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语交际作为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贯穿于阅读教学过程的始终,它是阅读课上交流信息、表达情感、探究问题、揭示规律、发展思维的必要手段和途径。因此,我认为阅读教学不仅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最经常、最广泛、最具体的程。教师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一、练在教学精妙处
案例一:执教《天鹅的故事》时,教师创设采访的情境:“老天鹅啊老天鹅,难道你就没有看到冰面上那片片白羽,斑斑血迹吗?凭你柔弱的怎能撞开这厚厚的冰?”“老天鹅啊老天鹅,你像石头似的扑打冰面,难道真是钢铁之躯,就不怕那钻心刺骨的寒冷吗?”“老天鹅啊,以你的声望完全可以命令年轻的天鹅行动,何苦要忍受这般苦痛?”……
思考:小学语文课本的语言非常精炼含蓄,往往在短短的话语中隐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抓住教材中这些处,创设生活化的零距离情境,与丰富多采的生活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使学生有话要说、一吐为快的冲动。让每一位学生进入文本,进入对话,敞开心扉,真诚交流。在这一教学案例中,学生在看似随意的对话中习得语文能力,获得阅读意义,提升语文素养,更重要的是老师和学生都经历了一种心灵的对话。这样,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的结合,品味语言,品味生活的本真,使学生感受到语文源于生活,激发学生主体参与、主动交流的热情,拓宽语言实践的范围,充分挖掘文本资源,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练在内容空白处
案例二:《师恩难忘》一课中,在学到作者刘绍棠在颇有成就后回家乡与田老师相遇时“谈起往事”的情景,我设计了一个口语交际的情景后遇见老师的情景……
思考:文字只是一种符号,而文字背后蕴涵着丰富的内容和情感。有时作者为了构思和艺术表现的特殊需要,而含蓄地表达,甚至在文中留有白,让读者去想象。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艺术特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驰骋,使学生在自说中、自演中,自我感悟、自我感染、自我感动,从而更深刻地领悟文本。通过师生入情入境的对话,把静止的语言文字演绎成有情有声的对话,填补了文章的空白,同时,情真意切地感悟到师恩难忘!终生难:意!达到余音绕梁之意韵!这一交际过程始终是学生不断创造的过程,他们尽情地畅想,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表达,不断引发与文中人物水乳交融,相互应和的情感共鸣,那喷薄而出的精彩表达真实反映了学生生命的涌动,智慧灵光的闪现。
三、练在阅读辩论处
案例三:《山谷中的谜底》这一课在充分把握文章主旨后,创设这样的辩题:“在现代社会里,你是欣赏具有雪松生存能力的人?还是欣赏像杂树那样宁折不弯的人?为什么?”同桌讨论。
思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开展教学,为学生搭建口语交际的平台。对于教材中问题的答案或说不止一个时,我们就可以确定辩论题让学生进行辩论,让不同意见的双方或多方各抒己见,在辩论中,不断升华对主题的理解。在这一教学案例中,立体、多元、丰富、辨证的自主对话,使学生经验获得共享,认识获得提升,语言获得发展,情感获得陶冶。真理在各抒己见中越辩越明,价值观、人生观在思想的碰撞中得到了洗涤。其实,在这里辩论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辩论这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争论的过程也是运用语言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过程了阅读与口语交际的整合。
四、练在角色变化处
案例四:在教学苏教版第5册《拉萨的天空》一文的时候:我要求学生做一次导游,带领大家欣赏一下这湛蓝、纯净的拉萨的天空。
思考:教材中有一些介绍祖国大好河山和名胜古迹的文质兼美的文章,不仅语言清新,意境优美,而且有很大的积累价值、应用价值。此类课以在学生充分的品词析句、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可以设计小导游的角色转换,实现文本语言的再创造,再创造出文本的神韵,再创造出智慧,再创造出无限的精彩,同时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在这一教学案例中,通过导游、游客之间的对话不同的角色体验,引导他们在自由的空间内自由地进行口语交际实践,使口语交际成为展现学生自由精神的舞台。
五、练在情境表演处
案例五:就如《将相和》的第三个小故事——蔺相如见廉颇前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在此营造一个自由交际的氛围,同桌分别扮演他们二人,想象见面时可能会说些什么,并进行对话。
思考:教师要以民主、平等的态度进行教学,使学习在一种自由、活泼、融洽、积极的气氛中进行。课堂上有了民主,学生才敢于质疑,生发想,养成“不唯师”“不唯书”的学习态度。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引领学生联系上下文,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心灵,从而深刻领相和好的最终原因——缘于他们那颗火热的爱国之心。在这种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学生远离穷追猛打的提问,冲破标准答案的樊篱,真正解放了思想,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拓展了思维,提高了口语交际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捕捉口语交际的最佳训练点,使阅读课的口语交际既符合阅读教学的特色,能更好地促进阅读教学任务的完成,又能有效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责任编辑 李翔)
