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诗“脚下高蹄削寒玉”解

来源 :文学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n_0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郡县丈人胡马行》“头上锐耳批秋竹,脚下高蹄削寒玉”。仇兆鳌注:“削寒玉,言其坚可以削玉也”。按:杨伦注:“言其坚有如削玉”。二家注均未确。观杜诗二句对仗,以“抵秋竹”对“削寒玉”。“批秋竹”即《房兴曹胡焉》“竹批双平峻”之义。贾思勰《齐民要术》云:“马平欲小而锐,状如斩竹筒”。
其他文献
由海宁市文联、北京师范大学汉字研究所、台湾中华两岸文化统合研究会、清华大学国学研究所等单位联合主办的首届“海峡两岸王国维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8月25-27日,在浙江海宁市召开。来自海峡两岸的40位专家学者及王国维先生的后人出席了会议,大会收到论文17篇。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遗产》编辑部和古代文学研究室、湖北大学、中国韵文学会、中南民族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襄阳师专、咸宁师专、黄冈师专等单位联合发起举办的“中国二十世纪词学研究走势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10月18——20日在湖北襄樊召开。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的4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共提交大会论文30余篇。
1994年9月22日和23日,《中华民间文学史》编写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召开。文学所民间文学研究室、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的20余位学者专家出席了会议,文学研究所所长张炯、党委书记冯志正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文学所民间文学研究室主任祁连休主持。
期刊
(一)李商隐与刘禹锡 李商隐的诗歌,善于广泛地从多方面吸收前人,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铸词精炼,构思缜密、想象丰富,意境朦胧,其中元和时代诗风对他的影响尤为巨大。由于盛唐的诗歌经过大历时期。发展到了元和时期,
(一)序论——构想中国小说史时的问题点 1923~1924年出版的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享有名著的美誉。关于它成为名著的原因我将在下文论述,在此我想先提及的是,可以说其后尚未有人写出超越它的中国小说通史。在这半个多世纪之间,即中国的解放后、日本的战后这一时期里,
贵刊1993年第三期赵义山先生的《元散曲家陈草庵、鲜于必仁考略》,有一节是《鲜于必仁生活时代考》。赵先生认为,鲜于必仁非但不是元代前期的散曲家。而且“有可能生活到明代初年”。兹说颇可信。
几年来,本刊发表了不少书评,颇引人关注。据读者反映,大多数文章在精读细品所评书籍的基础上作出实事求是的评论,并提出精辟的见解,使人读后有收获,对学术研究起了促进作用。但也有少数文章,写得空泛,不够精炼,有溢美之辞。本刊历来提倡扎实精练的文风,研究论文如此,书评也应如此。近年来学术研究成果累累,好书不断问世。为了在有限的篇幅中不定期地推出更多的新著,本刊从这一期起,开辟“新著评介”一栏,每次集中推出四五篇评介,每篇一般控制在一二千字内,欢迎赐稿。
《中国古典文学风格学》,吴承学著,21万字。花城出版社1993年版。责任编辑:温文认。 吴承学先生的《中国古典文学风格学》一书,是他的博士论文。当初这篇论文写成之后,曾获得不少评阅论文的专家的赞赏。记得那时程千帆先生的评语说:“古人诗云,每逢佳士辄心许,老见异书犹眼明’,读竟欣佩欣佩,甚盼全书早日出版也。”如今此书几经周折,终于面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