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实着眼未来 做发展的先行者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yi19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学校体育》“案例研析”栏目发展与团队建设研讨会于2016年7月11-12日在青岛市金门路小学举行。栏目指导、浙江师范大学孙喜和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贾齐教授、浙江师范大学王水泉博士及来自安徽、浙江、江苏、湖北、山东、河北的团队成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栏目回顾—搭建研讨平台,提升教师研究品质
  “案例研析”栏目以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实际问题为内容,以教学案例为载体,以问题引领为形式,以网络研讨为依托,力争搭建理论与实践有效沟通的桥梁。
  栏目截止2016年7月11日已经开展了21期的话题研讨,栏目的发展方向逐渐明晰,研讨的内容也由之前的点状分布到已经成形的系列话题研讨,团队成员也从之前的5人增加到核心成员10人、培养对象15人的团队,同时也制订了相关的团队制度及考核方案。
  栏目主持人陈昌福老师在回顾中说:“网络研讨已经凝聚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有强烈学习欲望的研究型教师,又挖掘和培养了一批力求上进的经验型教师。‘案例研析’将继续沿着专家研究方向与系列热点话题相结合的道路行走,即:结合实际案例对专家所提出的理论进行实践,让教师们学到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做到学以致用,甚至举一反三,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方方面面。这样不仅可以保证研讨话题的深度和广度,还可以贴近现实,让一线教师不畏惧理论并积极参与进来。论坛网络研讨的模式以理论指引、问题引导、案例剖析为基本组织形式,由著名专家引领热点话题进行讨论和思辩,搭建平台答疑解惑,较好地帮助一线教师将理论服务于实践,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纵观21期话题研讨,坚持参与讨论的教师约占参与总人数的30%,这些参与“案例研析”话题研讨的体育教师们,已经成为“案例研析”研讨的“忠实粉丝”,课余时间他们总是能够克服各种困难,跟随着专家及团队成员的理论引导进行研讨,这个栏目似乎已经成为他们作为学习和研究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平台。
  李莉老师作为栏目团队的核心成员,对“案例研析”团队的评价是:顾大局、能协作、愿合作。这个团队让她收获了理论知识和情感归宿,以及专家对她的指导和帮助是她作为一名普通的体育教师最大也是最意外的收获。从杂志社建立“学体部落”以来,李老师就加入了中国学校体育读者qq群,随后又加入了《中国学校体育》社外编辑的团队中,她深深地感受到“学体部落”的温暖,也在其中收获了成长。尤其是作为“案例研析”的核心成员进入团队后,她越来越相信“学体部落”组织这样的研讨活动不仅能提高自己的学识与能力,也能在这种思考与思辨的理论基础下,走得更实、更远。
  学术引领—达成研究共识,为栏目发展提供方向
  栏目研讨获取累累硕果,除了一线教师的支持和参与外,更离不开专家的支持、指导和引领。
  在本次研讨会议上,北京师范大学贾齐教授结合2016年以来所进行的“基于单元教学的系列话题讨论”的研讨,为2017年话题研讨的设置、内容、方向,及未来栏目的发展,围绕“体育课程教学计划的设计”,从构成教学计划的基本要件、体育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讲座。贾教授始终将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情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等作为体育教育教学的底线。他认为应将每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这个理念贯彻到每一节课中,2017年的栏目话题研讨的方向和内容也应将这一理念继续贯穿下去。针对部分参会教师提出的很难理解贾教授的理论解释的问题,贾教授指出:“从讨论话题所给予的案例本身去认识理论才是理解的最好方式,因为理论都是将实践进行总结提炼而成的。”
  在每期研讨之前,研讨话题的表象及内里的掌控是栏目的重中之重,特别是研讨背景、提纲及案例这些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内容背后关于研讨的方向、思想、理论等,栏目指导、浙江师范大学孙喜和博士每期都进行了悉心指导,就过去已经研讨的21期话题研讨及2017年未来研讨的方向,孙博士作了关于“体育教学中的运动理解”的专题讲座,孙博士通过几个案例解读了体育教学中的运动理解应该是大运动观下的整体理解,而不是一個项目一个项目、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理解,这样的话,体育(体育教学)的目标既可以分解到位,又可以合为一体。具体地为教育规定的目标,如,运动素养、身体养护、社会秩序、生活态度;体育学科目标,如,身体文化、健康文化、动作文化、表现文化等;体育课目标,这也是目前表面关注却实际放弃的目标,体育课的目标应当是清晰明了的,从运动项目特性、操作可能性、接受程度上精准定位。如,技能达成、文化含义、表现特征、运用可能性等方面具体规定,进而形成把握运动要素、教学特征、动作行为规定以及运动文化的形式等明确规定。这种大运动的教学观,是体育教学科学化、体系化思考的一种新认识。孙博士提出力争在2017年的“案例研析”栏目中实现用案例承载出理论,将以上理论回归到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就不单单是简单的教学,而是从大运动观的角度进行分析和判断,将学生所学的技能等更好地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以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更好地达成体育目标。
