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云

来源 :科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ttuu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一天晚上,吴璜刚吃完饭,扔下碗筷就回到房间,戴上了脑控头盔。她妈隔着门抱怨了几句,但声音像是被头盔过滤掉了,飘飘忽忽的。她也不在意,启动头盔后,迅速连上了头盔内部伸出的海绵状探头,脑信号被发射器放大之后,连接上了几百米外车库里的脑控汽车。
  这年头,脑控汽车已经不是新鲜玩意儿,大城市里几乎满街都是。但吴璜生活的这座小县城,还处在紧跟时代变化的早期。它的西边是崎岖贫瘠的山区,南边是日新月异的大城市,它就像一只蚂蚁,挤在野蛮与文明的夹缝中。在这里,脑控车还不多见,每次吴璜接到网约车的订单后,远程控制轿车出门,乘客坐进来,看到车里一片空荡荡,还是会目露惊奇。
  当然,为了买这辆车,她不但花光积蓄,还贷了款。明天就是除夕,节后应酬多,她得多跑几单,把春节期间的花销挣出来。
  现在,这辆纯黑色的轿车在她的操作下,驶出了车库。吴璜躺在床上,换了个舒服的姿势。头盔投射的全息界面能让她看到车身周围的景物。她这才发现,外面已经下雪了,白色的鹅绒漫天飘荡,地面已经铺上一层银装。
  在吴璜的记忆里,小城已经很多年没下过雪了。她以为今年会像往常一样,在阴沉的天气里度过,没想到在除夕的前一天,突然满城落雪。
  但下雪也带来了坏消息——街上行人寥寥,手机里也没有约车提示。转了好半天,才接了两单。她不死心,让脑控车驶上大道,碾压雪层,一路向悬铁站开去。
  她在车站门口等了一会儿,好不容易出来几个返乡的乘客,又都被更便宜的老式出租车拉走了。她把车停在一片风雪里,通过车顶的仰视镜头看着夜空,一片片轻盈的雪花从夜空中涌现,划过黑暗,落进路灯昏黄的光团里,仿佛也被沾染成浅黄色。但不一会儿,镜头被雪盖住,她只能看到一片白茫茫。
  看来今晚是没有收获了。她想着,启动汽车引擎,打算回家。这时,有人敲了敲车窗。
  吴璜把视线切换到车窗镜头,看到了一对母子。
  母亲接近六十的样子,脸上木讷,个子矮小,但背着大包,显得有些佝偻;灯光斜照下来,能看到她脸上纵横交错的沟壑,显然是常年烈日风霜刻出来的。儿子站在一边,倒是高大很多,穿着风衣,虽不花哨,但很得体,一看就是在大城市里待了很多年的人。
  但看他一身轻松,与旁边背包的年迈母亲形成鲜明对比,吴璜本能地对他产生了反感。
  “师傅,走吗?”母亲又敲了敲车窗,话里方言味很重,是小城西边山区的口音。
  这个老土的称呼像刺一样扎在吴璜眼皮上,这下她对母亲的好感也没了。“我这不是出租车。”她一边说——声音通过头盔,传到脑控车旁的喇叭里——一边看了下手机,还是没有网约车的约单。
  “那……”母亲迟疑地说,“那姑娘走吗?”
  “我也不是黑车。”
  母亲“哦”了一声,转头看了看儿子。儿子微微低头,表情藏在灯光的阴影里。“妈妈,别担心。”他说。
  吴璜正要走,又多嘴问了句:“你们去哪里?”
  “去汽车西站。”
  汽车西站跟吴璜回家倒是一个方向,如果顺路载客,说不定能把这一趟出来的电费给挣回来。但那是个老汽车站,在悬铁线路开通后,几乎就废弃了。
  “现在过去,还有班车吗?”吴璜问。
  母亲连忙点头,“有的,十点半有一班。”
  吴璜记起来了,车站近乎废弃,但每天还是有一趟人工驾驶的班车从夜里出发,沿着崎岖的国道,穿山过岭,途经许多小山村。车站垂垂老矣,这趟唯一的班车,就是它呼吸的最后一抹气息。
  吴璜说:“那你们上来吧,我带你们过去。”
  母亲却站着没动,问:“收多少钱?”
  “一百……一百五十块。”
  母亲后退一步,“太多了吧,坐公交车才十块,两个人才二十。”
  “那你看现在还有公交车吗?”
  对面的公交站牌下,确实空空荡荡,只有雪花簌簌落下。
  “但一百五也太多了……六十!”
  她们还了一会儿价,这位老妇人的嘴太紧了,吴璜好几次都想直接走人。最后她们商量好,送到吴璜小区门口,剩下的两公里路,他们自己走过去。
  车门打开,母子钻进来,坐在后排。母亲哈着手,头上几缕白色,不知道是苍发还是落了雪,或者兼而有之。
  吴璜这才意识到,刚才他们讨价还价的时候,自己躺在家里温暖的床上,而这对母子站在车外,寒风冷雪,想必冷极了。她不禁有些歉意,启动了车里空调,说:“暖和些了吧。”
  “嗯嗯。”母亲说,“那就走吧,得早点儿。”
  这下倒轮到吴璜诧异了——母亲坐进来后,神态如常,似乎对这辆没有司机的脑控车见惯不惯。她把自己的脸投影在车前屏幕上,一边启动一边问:“您这是从哪里回来啊?”
