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为邓小平摄影的两个瞬间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ong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从事新闻工作几十年,尤其是1987年至1992年跑中央新闻的5年间,曾拍摄了无数个黑白胶卷和彩色胶卷。它们记录着我国重大的新闻题材、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以及一些领导人的独特风范。
  我为邓小平同志拍过很多照片,有出席“两会”的、有植树造林的,还有会见基辛格博士、差猜总理、希尔瓦总理、戈尔巴乔夫主席、尼雷尔总统、穆巴拉克总统的,其中有两次摄影经历令我终生难忘。
  记得在1987年5月22日上午,时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同志,要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当时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同志。接到采访通知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要知道这里面有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往事:我是1950年年底朝鲜战争爆发后,在湖南常德市为响应党中央关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而投笔从戎的。真的没有想到,在36年之后,我能以人民日报摄影记者的身份来到钓鱼台,近距离为邓小平和金日成拍摄照片。


  “意义重大,事关紧要,一定要把照片拍好啊!”我多次叮嘱自己,也认真做好了拍摄前的准备工作。一场小雨过后的钓鱼台草木苍翠、郁郁葱葱。宾馆楼前挂着两个鲜红喜庆的大灯笼,整个钓鱼台院落显得格外秀丽。宾馆楼的左侧草坪里有一株富有生气的云杉,这是1959年金日成访华时亲手栽植的,如今长高了,树上披满了一层嫩绿的新叶子。小云杉随风摇动,似乎已经知道了,培植它的主人今天将再次来到北京。
  小平同志和金日成主席是情谊深厚的老朋友,他很早就站在楼门前等候着。当金日成主席的座车一到,小平同志立即迎上前去,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并相互拥抱,此情此景我们都及时拍了下来。两位领导人并排健步走进大厅,我紧紧跟在后面。突然间,两位领导人又一次热情地拥抱在一起,笑容满面、感情真挚,这是最美好的瞬间。说时迟那时快,我一个箭步站到两位领导人的前面,尽管身后10多名摄影、摄像记者挤过来,但我凭借身高和体重的优势占据有利位置,用装有小马达的尼康照相机“哒哒哒”“哒哒哒”连续拍了6张。驱车赶回报社后,印刷厂暗房的同志全力配合,立即帮我冲洗底片、剪裁、放大。很快,一张简洁的“邓小平主任和金日成主席热烈拥抱”的8英寸黑白照片送到了总编室夜班办公室。
  5月23日清晨,我提前半小时来到办公室,翻开报纸一看,心中好一阵惊喜:黑体字大标题和我拍的大幅照片刊登在头版头条,为当天全国报界独家所有。当时的外交部新闻司司长李肇星同志看后非常满意,立即要了5张放大照片赠送朝鲜客人。
  不久前,我又一次翻阅着当年为小平同志拍摄的照片,回忆起日本客人乘坐“末班车”的情景,以及我们和小平同志合影留念的难忘时刻——那珍贵的10秒钟……
  那是1989年11月13日上午10点钟左右,身穿深灰色中山装的邓小平同志,笑容满面,容光焕发,健步来到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小平同志将要会见的是日中经济协会访华团斋藤英四郎、河合良一等日本客人。
  在和往常一样的平和气氛中,小平同志当着几十名日本客人和中外记者,用那纯正的四川口音铿锵有力地说:“我想利用这个机会,正式向政治生涯告别。你们这个团是我见的最后一个正式代表团。”
  敬爱的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政治生涯长达60年。他今天这番语重心长的讲话,使记者们意识到这是一条极为重要的政治新闻。时任日中经济协会访华团最高顾问、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的斋藤英四郎高度赞扬小平同志为中日和世界的发展作了很大贡献。他深情地说:“为了中国的繁荣,亚洲的繁荣,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希望您健康长寿。”最后,斋藤英四郎先生向小平同志赠送一本大型精装画册。我立即抓拍下这一现场画面,取名为“最后的会见”,刊登在11月14日《人民日报》1版的右上角,这也是当时报界独家的新闻照片。


  小平同志会见外国客人的活动结束了,在场的中国记者们开始活跃起来:“请小平同志和我们合个影吧!”“毛毛,你快去帮我们说说吧!”(“毛毛”为邓小平女儿邓榕的小名)很快,小平同志答应了记者们的要求。他亲切地说:“好!就在这个地方嘛!和记者们合影那轻松多了。”中国新闻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3位女记者最为活跃,动作也最为敏捷。我连连为大家拍照片,拍了黑白片又拍彩色片,忙得不可开交。
  “老徐,你怎么还不上啊!快去,快!快!”中央警卫局局长在后面急促地提醒我。与此同时,他又喊着:“等一等,还有一位摄影记者没有拍上哩!”