  共谋发展—形成多维研究方式 服务更多一线教师
  12日上午,与会人员就栏目未来的发展献计献策,深入探讨了栏目发展的方向和途径,在将理论实践化操作的基础上,打造特色体育研究栏目,引发争鸣,开辟崭新的研究视角和探索路径,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一线体育教师。
  “案例研析”栏目的网络研讨意在打破地域界限,让网络成为广大体育教师学习的媒介。
  据参与研讨的后台统计:每期跟帖数都在500帖以上,而浏览次数均在20000人次以上。也就是说,在研讨过程中,有一些教师只是在观看,却没有参与进来。北京体育大学张凯教授作为栏目嘉宾主持参与了总第18期话题研讨也提到了相同的问题:“案例研析”参与人数少的原因之一,是这个栏目是以理论和实践研究为导向的较深层次的探讨,而不仅仅是体育教学经验的交流,而理论与研究恰恰是中小学教师所欠缺的,但它却是体育教师未来的发展方向。针对这个问题,参加会议的教师们一致认为在今后的组织与策划中,在保持较高的持续参与率和较高的帖子瀏览量基础上,要力争唤醒和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进来,使其通过持续参与栏目研讨,实现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从而形成“内稳态”,为提高教师水平构建多层面的平台。2017年,栏目将以2016年的“单元计划设计”理论为指导,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就更容易理解和使用。   就案例呈现形式的问题,湖北徐仲书老师提出了自己的思路,他认为可以结合案例研究的主题采取录制现场课,为全国一线教师提供学习与研究的平台,这样的方式更直观地让广大体育教师理解所研究的问题与实际中的做法,这也解决了目前的话题研讨对多数参与者来说仅仅是理论问题,让更多的教师从视频中所呈现的实际做法中,理解所研究的问题,为教师们能够在讨论中“有话可说”提供了解决办法。
  团队核心成员安徽李莉老师、团队培养对象江苏朱敏老师也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了她们的想法:“建议杂志社可以与有关地市合作,在当地进行教育教研活动中,提供一节以‘案例研析’栏目探讨内容为主题的实践课,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让与会人员对此节课进行研讨,如此就将形成‘案例研析’的网络研讨与实际的课堂教学融于一体的形式,让教师们对于‘案例研析’所需要呈现的理论基础与具体实践一目了然,让更多的一线教师能够身临其境地进行学习与反思,带动大家关注杂志,关注‘案例研析’这个栏目。”
  栏目未来发展的方向作为本次研讨会的主要任务,湖北徐仲书老师将贾教授的关注个体差异,帮助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的理念与孙博士的“运动学习内容的分析与研究”的成果进行了综合性思考与阐述,他认为,贾教授的观点为未来体育课程教学的目标制订与评价研究指出了方向,其提炼的课堂教学“三要素”理论更是为一线教师设计教学带来了方法上的明示;孙教授的研究成果将会为一线教师就教学内容的选择带来科学、整体的思考,为解决广大一线教师在教什么问题上的困惑起到很好的帮助。
  徐老师在其讲座中对“案例研析”栏目的定位、现状以及发展方向进行了专题交流,他希望通过有组织有规划的系统研讨,让一线教师在经历“不知道”、“知道”、“好像还是不知道”到“总算知道”的过程中,提高学习力,從而成为学习型的教师。他强调当下“案例研析”栏目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其研究的问题都基于现实的问题,更是广大研究者以及一线教师似乎知道,但是却又不明晰的问题,也是大家都想解决的问题;要想提高体育学科的教学质量,必须从体育课程的本质与表现形式两个方面来认知问题的本源,解决当下体育教学中的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怎么评价及如何分析等具体问题。同时徐老师还认为在教学设计伊始,这些问题实际上又都会在单元教学的设计中全部呈现出来。所以建议2017年栏目研讨专题继续以“单元教学”为载体,做好整体的研究,引领一线教师共同探讨各个水平阶段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一起研究通过理论去发现单元设计的原则与规律;启发教师共同探寻单元设计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此外,与会人员针对“案例研析”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了研讨并给出了建设性的建议。相信在各位教授的引领与指导和全国一线教师的参与与支持下,“案例研析”栏目会进一步提升社会影响力,成为广大体育教师最喜爱的栏目之一。
其他文献
痛风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关节炎类型,多发于男性。痛风这一疾病与饮食结构的改变有着很大的关系,且患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人们要多了解痛风相关的知识,做好预防工作。什么是痛风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代谢性风湿病范畴。根据发病原因不同,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特发性三种。痛风患者会出现一个关节或多个关节的剧烈疼痛,且疼