  “打北京回來。”母亲的声音带着一点骄傲。
  从大城市回来的,那就难怪了。吴璜说:“去探亲吗?”
  “接儿子回来,”母亲转头看了下儿子的侧脸,“回家过年。”
  儿子依旧坐得端端正正,点了点头。
  透过车内的高精度摄像头,吴璜认真看了看这个年轻人。三十出头的样子,脸庞消瘦,但眉宇精致,看得出平时是有保养的。还是很帅嘛,吴璜想,有种禁欲系大叔的气质。不过他大部分时候沉默着,表情介于礼貌与冷漠之间——这倒是很符合大城市里白领的特征。
  吴璜看着他,说:“你是做什么的呀?”
  儿子扬起嘴角笑了笑,却没有回答。
  母亲连忙说:“是做设计……嗯,在家里办公,为疆域公司工作。你听过没?”
  吴璜当然听过。脑控车运行的基础是意识操作系统,而这个系统就是疆域公司研发的。她不禁对这对寒风中赶路回家的母子改变了看法,说:“那很厉害了!”
  “是啊,我儿子是村子里的骄傲哩!”母亲的眉毛动了动,表情活泛起来,“他有七年没有回家了,今年终于可以在家里过年。”   “七年?那够长的啊。”吴璜应道,“不过他在大城市待了那么久,应该是他接您去城里过年嘛,怎么您带他回来呢?”
  母亲显然愣了愣,表情灰暗了些,“我儿子……生病了。”
  听到儿子生病的消息后,宋秀云心都揪起来了。但回乡的铁柱也语焉不详,挠挠头,解释道:“我哪儿知道得那么清楚?我就是去商场买东西看到阿川了,跟他打招呼,他没讲几句话就咳嗽,脸上也白。怎么回事我也不知道啊,他现在混得那么好,平时跟我们都没联系……还有,别叫我铁柱了,我在城里的名字叫詹姆斯。”
  宋秀云又给儿子打电话,李川在那头说一切都好,就要挂掉。她连忙说:“你今年回来过年吧,都这么多年没回来了……”
  “不了。”李川说。
  “那我来找你。”
  “别闹,你怎么过来,一辈子没出过村子的人。”
  电话挂断之后,宋秀云心潮难平,想了半天,找出了儿子以前寄回来的快递单,指着上面的地址,对铁柱说:“铁……詹姆斯啊,你帮我买下票,我把钱给你。我要去接儿子回来。”
  就这样,宋秀云走山路去镇上,再坐摩托来到国道边,央求路过的货车带她去县车站,买票之后上了去小城的班车,最后取了悬铁车票,一路去往北京。唯一的麻烦是,在过安检时,她给儿子带的肉和腌菜全部被扣下了,只有她专门炒的那包葵瓜子能带走。她心里疼得滴血,在安检口闹了好半天,最后保安威胁不让她坐车,她才抹了抹眼泪,看着那群年轻人把上好的山货扔到一边。
  总之,她只身来到了北京。这里的一切都很新奇,甚至跟电视里都不一样,人人都用上了脑控技术,躺在家里都可以操纵汽车在路上行驶,闭着眼睛也能在电脑上办公。只是街上的人比印象中少多了。
  从车站出来时候,天刚破晓,时辰尚早。坐了一夜车,她已经很倦了,身体里像有根年久失修的琴弦一样颤动着,这颤动随时会令她摔倒。于是她找了个早餐铺坐下,点了一碗白粥,花了二十块钱。大城市果然贵,要是在村子里,这种粥都是乡亲们随便端着喝的。她这么想着,从兜里拿出两张十块,递给了那个脸上明显带着鄙夷的胖子老板。
  对于鄙夷,宋秀云早已习以为常。在漫长的一生里,她见过了太多太多鄙夷,但没有关系,她还有儿子——
  想起儿子,宋秀云身体里一直颤动不休、嗡嗡作响的弦突然停下。她重新获得了力量,一口气喝尽白粥,站起来,拖着两个硕大的包裹走上了大街。
  她叫了一辆出租车,习惯性跟司机讨价还价,对方告诉她有计价器,是多少就是多少。她只得作罢,在路上的时候,看着计价器上的数字跳动,心也一上一下。
  不久之后,她就到了儿子住的小区,却被门卫拦住了。门卫压根儿不信她有亲戚住在这个高档小区,死活不让她进。有个路过的业主看不下去,让他们查一下名单。这一查,李川的名字确实在,便拨通了李川的门禁系统。
  “谁啊?”门铃响了很久,才传来一声懒懒的声音。
  门卫还没说话,宋秀云抢着凑到话筒前,说:“李川啊,是妈。妈来找你了。”
  那边显然愣住了,停顿了很久。门卫看宋秀云的眼光再次变得狐疑。幸好这时李川终于说话:“你等下,我下来接你。”
  这一等,又是半个多小时,李川总算走到了门卫室。宋秀云眼眶一下子湿了,低着头,怕被别人看到——她自己倒是不在乎,就怕别人看到了笑话儿子。
  “走吧。”李川说完便转身带路。
  宋秀云连忙提上包裹跟在后面。
  “听起来,”吴璜压低了声音,“你儿子不怎么热情啊。”
  说完她就后悔了。她的话是通过车内音箱说出来的,环绕音,母亲能听到,儿子也就能听到。但她瞥了眼儿子,见他依旧端正坐着,挂着浅笑,丝毫不以为然的样子。
  “热情的,热情的,”母亲忙说,“不过可能很多年没见了吧。”
  “那他到底……看他的样子,不像生病了呀?”
