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的美育作用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xhyun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语言精炼、文体优美、思想深远,开展古典诗词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高中语文教材是一本具有高深的审美修养的书籍。为了遵循教育界对于当代语文提出的美育要求,教师要利用好课本中的古典诗词教学资源,使学生从中获得美的体验和升华。
  一、古典诗词是开启美育教育的良好素材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十分注重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编选古典诗词的时候,古诗词的收录数量是苏教版的2倍。人教版的高中语文教材紧紧结合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进行教材编选,明确古典诗词的学习目标,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高中的古典诗词是上承初中古诗词能力的检测,下启高考古诗词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形成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中国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明,古典诗词作品不仅数量极多而且质量也极高。不管是先秦诗歌、汉魏乐府还是唐诗宋词元曲,都对中国的文化做出过突出贡献,经过时间的沉淀越发珍贵,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古典艺术。在那些古典诗词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可以领略到李白的洒脱奔放,还可以了解到屈原的愤怒和委屈。在那些古典诗词中,既能看到诗人报国无门的苦闷,又能看到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律是别样的艺术,为学生的美育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资源。
  二、开展古典诗词美育教育的策略
  (一)教师
  1.精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内容
  人教版教材编选的古诗词是按照文学史发展顺序进行编选,根据纵向编选再进行横向拓展。例如高中语文必修四的第二单元,这一单元编选的古诗词全为宋朝的词,柳永的《望海潮》和《雨霖铃》,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李清照的《醉花阴》和《声声慢》。这些词在风格上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苏辛的豪放又有所差异,柳李的婉约又各不相同。教师在这一单元教学结束之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比思考四位词人的创作特色和风格,全面提升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2.巧妙使用教材和灵活运用古诗词课文
  人教版的古诗词是按照时间发展顺序编选的。例如必修二第二单元编选的诗歌顺序是由先秦到魏晋南北朝的发展顺序,这一时间顺序也是诗歌不断改革发展的顺序。接下来的必修三第二单元编选了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四位诗人的作品,这四位诗人的作品连接必修二的诗歌,代表了诗歌的发展轨迹,展示了诗歌的发展过程。高中语文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运用教材,引导学生逐步加深对于古典诗词的理解。
  3.教师适当发挥主导作用
  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由于自身的局限性,无法真正理解古典诗词中的深刻内涵,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例如教师在讲解《诗经·氓》的时候,首先要介绍《诗经》,《诗经》的发展历史、内容分类、思想情感等,均要给学生进行讲解。诗经之中除了《氓》,还有哪些作品也是弃妇自诉婚姻悲剧,将此类作品整理出来,通过对作品的叙述让学生感受弃妇的悲哀和伤痛,通过文字去感受中华诗词中的语言魅力,从而加深对于作品的理解和感知,提升对于中国诗词的审美能力,实现古典诗词的美育教育作用。
  (二)学校
  1.努力营造良好的古典文化学习氛围
  学校是适用于学生学习最好的环境,学生可以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接受广泛的文化知识,可以塑造完美的人格形象。学校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古典诗词阅读能力,可以举办关于古典诗词的朗诵比赛,也可以成立诗词社团,定期举行古典文化的推广活动。在校园内,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2.在课堂内引入现代教育技术
  科技的进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许多方便,教师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技术、革新教学手段、改变教学方式。学校可以加强校园设备建设,积极把现代技术引入课堂之上来丰富教师的古典诗词教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网络上的朗诵音频,好的朗诵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去领悟诗词中的涵义。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词不仅有朗诵音频,还有歌唱版本。多样式的倾听会使学生对于作品的印象深刻,让学生可以有身临其境之感,领会优美的情境。
  (三)学生
  学生想要提高古诗词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的,学生应该从积累、感受、领悟、拓展、创新五个方面来提高。
  积累是基础。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要学会积累古诗词知识,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自主分类整理,归纳出一类诗词的特征,在进行鉴赏的时候运用共性提高鉴赏能力,逐步形成自己的古诗词学习方法。学生要学会事先预习,在课前充分了解背景知识,相关的参考资料,积极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感受、领悟是关键。每一首古诗词都有自己的独特内涵和艺术魅力。学生在提升诗词鉴赏能力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想象,深入作品的灵魂深处去领悟作品。学生自身所得到的体验和感悟,比老师讲述的更有意义、更有效果。