  我立即三步并成两步走到小平同志身后,只见我的同行闪光灯在连连闪亮。小平同志多站了10秒钟,将我也纳入到合影的记者队伍之中。这张珍贵的彩色照片,我放大悬挂在书房中的墙壁上,作为永远的纪念。
  难忘的时刻,可贵的10秒钟,多么激动人心!
  这一段历史虽已过去,但邓小平这位世纪伟人的风范,我至今仍历历在目!
  (编辑·刘颖)
  514984730@qq.com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近些年来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内部审计还存在定位偏差、机构设置不合理,监督缺乏独立性、审计人员参差不齐等问题,完善内部治理审计,需要一个漫长的实践过程,还需理论界不断总结、交流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共同努力,更新观念、完善组织形式、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等措施来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  关键词:内部审计;对策  一、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定位偏差,作用难以发挥  首先,
藏族文化博大精深,藏族民间舞蹈同样具有独特的魅力,也一直是国内外众多学者争相研究的热门学术课题。但尽管如此,目前所呈现的藏族舞蹈教学应用性学术成果仍然较少,尤其是堆
摘 要:高科技时代的来临,各种会计软件的开发,广泛应用于所有的会计工作上,但是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带来众多利益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弊端。会计数据在网络世界里,随时都被删除和签用、篡改的可能,这就要求我们在普及电算化的同时,注意防范风险,更好的利用电算化做更多的会计工作。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舞弊;防范;控制  一、会计电算化舞弊的手段  (一)直接修改会计电算化的数据  在会计电算化下,会计数
摘 要:当下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有待企业进一步发展和进步。本文就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做了简要的概述,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具体的解决举措。  关键词:企业会计;内部控制;问题与对策;制度  每个企业都会有会计部门,而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可以说对会计部门乃至整个企业都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安全以及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对于企业来说,要想提高其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其市场竞争
摘 要:作业成本法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相对传统成本的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更加精细。我国90年代开始引用、研究作业成本法。通过二十多年的研究推广,作业成本法在重庆市的不同行业中都有着应用,尤其在大型制造企业中应用较普遍。作业成本法可以准确地将制造企业中的间接成本和辅助资源分配到不同的产品中,既真实归集产品成本,又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决策者通过成本信息,可以科学、准确的做出决策。  关键词:
我生在北京西郊大学区里.长大以后,到美国留学,想要恭维港台来的同学,就说:你国语讲得不坏!他们也很识趣,马上恭维回来:不能和你比呀.北京乃是文化古都,历朝历代人文荟萃,语
儿童类风湿病是儿童比较常见的结缔组织病,发病机制中有一系列复杂免疫过程参与,并导致组织损伤,并可能存在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异常和免疫损伤。我们对自2000~2004年的42例患
目的:探讨分析在稽留流产治疗中,以米索前列醇联合米非司酮为治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有稽留流产的70例产妇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米非司酮治疗
摘 要:本文就资源型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提出几项实施建议,即建立基于作业成本的预算管理模式、引入内部市场化、建立精细的定额数据库和完善预算执行控制。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作业成本;实施建议;资源型企业  一、改革预算管理模式——建立基于作业成本的预算管理模式  之所以要将基于作为成本的预算管理模式引入资源型企业的经营管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受当前经济形势的影响,行业不景气,因此通过提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进入信息时代的产物,它是会计学、电脑与信息技术、企业管理及经济计量学等学科相互交叉结合后产生的综合性学科。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自1979 年起步以来已经历了20 多年的发展历程,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会计电算化事业已经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会计电算化软件日趋成熟,软件的商品化、市场化已达到相当的规模。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状况却不尽如人意,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