  母亲点点头,“是啊,我住进儿子家后,开始还担心,但他气色很好,也有力气,一大桶水说抬就抬……就是总待在书房里,不怎么出来。住了几天,我就放心了,铁柱尽是瞎说,从小嘴巴就没把门的。”
  车子驶上主道,两旁路灯撑开了一团团光晕,光晕中雪花飞舞。吴璜操控车子,撞进光晕中,车旁带起了两道气流,落雪在空中打着旋儿。
  街上人少车稀,路途畅通,吴璜不用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开车上,又问:“您在北京住得怎么样?”
  “不习惯啊,”母亲大概暖和起来了,挪了挪身子,“你说你们城里人,过得跟我们真的太不一样。就你这个脑……脑控车吧,人人都有,戴上头盔就能开车。还有机器人,也能被脑袋指挥,你要是不想出门,头盔一戴,机器人能代替你出去,见人啊,说话啊,还能打球!”
  吴璜点头,母親说的脑控机器人,也是疆域公司新出的产品,对于只想宅在家里的人,无疑是天大的福音。上次她出去跟朋友聚餐,五个人里,其中三个不想出门,就派脑控机器人过来。一张饭桌上,两个真人,三个机器人,相谈甚欢。机器人不用进食,聊完后,它们还在远程脑控下,打包了一份饭菜,带回去给主人吃。听说除了脑控模式,机器人还有自动跟随功能,能永远陪在主人身边。当时吴璜特别羡慕,打算还完车贷后,也去买一个。
  母亲没有留意到吴璜的走神,还在絮絮叨叨,“……家里做饭啊、打扫啊,一个念头,电器就把饭煮好了,我还没回过神,屋子里就干干净净。我看除了吃饭和上厕所,这里啊,”她点了点自己的太阳穴,“能把所有事情都做完。你说,还要手脚做什么?”
  “这不是更方便了嘛。”吴璜赧然道。
  “方便是方便,就是有点……”母亲试图组织词汇,最后放弃了,“说不好,就是看上去变好了,但觉得怪怪的。”
  她大概是想说过度安逸的日子会让人变得惰性。吴璜想,这个观点也有很多人提出过,但时代就是这样,科技发展,人就得适应。
  “您肯定不太适应吧?”吴璜问。   母亲点头如捣蒜,“那还用说。我打算劝儿子回去,但他不答应,我就住了几天。出去太乱,又没熟人,太无聊了。哦对了,儿子养了只猫,叫豆豆,本来我还想逗猫玩,但这城里的猫也不一样,又懒又不热情,每天就是趴在阳台上,叫它也不应。唉哟这日子,跟坐牢似的。”
  “他不陪你吗?”
  “他忙啊,每天都在书房里工作。我心疼,就亲手做饭,小炒辣子鸡、鱼炖萝卜,都是他小时候爱吃的菜。你说机器做的,还能有人做的好吃?饭好了之后,他就端进去吃,每次都吃得干干净净。”
  她们聊天的时候,儿子端坐一旁,表情纹丝不动,似乎她们谈论的是另一个人。
  这时,母亲的语气低了些,说:“不过我除了做饭,也就没别的用处了,他工作的那些事情,我看都看不懂,更别说帮忙。每天他忙的时候,我就在小区里面转。小区的环境还真不错,我们是住在一楼,他还在楼下停车场角落里,租了一间地下室。”
  汽车停在路口,对面红灯闪烁。吴璜看着跳动的数字,随口问道:“里面是放杂货的吗?”
  “不知道,”母亲说,“他不让我进去。”
  宋秀云站在地下室的门口,非常犹豫。停车场的灯斜照下来,她的左脸被灯光照着,光线在皱纹的沟壑里游弋,她的右脸沉在阴影里。这让她的表情看起来十分纠结,一如她的内心。
  进去,还是不进去呢?
