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作协会员
都市情感作家
专为本刊撰写熟男熟女的奇情美食
长沙在我的版图里是较晚被开发的地方。长沙人重口味是出了名的,他们衡量东西是否好吃的唯一标准似乎就是入不入味。只要入味,哪怕食肆又小又旧,也会引来食客络绎不绝。
那时我还很雅皮,住在通程酒店行政楼。从40层隔窗眺望,云层深灰凝重,早春细雨中的长沙城有点驳杂无序。酒店下面,市中心的六层民居凌乱陈旧,封阳台的窗子材质颜色参差不齐。商铺倒是鳞次栉比,尤以美发造型店居多。店堂颇具设计感,播放粤语劲歌,理发师都号称从南方学艺归来。咖啡店里爱尔兰咖啡和香蕉船是湘版的,无论点什么,必配送红油花生一包。
白天的长沙风情寥寥。黄昏,城市开始改妆。长沙人爱把平民饭店命名为“××大食堂”,是去“大食堂”小酌还是去海鲜城饕餮,或是去火宫殿坐老长凳吃黑乎乎的长沙臭干子都不那么重要,反正每家店堂的空气中都无一例外的飘荡着腊味、葱蒜、干辣椒和干紫苏叶的气味——关键是饭后去哪儿消磨。
初去长沙时,我对其娱乐业的概念还局限于刚刚火起来的电视湘军和上过春晚的奇志大兵,随口问出租司机,都知道那对组合的发迹地。于是去红太阳剧院看火爆的无厘头演出,其中有不少段子是说长沙话的,还有东北二人转、男扮女声唱歌、古法戏法、大腿舞……380元的票价坐无虚席。我跟着傻乐了三四个小时,佐以瓜子、花茶和槟榔。午夜散场后,打车艰难且堵车严重。司机奇怪:“那么早就回去?”据说凌晨一二点才是长沙夜蒲的黄金时间,娱乐休闲场所爆满,连带夜宵和洗脚业也超级发达。午夜开始拉场子呼朋引伴的人不在少数,一个电话可以让人从热被窝里爬出来,半小时后,认识的不认识的都来了,犹如全民狂欢总动员。所以我这个腋下夹着一卷《三湘都市报》和《体坛周报》打道回府的人显然不合时宜。有一回我从上海坐动车去长沙,车是下午近15:00的,到长沙时间是23:55,早有当地友人开始攒局,在22:00左右电我,指示我下车后打车去宵夜接风。落座,人还未到齐,先吃那个“食代”很流行的唆螺和口味虾。那夜的螺,麻辣鲜烫肥腴Q弹,吮指留香,后来再也没吃到过那么好的螺。
很奇怪每次去长沙都是湿漉漉的季节,地面仿佛从没干过,衬得从黄花机场到市区的一路红土愈发稠厚油亮。因为湿冷,长沙人嗜辣如命。因为重口味,长沙鲜活率直而略显粗糙,超女、快男、红猫、蓝兔层出不穷。这座城市的创意是把消费过的和没消费过的都改头换面成本土的。那是一种生活热力,一种散漫的、快活的气息,是穿透时间和伪文化的真。这使它既不保守也不激进,是存在派,这不仅让生命喜悦,也让人不忧不惧。
这是个让人不愿久呆却又时常想来转转的城市,没有矜持,无需回味,犹如随手扔在梳妆台上的假珠宝,鲜亮、单纯、诙谐,越夜越生动。很少有人会联想到它已经有了3 000余年的历史,而且是养育了中国第一批普罗米修斯的极具血性的地方。只在经过古意幽深的岳麓书院和缠绵灵动的湘江时我才会滋生一些抒情。那是从历史和自然中剥落下来的一些稀薄的物质,是岁月蜕下的蝉衣,是我想象中的湖湘文化的诗意。
都市情感作家
专为本刊撰写熟男熟女的奇情美食
长沙在我的版图里是较晚被开发的地方。长沙人重口味是出了名的,他们衡量东西是否好吃的唯一标准似乎就是入不入味。只要入味,哪怕食肆又小又旧,也会引来食客络绎不绝。
那时我还很雅皮,住在通程酒店行政楼。从40层隔窗眺望,云层深灰凝重,早春细雨中的长沙城有点驳杂无序。酒店下面,市中心的六层民居凌乱陈旧,封阳台的窗子材质颜色参差不齐。商铺倒是鳞次栉比,尤以美发造型店居多。店堂颇具设计感,播放粤语劲歌,理发师都号称从南方学艺归来。咖啡店里爱尔兰咖啡和香蕉船是湘版的,无论点什么,必配送红油花生一包。
白天的长沙风情寥寥。黄昏,城市开始改妆。长沙人爱把平民饭店命名为“××大食堂”,是去“大食堂”小酌还是去海鲜城饕餮,或是去火宫殿坐老长凳吃黑乎乎的长沙臭干子都不那么重要,反正每家店堂的空气中都无一例外的飘荡着腊味、葱蒜、干辣椒和干紫苏叶的气味——关键是饭后去哪儿消磨。
初去长沙时,我对其娱乐业的概念还局限于刚刚火起来的电视湘军和上过春晚的奇志大兵,随口问出租司机,都知道那对组合的发迹地。于是去红太阳剧院看火爆的无厘头演出,其中有不少段子是说长沙话的,还有东北二人转、男扮女声唱歌、古法戏法、大腿舞……380元的票价坐无虚席。我跟着傻乐了三四个小时,佐以瓜子、花茶和槟榔。午夜散场后,打车艰难且堵车严重。司机奇怪:“那么早就回去?”据说凌晨一二点才是长沙夜蒲的黄金时间,娱乐休闲场所爆满,连带夜宵和洗脚业也超级发达。午夜开始拉场子呼朋引伴的人不在少数,一个电话可以让人从热被窝里爬出来,半小时后,认识的不认识的都来了,犹如全民狂欢总动员。所以我这个腋下夹着一卷《三湘都市报》和《体坛周报》打道回府的人显然不合时宜。有一回我从上海坐动车去长沙,车是下午近15:00的,到长沙时间是23:55,早有当地友人开始攒局,在22:00左右电我,指示我下车后打车去宵夜接风。落座,人还未到齐,先吃那个“食代”很流行的唆螺和口味虾。那夜的螺,麻辣鲜烫肥腴Q弹,吮指留香,后来再也没吃到过那么好的螺。
很奇怪每次去长沙都是湿漉漉的季节,地面仿佛从没干过,衬得从黄花机场到市区的一路红土愈发稠厚油亮。因为湿冷,长沙人嗜辣如命。因为重口味,长沙鲜活率直而略显粗糙,超女、快男、红猫、蓝兔层出不穷。这座城市的创意是把消费过的和没消费过的都改头换面成本土的。那是一种生活热力,一种散漫的、快活的气息,是穿透时间和伪文化的真。这使它既不保守也不激进,是存在派,这不仅让生命喜悦,也让人不忧不惧。
这是个让人不愿久呆却又时常想来转转的城市,没有矜持,无需回味,犹如随手扔在梳妆台上的假珠宝,鲜亮、单纯、诙谐,越夜越生动。很少有人会联想到它已经有了3 000余年的历史,而且是养育了中国第一批普罗米修斯的极具血性的地方。只在经过古意幽深的岳麓书院和缠绵灵动的湘江时我才会滋生一些抒情。那是从历史和自然中剥落下来的一些稀薄的物质,是岁月蜕下的蝉衣,是我想象中的湖湘文化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