我是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教育局体育教研员,我与浙江的余立峰老师一同在国培学习中相遇、相知。有幸拜读余立峰老师在《中国学校体育》2015年第5期和2016年第7期发表的两篇文章,就如老友相会,格外亲切。本地区体育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但是通过余老师的文章,了解到《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文中简称《纲要》)的书籍后,积极与浙江教育出版社联系购买到此书,心中特别欣慰。现将试行后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孩子的活教材。”他主张带领幼儿走向公园、农场、社会场所,让幼儿在与大自然和社会的接触中尽情地观察、参与生活,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获取最直接的经验。儿童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乐于关注动植物的生长生活情况,这为种植与饲养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进行种植和饲养的探究活动时,所用到的材料都来自大自然。幼儿在活动中参与劳动和管理,进行观察
一、案例背景  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在小学阶段,掌握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学必须要达成的目标之一,但由于此时的小学生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认知水平较低,对运动技术动作的理解还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如何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也考验着教师的教学智慧。以笔者所在区
部分老年人由于腿脚不好,会跌倒导致骨折。老年人跌倒后的骨折处置和护理方式需要格外注意。本文重点介绍老年人跌倒骨折的处置方式、护理方式以及老年患者在治疗骨折期间需要注意的护理事项。老年人骨折的处置方式  老年群体摔倒后发生骨折的概率较大,但是有些骨折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例如脊椎骨折以及股骨颈相嵌性骨折等。如果处理不恰当,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还会造成患者截瘫。所以,千万不要轻易挪动或搀扶跌倒的老人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贯彻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方方面面。幼儿从生活中学习技能,学会与人沟通相处,获得语言沟通的技能,而语言又能反作用于幼儿的生活,让幼儿更好地融入生活。本文旨在以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念为指导,让幼儿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从生活中挖掘语言教育资源,并帮助幼儿掌握语言知识,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语言的重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学习的方法,并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其实,在小学到初中,直至高中阶段,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教师的教是为了指导学生更好的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如果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体育”,仅仅是一些技术动作,说明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更多需要教师培养的是体育学习中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们真正能够自主
学校教育必须发挥全面育人的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着力提升学生体能。而学校体育要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体能,需做到以下“四结合”。  一、技能练习与体能发展相结合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是体育教育教学的一大任务,而掌握运动技能需要有一定的体能作基础,因此,发展学生体能与掌握运动技能并不矛盾。教师在教学中要将二者紧密结合,才能完成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学生体能、磨练学生意志的任务。如,学习篮球投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睛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脑中大约有80%的知识和记忆都是通过眼睛获取的。眼睛又很脆弱,人们要了解眼睛疾病相关的知识,学会爱护自己的眼睛。本文重点介绍青光眼的症状以及相关治疗方式。什么是青光眼  青光眼是常見的眼科疾病,也是致盲的三大眼科疾病之一。青光眼致盲是不可逆的。青光眼是一种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导致视神经损伤的眼病,主要表现为病理性眼球内压力升高导致视神经
2016年6月2-4日,由浙江省九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学联盟主办,温岭市教育局教研室协办的“浙江省九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学联盟小学组第七届研讨活动”在温岭市锦园小学举行。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深入研究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课程内容的适切性,落实《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精神,充分发挥跨区域教学研讨活动的研究、交流与辐射作用,提升一线教师构建水平“大”教学单元的能力。本次研讨活动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