  她来这里看儿子,已经快十天了。李川家里的格局她都熟悉了,但唯独这间地下室她不能进,一问起,李川就说地下室是他专门用来放废旧作品的地方,是隐私,不能进。
  隐私……宋秀云在农村待了一辈子,不太理解“隐私”这个词。在老家,大家沿着山脚修房子,家家户户离得很近,去串门时从来不敲门。但这里是城市了,宋秀云时刻提醒自己,城里人截然不同,他们修建高得一眼望不到顶的楼房,把自己关在钢铁隔出的空间里,戴上头盔就能完成所有事情,甚至不用说话。儿子现在也是城里人了,而且还算艺术家,他说隐私,那就是隐私吧。他说不能进,那就不能进吧。
  这么想着,宋秀云收敛了自己的好奇心,不过她还是走上前,敲了敲地下室的门。敲门声在走廊轻轻回荡。许久没有回应,她便转身离开。
  将逝的斜阳里,黑猫豆豆从阳台上站起来,抖了抖毛,身体弓直,似乎在伸懒腰。它转头看了眼宋秀云,眼睛里一片漠然,跳下阳台,慢吞吞地走进了房间。
  啧啧……宋秀云心里咕哝着,这城里的猫,不捉老鼠就算了,还不亲人,冷冰冰的,一天到晚不是睡觉就是晒太阳,或者一边睡觉一边晒太阳。她才来不久,豆豆不搭理她,这好理解。但她觉得奇怪的是,豆豆连养了它六年多的李川也不愿意亲近。有一次李川给它喂猫粮时,想去摸它的头,它却警觉地闪开了,直到李川退后了才踱到食盘旁。
  “唉,城里的猫……”她又咕哝了一句。
  进了屋,李川正在看书房里书,房间里一片幽暗。她把带来的葵瓜子放在果盘里,推开门,突然意识到什么,又敲了敲门。
  “你都把门打开了,敲门还有什么用?”李川把书放下。
  “没想起来……下次一定先敲门。” 宋秀云讪讪地说,她讨好似的端起果盘,放在李川的书桌上,“这是我炒的瓜子,小时候你最爱吃,来,你边看书边吃。”
  李川看了眼果盘,没有理会,而是抬头道:“还有,告诉你了,别靠近地下室。这很重要,麻烦你尊重我的隐私!”
  宋秀云一愣,“你怎么知……好好,我不去了,不去了。”
  见她一脸惶恐的神色,李川语气缓和了些,问:“有什么事吗?”
  “快过年了,你这家里什么都没有,不像是过年的样子。我想着,明天天气好,一起去买点年货吧。”
  李川皱着眉头,“你不是过两天就要走了吗?又不留在这里过年,买什么年货。”
  “但你要过年啊,要不……”宋秀云顿了一下,看着眼前这个人——自己的儿子,声音里带着一点点乞求和讨好,“要不你跟妈一起回家过年吧,你都七年没回过家了。你还记得你外甥吗?他现在都长大了,可壮呢!还有——”
  “你别说了,我不会回去的!”
  宋秀云顿时住了口,但眼中的乞求更浓,在幽暗的光线里像两汪深沉的潭。
  “我走的时候就说过了,这辈子不会再回去!你以后别提这个事情了!”
  宋秀云咕哝了一句什么,然后按开灯,屋子里顿时涌出明亮温和的光线。“敞亮点儿才好看书。”说完,她转身走出去。
  李川继续看书,但拿起书又放下了,“等一下,”他也犹豫了一下,“明天去趟商场吧,但是别太早,我还要睡懒觉,也别太久,我还要工作。”
  宋秀云听了这话,重重地点头,似是得了奖励,却不敢再多说话打扰他,退出书房。屋里的家居系统她至今没有摸熟,而此时天已黑,阳台外一片空荡荡、黑森森。她摸索了一下,没有找到灯的开关——宋秀云素来有眼疾,视野非常狭窄,而且随着年龄增长愈加狭窄,光线幽暗时就更看不清了。她只记得儿子房间的灯。她想了想,开口说:“给开灯。”
  屋子里幽暗如常。
  “请开灯。”
  柔和的光纤一刹那充盈了整个客厅,墙壁也发出幽幽荧光,正对玄关的一整面墙壁都成了显示屏,一个憨态可掬的机器人形象出现了。宋秀云记得儿子解释过,这是智能家居,她搞不懂,但墙壁上面显示这样一个东西,还是让她感觉很别扭。
  “你在这墙里面,会舒服吗?不憋得慌?”
  机器人做出沉吟的样子,然后咧开一个笑容,说:“壁面屏就是我的家啊,就像这间屋子是你的家一样。”
  “我的家不在这里,离这里很远呢。你听说过红安村吗?”
  壁面屏上立刻显示出一幅地图,上面标注了二十几个红点,“这是所有叫红安村的地方,哪个是你的家呢?”
  宋秀云凑过去,一个一个看,喃喃道:“这些我分不清呢。我家在西边。有一条河,叫观音寺河,哦,在我们这个村子叫观音寺河,因为有一座观音庙。但这条河流过村子,在别的地方,就有别的名字……”她絮絮叨叨地说着,随着她的话音,地图上的光点一个个消失,最终只剩下一个红点。随后这个红点的所在地方被放大,成了衛星扫描的三维图,沿着一条山脉,一间间平房排列着,除了山和房子,四周都是高高低低的田野。此时已经是深冬,麦子全都收割了,田野里只留下一茬茬麦秸。   让宋秀云惊讶的是,讲完这句话,费列曼医生就转身离开了。走到门口,他回头看见书桌上摆着的葵瓜子,又走回来抓了一把,说道:“中国美食!”然后就离开书房,走过客厅,出门不见了。
  宋秀云过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呆滞地对机器人说:“这也是幽默感吗?”
  机器人沉默。
  所幸这位医生虽然疯疯癫癫,说的话却是真的,不一会儿,李川就悠悠转醒。
  “儿子你怎么了?要不要紧?要不要送医院?”
  “没事。”李川站起来,揉揉太阳穴,“可能是最近太累了。”
  正如李川所说,接下来的几天,这种突然昏厥的情况再没有发生。只是他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的时间更长了,但宋秀云只要一敲门,门内总会响起儿子的声音:“妈,我没事。”
  慢慢地,宋秀云也就不再担心了。之前的昏迷,可能是因为在商场里受了刺激,年轻人的事情,她也不是很懂。
  “不过,儿子啊,”她坐在书房门外,犹豫道,“翻过年来,你就三十三了,是不是……也可以考虑一下成家了?”
