地域分布乡村高于城区,发病高峰集中在5-7月份,100%患者出现发热及皮疹。结论:手足口病与年龄、季节、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摘 要】 我院重症医学科于2013年至2016年收住9例恙虫病合并MODS患者,经过呼吸支持、输血、血浆置换、脏器功能保护、鼻饲“多西环素、四环素”等治疗,取得良好治疗效果,除一例患者放弃治疗外,其余8例患者均于2周内治愈出院。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我院重症医学科于2013年至2016年收住9例恙虫病合并MODS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4-56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