  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学以致用,所以拓展创新是古诗词学习的目的。学生要将自己所学习的古诗词知识运用到写作之中,不仅能检测学生古诗词的学习程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要积极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增强创新能力。
  当前语文教育的重点之一就是培育學生的美育能力,在古诗词的教学中穿插美育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本中提升审美能力,更要教会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体味美,让美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之上、课本之中。
  作者单位:甘肃庆阳宁县第四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加味对儿童厌食症的疗效。方法:对30例病例中症状的跟踪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结论七味白术散加味对儿童厌食症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七味白术散;厌食;疳症    厌食和疳症,同属脾胃失调之疾患,均与小儿脾胃不足的生理状态密切相关,厌食日久可发展成疳症,而疳症常有厌食表现,二者在病因病机上相互关联。近年来发病率日趋增高,特别是在城市独生子女中尤为
实用主义大师杜威主张的参与式民主理论与中国儒家先哲孔子孟子的民本思想虽出于不同的时代,产生于不同的社会背景,在本质上有所不同,但二者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即对于伦理价值和
“中学语文新课程‘浸润式’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中的“浸润”是指语文学习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和“润物细无声”的途径,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大环境中受到语文全方位的“渗透”,从而养成中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  我校语文教研组主要通过开展“浸润式”大语文课堂活动来落实课题科研工作。“大语文课堂活动”主要有以下几大系列:“回味经典,馨香文化”读书活动,“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朗诵大会,“心生而
语文所具有的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通过各种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知识、情感、意志力的不断升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这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我们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理想境界。那么,我们为此该如何做出努力呢?  一、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之美  朗读应是学生感受、体验美的最直接路径。古人云:“诗以言志”,“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人文关怀贯穿于整个手术过程,通过对术前、术中、术后进行人文关怀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护理满意度的调查,观察组满意例
一、以学生生活为源泉,激发学生写作激情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关于一个人、一种行为、一种现象、一种事,你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任何时候也不要去努力猜测别人听了你的话会对你怎么样,这种猜测会是你变成虚伪的人,阿谀奉承的人,甚至是卑鄙的人。”确立“以学生为本”的作文教学指导思想,就必须关注学生的思想。作文的根本出发点是人,应该从学生生活出发,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明白学生是作文写作的主体,调动
许多老师在谈及说明文的教学时,感觉说明文比较的枯燥、乏味,在教学上很难有所突破和创新。更有一部分老师在教说明文时只注重课本知识的教授,不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学习起来兴趣不足,课堂气氛会较为压抑、沉闷。如何使说明文教学更具有趣味性,提高教学效率,是当前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如若我们打破常态、另辟蹊径,用崭新的方法去教学,借助图表、散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会收到较好的教学
【摘要】 目的:通过对临床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认识到心理护理的重要作用。方法:阐述分析骨结核病人的心理特点及相应的心理问题,并针对问题而进行的心理疏导。结果: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骨结核病人的疾病转归和预后有很好的疗效。结论:心理护理符合当前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并取得很好疗效。   【关键词】 骨结核;心理护理   目前,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学也被广泛地应用到临床,病人在完成角色转换的
作文教学一直是一线语文教师最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一,不论是技法讲授,材料选取,还是批阅评点等都是教学中长期困扰教师又不得不努力为之的任务。不仅如此,因为常规的定时定量训练要求,使得日常作文训练成为一种“霸王”式的训练方式,学生处于被动写作状态:个性特质被束缚,学生擅长与否、喜好与否都必须完成。因而,写作文又成了学生厌倦的学业负担。更为严重的是,最后培养出来的可能只是有共性而无个性的“标准产品”作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