  李川在书房里沉默,许久才说:“为什么人一定要成家?”
  “每个人都要成家啊,”宋秀云一愣,“都要结婚生子……”
  “然后像你一样?”
  宋秀云的手一下子僵硬了。她知道儿子在说什么——她的丈夫十几年前外出打工,除了每年汇钱回家,就再也没有音讯。她的婚姻并非出于爱情,很仓促,结局也很不幸。
  “对不起。”李川闷闷地说。
  她想了想,说:“我说不了那些大道理,我自己也不是什么榜样。但人应该有人陪着,不然一个人整天在家,尤其是老了之后,到了我这个年纪,一个人会很……孤独吧。”
  “那是以前,生活不方便,也没有网络。现在不一样了,网上到处是朋友,家里也有机器人。就算年纪大了,也不会无聊。现在很多夫妻丁克,还有人选择独居,这都是新的生活方式!妈妈,你不懂,也不要把你的想法加到我身上!”
  宋秀云听得一愣一愣。她确实不懂儿子说的情况,只能说:“可能你说的是对的吧。但妈妈心里还是想,你生病或者不高兴的时候,身边有人能够照顾你,抱抱你……”她停了一下,声音有些发堵,“就像小时候那样。”
  这一次,书房里的沉默持续了很久。
  “妈妈,我还有你。”李川的声音隐隐约约,“你可以抱我。”
  吴璜从床上坐起来,视线穿过头盔的缝隙,看了看紧闭的屋门。不知道她妈妈是不是还坐在客厅里,给自己织毛衣。她劝过妈妈很多次,织的毛衣款式太老,她不会穿的,放在衣柜里都发霉了。但妈妈每次都答应得好好的,转过头又继续织。
  她又看向衣柜,第一次觉得那些毛衣还挺好看的。
  头盔视界里,一辆车突然从拐角里转出来。她连忙把注意力放回驾驶上,一个急转,躲开了对面的车。
  车里的母子晃了下,母亲一手扶住前面座椅,一手抓住儿子。儿子轻轻说:“别担心,妈妈。”
  “对不起、对不起……”吴璜连忙道歉。
  “没事。”
  车继续往前开。路过了吴璜所住的小区,但她没有停,一路驶向汽车西站。
  那天过后,母子关系缓和了许多。宋秀云宽慰不已,也看到了儿子确实没有生病,便打算过完年就回家。
  她不太好打扰儿子工作,在家又闲得无聊,每天打扫完,就出门活动活动身子。小区门口还有跳广场舞的,大都是跟她年纪差不多的大妈,也掺杂有机器人。她性子怯,在一旁看着也过瘾,到了跳舞结束才回屋做饭。
  这一天晚上风大,跳舞的人很早就散了,宋秀云也往家里回。推開门,却愣住了——李川正坐在沙发上,怀里抱着黑猫豆豆。豆豆一改平时的冷漠,格外亲昵,一边喵喵叫着,一边用头蹭着儿子的下巴。
  “咦,它今天怎么……”她话没说完,看着儿子,脸上的笑容凝固了,“你脸色怎么这么差?”
  的确,李川脸上清瘦,嘴唇泛白,眼睛里格外萎靡,倒是跟铁柱描述的一样。但她明明记得晚上出门时,还去书房里看了一眼,儿子气色很好,一如往常啊。
  “你回来这么早?”李川挣扎着坐起来,放下豆豆,往书房里走去。
  宋秀云追上两步,说:“你是不是感冒了呀?要不要叫那个费……费医生?”
  “没事,”李川拉开书房门,犹豫了一下,“就是拉肚子,休息休息就好了。”说完匆匆走了进去,关上房门。
  宋秀云刚要点头,但这一瞬间,透过即将合上的门缝,她看到书房阴暗的角落里,还站着一个人影,非常模糊。正要细看,书房门已经关上了。
  吴璜开着车,隐隐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她切换了摄像头视角,仔细看着儿子,儿子似有察觉,抬起头,微笑着与她对视。
  “这个,”她干咳一声,移开目光,“阿姨您不是打算年后回家吗?怎么现在就带着儿子回来啦?”
  “过年嘛,还是在老家过好啊。”
  “那他年后什么时候回北京?现在工作压力这么大,在家里也待不了多久吧。”
  母亲呵呵一笑,“儿子以后就在老家啦!他把房子卖了,以后就不出去了,反正老家很快也会有网络。在家里一样热闹的。”
  吴璜看着儿子,心里咯噔一声。
  过小年这天,宋秀云正忙着张罗家里,李川突然说:“妈,我要出个差,出门几天。这几天你先在家,等我回来。”
  宋秀云疑惑地说:“你不是在家里办公吗?这又是年关,怎么还出差?”
  “公司有事,而且外国人又不过年。”
  “那他们多可怜啊……”宋秀云讷讷地说,“那还是工作重要。”她坐下来,有点闷闷不乐。儿子在一旁看着。过了一会儿,她点点头,“工作重要。那你什么时候回来?过年能回来吗?”
