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信贷资金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及其对策——关于拆借市场的反思

来源 :金融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yong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1988年以来,急剧膨胀的信贷资金使中央银行在资金管理和宏观调控中,总是处于应付超规模形成资金缺口的被动局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原因在哪里?本文想抛开物价及经济增长速度等一些较为明显的因素,单从资金拆借市场进行探索。早在1985年,资金市场在国内初露端倪,到1987年,各地资金市场纷纷建立。不仅有同业拆借市场和一级证券市场,而且二级证券市场和融资公司也相继建立。不仅专业银行参与资金市场交易,而且人民银行也参与资金市场买卖。资金市场范围之广,规模之大,交易之活跃,乃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几年的实践证明,资金市场对专业银行资金暂时短缺起了缓冲和调节作用。但是,从近两年资金市场的发展来看,资金市场的繁荣与信贷规模的膨胀有着极密切
其他文献
<正> 中国金融学会、《金融研究》杂志社于1988年11月24日在北京召开小型座谈会。会议由《金融研究》编委会主任刘鸿儒同志主持,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李贵鲜同志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着重讨论研究了目前的经济形势及如何正确贯彻中央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要求,并对明年经济发展趋势和具体对策提出了看法。
<正> 引言由于社会总需求由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组成,因而在目前通货膨胀成因讨论过程中,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投资和消费需求形势判断及形成机制研究上,是理所当然的。把通货膨胀归咎于投资需求膨胀和消费需求膨胀,是人们使用的基本研究方法。现在,对投资需求膨胀是否存在,人们已很少提出异议了。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特别是压缩基本建设中的非生产性建设项目,已成为既定的治理通货膨胀政策内容之一。这项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从过去经验和我们目前所具备的条件看,这项工作只要各级党组织和政
改革十年来,我国出现了两次通货膨胀,第一次是1979—1980年,第二次是1934—1987年,1988年则是第二次通货膨胀的继续和发展。对当前的通货膨胀,应以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达到基本平衡为目标,采取紧缩与搞活相结合的疏导方针,进行综合治理。
<正> 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需求拉上、成本推动和结构失衡三位一体——它们在直接推动通货膨胀方面并驾齐驱;(2)物价上涨呈现刚性,公众预期物价只涨不跌,并且被迫对涨价累进性承受——在加速通货膨胀方面心理预期递增式适应;(3)紧缩政策缩不掉需求,但却会减少供给,松动政策松不了供给,但却会扩大需求——这导致了在治理通货膨胀方面左右为难。我认为所有制是诱发我国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我国的通货膨胀是一种制度型的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