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找不到学习动力的小C
“咚……咚咚”,初秋的一天中午,几声若有若无的敲门声响起,打开办公室的门,我看到了一个局促不安的女孩,她皱着眉头,似乎随时准备离开。我在她退缩之前,把她迎入了办公室,并给她倒了杯水。沉默了好一会儿,她才向我敞开了心扉,断断续续地诉说她的苦恼。
女孩叫小C,从小学习成绩就很优秀,而且喜欢给自己找竞争对手,对学习充满了热情,当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我们这所重点高中。可是到了高二,她的成绩一落千丈,更可怕的是,她对学习提不起精神了。
当询问到家庭状况时,小C一开始有些躲躲闪闪,不愿意回答。后来小C告诉我,她的父母在她上小学一年级时就到广州工作了,留下她和爷爷奶奶生活。每年过年,父母都对她说要争取回来工作,可是十几年过去,一切照旧。说到动情处,小C默默地流下了眼泪,她说她觉得自己从小就没有感受到父母的爱,如果父母现在回到她的身边,她都不知道该如何与他们相处。到了高中,她遇到了一群很好的朋友,才让她感觉到了“爱”。现在,她感觉到学习压力很大,却找不到学习的动力,感到很苦恼。
二、案例原因分析
从生理因素来分析,小C正处于青春期,渴望得到同伴的关注与理解,与同伴的交往成为目前最重要的话题。从心理因素来分析,小C从小就处于爱的缺失状态,她努力学习为了得到他人的肯定,她把学习当成了寄托,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换取别人对她的肯定。相对于其他同龄人,小C显得成熟许多,她知道要努力学习,也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但她始终不明白为什么要努力。从社会因素来分析,小C常年与祖辈一起生活,祖辈比较宠爱她。她一方面对自己要求严格,学习、生活始终处于一种情绪的应激状态;另一方面,她又自然而然有着年轻人固有的追求享受、逃避学习压力的想法。
三、寻找成长的动力
(一)整体策略
个人的成长发展是由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的。人是社会中的人,应当从人际交往的场景中了解当事人;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来确定问题的原因,采用多層面的介入方式来帮助当事人。
(二)辅导实施要略
1.反思过去经历,调整自我认知,建立良好自我意向。
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不断社会化的过程,而家庭则是儿童社会化最重要的环境。小C从小就和父母分离,虽然爷爷奶奶也很关心她,但是父母亲情的缺失,给她造成了创伤,使她缺了基本的心理归属和心理依恋。当同龄人围绕着父母撒娇、嬉戏的时候,小C已经能够上冷静地处理学校发生的事情,能够不需要大人督促就勤奋学习。小C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学习上,把同学间的竞争作为一种寄托,使得原本多渠道、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变成以单一竞争为主的关系。因此,应引导小C反思这种竞争行为背后的原因,甚至对早年的生活经验进行深度反思,最终寻找到现在问题产生的内在原因。
2.创设和谐环境,发挥自我潜能。
到了高中,小C换了一个新的环境,她得到了来自同学和教师的友爱之情,她发现人与人之间不单纯是竞争的关系,还有其他更美好的东西,以往强烈的竞争意识逐渐减弱。
辅导过小C之后,我及时把小C的情况反馈给班主任,并一起探讨如何凭借集体的力量让小C更有归属感,如:在班级门口的文化宣传栏内轮流放入每位同学的自我介绍及奋斗目标,促使班集体成员间彼此加深认识;在班级板报上,用每位同学的照片拼成一个心形,预示着同学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举办“心连心、手拉手”班会,增强班级凝聚力;在班级中组建学习小组,引导同学互帮互助。小C是英语课代表,班主任请英语教师平时多关注小C,多鼓励小C。
3.运用目标导向,建立学习计划。
当我询问小C的理想时,小C毫不犹豫地告诉我“要做企业家”。“为什么要做企业家呢?”“这是我从小的理想,总觉得做了企业家掌控度会更高。”“想过将来做哪方面的企业家吗?”“应该是金融行业吧,我还是蛮喜欢这个的。”“那准备什么时候实现你的理想?”“大概40岁左右吧。”“如果以后在金融行业发展,你想过要考哪方面的大学、读哪方面的专业吗?”“呃……还没具体想过。”“那么现在有没有具体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沉默良久,小C终于说:“说实话,在今天来之前,我一直认为自己是很有理想的人,却从来没有考虑过如何把将来的理想和现在的学习联系起来。”
在后来的咨询中,我用简单的语言介绍了目标导向及人生规划的步骤和方法,这其实是一个倒推的过程,即:你想要什么样的人生—你想要什么样的职业形态—你想进入哪些职业领域—进入这些职业领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和资格—目前你需要为获得这些条件和资格做些什么。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可操作的计划,小C就会适时地降低情绪应激水平。
四、咨询体会与反思
在两次辅导之后,小C慢慢地意识到父母也很辛苦,为了给自己创造比较宽裕的物质条件,背井离乡去外地打工,自己不能一味地埋怨他们没有给予自己关爱,也要学会体谅他们;虽然平时和爷爷奶奶交流较少,但是他们为自己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平时也很关心自己;成长的道路上不要总想着失去了什么,而是更多地想得到了什么,尝试着转换一下自己的思考角度,就会有不同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平时可以多读一些励志书籍,让自己获得正向的能量,遇到事情,朝着积极的方向去思考,学会自我调整的方法。
对于高中生来说,家庭的影响非常重要,学校环境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如何在每个当事人已有的家庭背景、性格、态度的基础上对其施以积极有效的影响,如何使学校不仅成为一个学习的环境,更成为一个生活、成长的环境,值得进一步探究和实践。
(江苏省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 吴 敏)