  “应该可以。”说完,李川收拾了一些行李,往四周看了看,似乎有些舍不得。
  宋秀云连忙说:“反正就是几天,妈就在家,家里我帮你看着。”   李川的目光挪到母亲脸上,静静地看着。这个眼神让宋秀云有些奇怪,她正要说话,李川突然上前一步,抱住了她的肩膀。
  “怎么了?”宋秀云有些别扭,轻轻挣扎了一下,然后安静地站在儿子的怀抱里。
  李川没有动。
  这样过了一会儿,宋秀云突然说:“你长高了啊,比我高很多,比你爸也高……”她喋喋不休地说着,掩饰着心里的喜悦和不自然,“别抱了,又不是小孩子了。”
  李川松开手,说:“我先走了,等我回来。”
  “我送你吧。”
  “不用了,你就在家,等我回来过年。”
  李川提起行李,走出屋子。黑猫站在阳台上,伸长脖子,看了一会儿又懒懒地躺下。屋子里静悄悄的,宋秀云心里有些不安,走来走去,最后站在阳台前,看到林立的高楼。钢铁丛林间,已经看不见她的儿子了。
  第二天,宋秀云坐立不安,干脆打扫起卫生——即使屋子里已经很干净了。她想起儿子还租了地下室,那里没有机器打扫,便兴冲冲提着扫帚来带地下室门口,把积灰和一些细小垃圾清理干净。
  扫帚掠过,从门缝里带出几个瓜子壳。侧面灰白,中间黑色,很熟悉——正是她带过来的葵瓜子。
  她想起给儿子书房里放着那一盘瓜子,儿子一直没吃。唯一有人吃的那次,是费列曼医生来家里时,从果盘里抓了点儿。
  但费列曼医生随后不是离开了吗?怎么会来到地下室?
  宋秀云百思不解,索性繼续打扫,把垃圾扫进金属簸箕里后,提到楼下垃圾池,倒了进去。
  垃圾池旁边有个保洁阿姨,正在弯腰翻检,打开垃圾袋,把能回收卖钱的扔在一边。她正打开的垃圾袋有些眼熟,宋秀云眯眼看着,发现那正是自家的垃圾袋。袋子有紫色提环,很好辨认。
  “大过年的,你辛苦呐。”宋秀云冲保洁阿姨寒暄了下。
  “谈不上辛苦,也挣不到钱,就是看不得浪费。”保洁阿姨抬头冲她笑了笑,“您看现在的人,明明能省着,却都给扔掉。您看看,这家人最浪费,”她把垃圾袋的东西倒出来,一股馊味弥漫,“每天都有很多没吃完的饭菜,直接就给扔了。瞧,这是昨天扔的,大米饭、小炒辣鸡、鱼炖萝卜,都臭了。您说,既然顿顿都吃不完,干吗做这么多?”
  宋秀云呆在原地,昨天李川走前,她做的正是这两道菜,还给儿子端到了书房里。她看着污水横流里的饭菜,分量跟她端的一模一样——儿子一点都没吃?
  她又想起保洁阿姨的话,喃喃地问:“你是说,每天都扔掉了这么多?”
  “是每顿。”阿姨低着头,边忙活边说,“每天早中晚三顿,都扔在垃圾袋里,瞧瞧,刚好一个人的饭量,我出生那会儿,要这么浪费,可是要坐牢的啊……”
  宋秀云已经听不见阿姨在说什么了,失魂落魄地往家里走,进了家门才反应过来,连忙给儿子打电话。
  无人接听。
  “喵……”一声猫叫,却是黑猫豆豆从阳台外跳进来,叫了一声,懒洋洋卧在沙发上。它转过头,看了宋秀云一眼,眼神一如既往地冷漠。
  宋秀云脑中却猛地划过几天前它趴在儿子怀里的情形。那时,它的眼神不再警惕,跟儿子格外亲昵;儿子的脸色却罕见地惨白。
  一阵不祥如冬风般掠过她的身体。她打了个寒战,继续给儿子打电话,但死活打不通。她一咬牙,从家里翻出榔头,拎着来到地下室,当啷一声,把门锁给砸开了。
  借着停车场斜照进来的灯光,她探身进去,看到里面摆放着复杂的器械,地上线路横七竖八,落脚也难。桌上还摆着一个头盔。她往前走了两步,突然“哎呀”一声,吓得够呛——地下室角落里,躺着一个人影。
  环境幽暗,宋秀云一时看不清,摸到墙边,按开了灯。炽亮的光一下子撕开黑暗。她看清了那个人影,她的心跳突然慢了半拍。
  那是她的儿子,正闭眼斜趟在墙角,一动不动。她把手伸过去,李川遍体冰凉,鼻下没有呼吸。
  吴璜已经猜到大概了,没有作声。
  车子驶出小城,窗外一片漆黑,只有车灯照着前方。灯光的尽头,已经隐隐可以看到汽车西站的轮廓,如一只衰老的巨兽,在黑暗里盘踞着,无声地喘息。冬雪依旧簌簌落下。
  很快就要送到了。这个夜晚实在太长,吴璜想,这单结束了就回家吧。
  “后来呢?”她沉默了一会儿,问道。
  “还是被你发现了,果然是伟大而聪明的东方女性!”