一、练在教学精妙处
案例一:执教《天鹅的故事》时,教师创设采访的情境:“老天鹅啊老天鹅,难道你就没有看到冰面上那片片白羽,斑斑血迹吗?凭你柔弱的怎能撞开这厚厚的冰?”“老天鹅啊老天鹅,你像石头似的扑打冰面,难道真是钢铁之躯,就不怕那钻心刺骨的寒冷吗?”“老天鹅啊,以你的声望完全可以命令年轻的天鹅行动,何苦要忍受这般苦痛?”……
思考:小学语文课本的语言非常精炼含蓄,往往在短短的话语中隐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抓住教材中这些处,创设生活化的零距离情境,与丰富多采的生活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使学生有话要说、一吐为快的冲动。让每一位学生进入文本,进入对话,敞开心扉,真诚交流。在这一教学案例中,学生在看似随意的对话中习得语文能力,获得阅读意义,提升语文素养,更重要的是老师和学生都经历了一种心灵的对话。这样,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的结合,品味语言,品味生活的本真,使学生感受到语文源于生活,激发学生主体参与、主动交流的热情,拓宽语言实践的范围,充分挖掘文本资源,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练在内容空白处
案例二:《师恩难忘》一课中,在学到作者刘绍棠在颇有成就后回家乡与田老师相遇时“谈起往事”的情景,我设计了一个口语交际的情景后遇见老师的情景……
思考:文字只是一种符号,而文字背后蕴涵着丰富的内容和情感。有时作者为了构思和艺术表现的特殊需要,而含蓄地表达,甚至在文中留有白,让读者去想象。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艺术特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驰骋,使学生在自说中、自演中,自我感悟、自我感染、自我感动,从而更深刻地领悟文本。通过师生入情入境的对话,把静止的语言文字演绎成有情有声的对话,填补了文章的空白,同时,情真意切地感悟到师恩难忘!终生难:意!达到余音绕梁之意韵!这一交际过程始终是学生不断创造的过程,他们尽情地畅想,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表达,不断引发与文中人物水乳交融,相互应和的情感共鸣,那喷薄而出的精彩表达真实反映了学生生命的涌动,智慧灵光的闪现。
三、练在阅读辩论处
案例三:《山谷中的谜底》这一课在充分把握文章主旨后,创设这样的辩题:“在现代社会里,你是欣赏具有雪松生存能力的人?还是欣赏像杂树那样宁折不弯的人?为什么?”同桌讨论。
思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开展教学,为学生搭建口语交际的平台。对于教材中问题的答案或说不止一个时,我们就可以确定辩论题让学生进行辩论,让不同意见的双方或多方各抒己见,在辩论中,不断升华对主题的理解。在这一教学案例中,立体、多元、丰富、辨证的自主对话,使学生经验获得共享,认识获得提升,语言获得发展,情感获得陶冶。真理在各抒己见中越辩越明,价值观、人生观在思想的碰撞中得到了洗涤。其实,在这里辩论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辩论这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争论的过程也是运用语言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过程了阅读与口语交际的整合。
四、练在角色变化处
案例四:在教学苏教版第5册《拉萨的天空》一文的时候:我要求学生做一次导游,带领大家欣赏一下这湛蓝、纯净的拉萨的天空。
思考:教材中有一些介绍祖国大好河山和名胜古迹的文质兼美的文章,不仅语言清新,意境优美,而且有很大的积累价值、应用价值。此类课以在学生充分的品词析句、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可以设计小导游的角色转换,实现文本语言的再创造,再创造出文本的神韵,再创造出智慧,再创造出无限的精彩,同时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在这一教学案例中,通过导游、游客之间的对话不同的角色体验,引导他们在自由的空间内自由地进行口语交际实践,使口语交际成为展现学生自由精神的舞台。
五、练在情境表演处
案例五:就如《将相和》的第三个小故事——蔺相如见廉颇前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在此营造一个自由交际的氛围,同桌分别扮演他们二人,想象见面时可能会说些什么,并进行对话。
思考:教师要以民主、平等的态度进行教学,使学习在一种自由、活泼、融洽、积极的气氛中进行。课堂上有了民主,学生才敢于质疑,生发想,养成“不唯师”“不唯书”的学习态度。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引领学生联系上下文,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心灵,从而深刻领相和好的最终原因——缘于他们那颗火热的爱国之心。在这种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学生远离穷追猛打的提问,冲破标准答案的樊篱,真正解放了思想,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拓展了思维,提高了口语交际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捕捉口语交际的最佳训练点,使阅读课的口语交际既符合阅读教学的特色,能更好地促进阅读教学任务的完成,又能有效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责任编辑 李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