“咚……咚咚”,初秋的一天中午,几声若有若无的敲门声响起,打开办公室的门,我看到了一个局促不安的女孩,她皱着眉头,似乎随时准备离开。我在她退缩之前,把她迎入了办公室,并给她倒了杯水。沉默了好一会儿,她才向我敞开了心扉,断断续续地诉说她的苦恼。
女孩叫小C,从小学习成绩就很优秀,而且喜欢给自己找竞争对手,对学习充满了热情,当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我们这所重点高中。可是到了高二,她的成绩一落千丈,更可怕的是,她对学习提不起精神了。
当询问到家庭状况时,小C一开始有些躲躲闪闪,不愿意回答。后来小C告诉我,她的父母在她上小学一年级时就到广州工作了,留下她和爷爷奶奶生活。每年过年,父母都对她说要争取回来工作,可是十几年过去,一切照旧。说到动情处,小C默默地流下了眼泪,她说她觉得自己从小就没有感受到父母的爱,如果父母现在回到她的身边,她都不知道该如何与他们相处。到了高中,她遇到了一群很好的朋友,才让她感觉到了“爱”。现在,她感觉到学习压力很大,却找不到学习的动力,感到很苦恼。
二、案例原因分析
从生理因素来分析,小C正处于青春期,渴望得到同伴的关注与理解,与同伴的交往成为目前最重要的话题。从心理因素来分析,小C从小就处于爱的缺失状态,她努力学习为了得到他人的肯定,她把学习当成了寄托,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换取别人对她的肯定。相对于其他同龄人,小C显得成熟许多,她知道要努力学习,也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但她始终不明白为什么要努力。从社会因素来分析,小C常年与祖辈一起生活,祖辈比较宠爱她。她一方面对自己要求严格,学习、生活始终处于一种情绪的应激状态;另一方面,她又自然而然有着年轻人固有的追求享受、逃避学习压力的想法。
三、寻找成长的动力
(一)整体策略
个人的成长发展是由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的。人是社会中的人,应当从人际交往的场景中了解当事人;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来确定问题的原因,采用多層面的介入方式来帮助当事人。
(二)辅导实施要略
1.反思过去经历,调整自我认知,建立良好自我意向。
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不断社会化的过程,而家庭则是儿童社会化最重要的环境。小C从小就和父母分离,虽然爷爷奶奶也很关心她,但是父母亲情的缺失,给她造成了创伤,使她缺了基本的心理归属和心理依恋。当同龄人围绕着父母撒娇、嬉戏的时候,小C已经能够上冷静地处理学校发生的事情,能够不需要大人督促就勤奋学习。小C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学习上,把同学间的竞争作为一种寄托,使得原本多渠道、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变成以单一竞争为主的关系。因此,应引导小C反思这种竞争行为背后的原因,甚至对早年的生活经验进行深度反思,最终寻找到现在问题产生的内在原因。
2.创设和谐环境,发挥自我潜能。
到了高中,小C换了一个新的环境,她得到了来自同学和教师的友爱之情,她发现人与人之间不单纯是竞争的关系,还有其他更美好的东西,以往强烈的竞争意识逐渐减弱。
辅导过小C之后,我及时把小C的情况反馈给班主任,并一起探讨如何凭借集体的力量让小C更有归属感,如:在班级门口的文化宣传栏内轮流放入每位同学的自我介绍及奋斗目标,促使班集体成员间彼此加深认识;在班级板报上,用每位同学的照片拼成一个心形,预示着同学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举办“心连心、手拉手”班会,增强班级凝聚力;在班级中组建学习小组,引导同学互帮互助。小C是英语课代表,班主任请英语教师平时多关注小C,多鼓励小C。
3.运用目标导向,建立学习计划。
当我询问小C的理想时,小C毫不犹豫地告诉我“要做企业家”。“为什么要做企业家呢?”“这是我从小的理想,总觉得做了企业家掌控度会更高。”“想过将来做哪方面的企业家吗?”“应该是金融行业吧,我还是蛮喜欢这个的。”“那准备什么时候实现你的理想?”“大概40岁左右吧。”“如果以后在金融行业发展,你想过要考哪方面的大学、读哪方面的专业吗?”“呃……还没具体想过。”“那么现在有没有具体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沉默良久,小C终于说:“说实话,在今天来之前,我一直认为自己是很有理想的人,却从来没有考虑过如何把将来的理想和现在的学习联系起来。”
在后来的咨询中,我用简单的语言介绍了目标导向及人生规划的步骤和方法,这其实是一个倒推的过程,即:你想要什么样的人生—你想要什么样的职业形态—你想进入哪些职业领域—进入这些职业领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和资格—目前你需要为获得这些条件和资格做些什么。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可操作的计划,小C就会适时地降低情绪应激水平。
四、咨询体会与反思
在两次辅导之后,小C慢慢地意识到父母也很辛苦,为了给自己创造比较宽裕的物质条件,背井离乡去外地打工,自己不能一味地埋怨他们没有给予自己关爱,也要学会体谅他们;虽然平时和爷爷奶奶交流较少,但是他们为自己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平时也很关心自己;成长的道路上不要总想着失去了什么,而是更多地想得到了什么,尝试着转换一下自己的思考角度,就会有不同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平时可以多读一些励志书籍,让自己获得正向的能量,遇到事情,朝着积极的方向去思考,学会自我调整的方法。
对于高中生来说,家庭的影响非常重要,学校环境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如何在每个当事人已有的家庭背景、性格、态度的基础上对其施以积极有效的影响,如何使学校不仅成为一个学习的环境,更成为一个生活、成长的环境,值得进一步探究和实践。
(江苏省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 吴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