  说这句话的,是费列曼医生。显然,地下室被砸开的同时,家里的门禁系统优先将消息发给了他。
  “我儿子怎么了?”宋秀云浑身筛糠似的颤抖。
  费列曼医生深吸一口烟,表情逐渐严肃,“李川先生生病了,很重的病,是长年累月的辛苦工作导致的。但你放心,地上这个人,并不是你真正的儿子。”他把地上的人翻过来,拉开后衣领,只见脖子往下,赫然有两个黑洞洞的插口,以及一个条形码。
  “这是?”
  “脑控机器人。”
  宋秀云凑到机器人跟前,睁大眼睛,越看越觉得这侧脸跟儿子一模一样;她想把它再翻过来,看看正面,却发现机器人重得异乎寻常。她这才放心——这么重,确实是机器人了。
  “这个机器人是按照李川先生的身体模板来制作的,自带体温,瞳孔也能收缩,凝聚了疆域公司的最新技术,仿真度接近百分之百。当然,真人模样的仿生机器人在伦理和法律上还有一些问题要解决,所以这只是内部测试版。”费列曼解释道,“他知道你要来,不想让你看到他生病的模样,所以他平时都是待在地下室里,用头盔操控机器人跟你相处。但他还是怕你发现,所以绝大多数时候让机器人躲在书房。那天他操控机器人跟你一起去商场,遇到了……咳咳,太过激动,晕倒在了地下室,房子里的机器人没人操控,也跟着晕倒了。”
  宋秀云恍然道:“原来是这样……”这一瞬间,她明白了很多事情。儿子把饭菜倒掉,是因为机器人不需要食物,他不愿意坐地铁,恐怕也是担心安检的时候露馅。   “尽管他嘴上不说,但实际上,他很在乎你。”
  “那我儿子现在在哪里?”
  费列曼医生说:“在医院,正在动手术。手术成功的话,他很快就能回来了,再也用不着这个脑控机器人了。不过手术还是有风险,希望上帝保佑他。”
  “我要去看他!”
  费列曼微微弯腰,“我带你去。”
  宋秀云又看了眼地上的机器人,忍不住问:“那这个……这个机器人怎么办呢?”
  “既然被你发现,它当然是要被回收了。上市之前,它还要再完善。”
  “回收是什么意思?”
  费列曼解释道:“就是重新拆解,把芯片拿出来,数据导进电脑里。”
  “那……那你们轻点儿。”
  在去医院的路上,宋秀云攥紧了拳头。原来跟自己相处的,是儿子的替身,而他一直躲在幽暗逼仄的地下室里,即使拥抱,也是用机器人的臂膀。她那天站在地下室门口,敲了下门,儿子在里面,通过摄像头看到了她。他们只隔着一道门,一个在光亮中,一个在黑暗里,如果她推门而进,就能看到儿子,但她最终还是转身离开。想到这里,她鼻子一酸,眼圈红了,怕被费列曼医生看到,连忙别过头。
  那个起风的晚上,她提前回到家,看到的脸色苍白、神情萎顿的儿子,应该是真人。李川以为她会看广场舞看到很晚,才从地下室里回到家中,却被她撞见了。所以那天,一直警惕而疏离的黑猫豆豆,才会趴在他怀里——这是它真正的主人。
  见宋秀云表情凄苦,费列曼医生想劝慰,但嘴唇动了动,最终什么话都没说。
  到了医院,他们来到重病室。医生说李川正在里面接受手术,不能探视,挡住了宋秀云。她站在手术室外,隔着蓝色帘布,只能在玻璃上看到自己的倒影。
  “手术完就能好吧?”她拉着医生,哽咽着说。
  “不好说。虽然科技这么发达了,但这种病一直没有被攻克……”医生斟酌着说道,看了眼费列曼,又说,“不过你放心,先回家吧。我们尽力而为,手术成功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一墙之隔,就是正在做手术的儿子,宋秀云无论如何也不肯离开这里。她坐在长廊上,盯着手术室的窗子,眼睛都不敢眨。
  走廊里灯光明亮,她觉得有些冷,缩了缩脖子。一个护士瞧她可怜,给她送了条毯子过来。她紧紧捂住毛毯,一直等到深夜。手术还没有结束,医生进进出出,额头上都带着汗,但她怕打扰医生,忍着没有去问。
  后来,这个年近六十的妇女实在熬不住,眼皮阖上,就这么坐着睡着了。
  她做了一個漫长的梦。梦里她还年轻,儿子也只是一个赤着脚奔跑的小男孩。她在田里耕作,抬起头,看到儿子跌跌撞撞地跑过田野,嘴里叫着“妈妈、妈妈”,跑向自己。在儿子身后,群山巍峨又静默,山的另一边是城市和大海,儿子以后终将离开她,去向那个全新的世界。她感到骄傲,又有些失落,放下农具蹲下来,抱住了儿子。她抱得很紧,对她来说,抱住儿子就是抱住了整个世界。
  “宋女士,醒一醒……”有人轻轻地推了推宋秀云的肩膀。
  她醒过来,揉揉眼睛,看到了费列曼医生的脸,还有其他医生和护士。她一个激灵,睡意全消,问道:“手术结束了吗?他怎么样了?”
  费列曼医生握着她的手,表情夸张:“恭喜你,手术非常成功!”
  “我儿子没事了?”她有些不敢相信,又看向其他医生和护士,但他们转过头去,不与她对视。
  “完全好了!以后就是完全健康的人,而且经过这个事情,他决定辞职离开北京,跟你回家,以后都陪着你。”围着她的人群里,只有费列曼医生一脸欣喜,说得很快,嘴跟连珠炮似的,“你放心,他这些年挣的钱足够你们用很久,房子也卖了,手续我来完成。以后每年我会去一趟你们老家,看看你们。还有,你放心,我会领养豆豆的……”
  这一连串话里太多信息,像是轰炸机一样在宋秀云脑子里轮番丢下炸弹。她有些晕乎乎,正要说话,这时手术室的门打开,儿子走了出来。
  费列曼医生的话顿时格外遥远,她挤开围在身边的人,过去抓住了儿子的肩膀。温热的触感让她的心一下子定下来,也让她的泪水涌出。那些浑浊的液体划过脸颊,落到地上。
  李川轻轻擦拭母亲眼角的泪痕,微笑着,语气缓慢而温柔,“别担心,妈妈,别担心。”
  “嗯嗯,不担心了。”她拉起儿子的手,“回家吧,跟妈妈回家过年。”
  “所以我们就回来了,”母亲长长地舒了口气,“明天就是除夕夜,我们还来得及回家。”
  “嗯,”吴璜心里有些乱,“过年还是在家里好。”
  母亲结束了述说,儿子依旧沉默,车厢里一点声音也没有。吴璜不知该说什么,一时有些尴尬,好在目的地已经到了,她把车停在西站门口。
  “才刚过十点,进去还能买得到票。”
  母亲点点头,道了声谢,便带着儿子下了车。
  雪花从车门外飘进来,落在座椅上,又融化成斑驳湿痕。这明明是脑控头盔在吴璜眼前投影出来的景象,但那雪花仿佛穿过了镜头,落在她眼睛上。她下意识摸了摸眼角,手指微微湿润。
  车外,这对母子已经走远了。吴璜将视野切换到车灯旁的摄像头,只能远远看到他们的背影。母亲背着大包,有些佝偻,儿子低着头,不紧不慢地跟在她旁边。雪地里,两行脚印迤逦延伸,很快又被新雪遮住。
  吴璜看着儿子的背影,心里一动,想到了什么。她让摄像头对准儿子的脖颈,调整精度,白皙的脖子在她视野里不断放大,雪花也变得更大、更透明。她看到儿子后衣领下面,有两团黑色阴影,但隐隐约约,看不真切。她继续调节摄像头,想再放大一些,但调着调着,她又停下了。
  这样就很好了,她想。
  那对母子已经进站,落雪渐渐掩埋脚印,一切仿佛没有发生过。吴璜给汽车开启自动回家模式,摘下头盔,深深吸了口气。
  “妈?”她打开房门,看到她妈坐在沙发上,戴着眼镜,手上针线缠绕,果然是在织毛衣。
  妈妈抬起头,手上依旧没停,问:“怎么了?”
  “我饿了。”吴璜说。
  【责任编辑:姚海军】
其他文献
期刊
菅原道真的平安朝的汉诗大家,被称为“学问之神”,其汉诗创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平安朝的汉诗创作热潮的影响。
1.英国对有关中国与俄国所签密约或西藏条约的报告十分重视。在北京,尽管英国驻清大使萨道义(Satow)并不确信中俄是否签订了正式条约,但他相信近期俄华道胜银行(Russo-Chines
《蒙古—卫拉特法典》(以下简称《法典》)是17世纪蒙古族珍贵的法律文献,也是研究蒙古族历史、文化、语言文学、社会制度等的重要基础性文献,其研究历经230余年,一直为学界所
郑板桥的楷书,不仅艺术成就卓著,也奠定了其书法艺术的坚实基础.本文试从郑板桥的楷书发展的两个阶段来探讨他楷书的特点.
罗伯特·弗洛斯特是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1998年美国举行了一个大型诗歌朗诵活动,根据报名函统计出了50名最受喜爱的诗人,罗伯特·弗洛斯特位列榜首.他善于把深刻的哲
在“言意之辩”这一艺术创作规律和美学问题上, 有着十分精辟的见解和深刻的思想.提出“言不尽意”和“得意忘言”两个命题,正是从言意关系的对立与统一两方面阐释言与意之间
本文从阐释学概念“视界融合”出发,对赵元任的译作《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进行分析,从中可以看出译者与作者的视界融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译作的忠实度,并且将作者之意充分地表
一个部队文工团女歌唱演员为了理想和事业,努力奋斗,不料最终却走向了凋敝伤逝的结局。大时代的车轮轰鸣向前,谁能不被裹挟其中?    一  毕竟是第一次亮相,陆华不敢怠慢。重中之重自然是讲话稿。这个讲话稿从接到任命的第一天起就开始在他肚子里酝酿,起码一个多月,连每个标点符号都安顿好了。一路走来大大小小五六个岗位,既吃猪肉也看猪跑,他自然明白的,所谓“亮相”,亮的其实是嘴。到底什么成色,你一张嘴就全知道
期刊
一 中国伊斯兰对我而言,约瑟夫·弗莱彻的主要贡献是对中国伊斯兰教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国家研究中国伊斯兰教的一长串原始资料的目录中,首先要提到的是澳大利亚学者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