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精神迷途

来源 :南方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d554433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迟子建来自中国的最北端,东北黑土地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滋养着她的文学创作。多年来,迟子建一直笔耕不辍,从最初的《北极村童话》到《伪满洲国》《额尔古纳河右岸》《群山之巅》再到《候鸟的勇敢》,她一直坚守自己的文学信仰,书写东北黑土地的自然变化、人情风貌、历史变迁,她的文学创作聚焦东北自然风情和世俗日常生活,着眼于童年和故乡生活,以温情而又感伤的方式表達了对自然生命、现实生活、人情冷暖的关切,她一直保持着朴素自然的写作风格。
  在《是星辰,还是萤火?》中迟子建谈到自己能够保持不竭的创作动力的原因:“如果问我为什么早年拿起笔来开始了写作,可能就是因为那里的四季太过绮丽,大自然凋零与重生的乐章,每时每刻都在奏响,而生长在那片土地的人,多是有故事的人,于是想要表达。无论如何,我感恩命运,因为我从温暖的母体降生人世,户外的风雪没有侵蚀到我,冻土地上早已有一座泥屋,做了我温暖的巢。父爱母爱,元宵的灯火,燃烧的火炉,是我生命和写作的泉水,能够一路流淌到今天,而不枯竭的一个缘由吧。当然更重要的,是我在人生中遭遇寒流时,虽觉委屈,但看众生,谁人不经历生离死别?”①她的文学一直根植于她的故乡,她所热爱的大自然和生长在这片土地的人们。
  新作《候鸟的勇敢》延续了迟子建以往的风格,在描绘自然的同时透视出社会人生百态。小说叙事视角独特,以大自然的四季循环为背景,以候鸟的迁徙为背景,展现了人与鸟、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将候鸟的勇敢与人性的自私贪婪对比,展现了现代人在利益和权力欲望下的精神危机。迟子建写了很多处于精神迷途中的人们,候鸟的勇敢在于奋力挣扎飞往南方,人类也应该不顾风雪穿越精神迷途,抵达光明温暖的前方。
  一、透视世态人性
  《候鸟的勇敢》写的是人与鸟的故事,从候鸟的迁徙,关联到现实的自然生态和世态人情,反映了时代和社会的缩影。在这篇小说中,迟子建依然是选用了朴素的视角,从小人物的生活来反映当时社会的现实。作品的开头,写到春风吹拂,冰河开封,一派春天万物复苏的图景,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摹,这是迟子建在她的作品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她曾说过:“小说中的风景描写、心理描写等看似边角废料,却在作品中起到很有成效的作用,能够使作品有特别的意味。”②小说开始散文化的景物描写,为作品奠定了舒缓的叙事基调,也奠定了作品朴素自然的风格。
  小说主要的叙事空间是候鸟自然管护站、松雪庵和瓦城,主要刻画了张黑脸、周铁牙、蒋进发、德秀师父等几个人物,他们身上各有故事,彼此相连,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人物之间的关系愈加明晰。小说前几章没有着重写候鸟,看似和候鸟关系不大,实际上后来的禽流感所引发的一系列事件,都和候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此牵扯出瓦城复杂的人际关系,其中也蕴含了作家对于人生和人性的思考,反思在当下这个时代人与人之间淡漠异化的人际关系。小说描绘了瓦城中的很多人,从一个小城透视整个社会人生,主人公张黑脸之前因为一次大火而变得痴傻,女儿张阔和父亲的关系也是异常淡漠,只是觊觎父亲的财产,反映出当时一种异化的伦理关系。周铁牙偷捕野鸭送给林业局局长邱德明,送给副局长周枚,还卖给饭庄谋取私利,这是一个想通过权力谋取私利、平凡卑微的人。老葛发现周铁牙偷捕野鸭,录视频威胁他帮自己的女儿安排工作,来到候鸟管护站的蒋进发实际上也是精于算计的官场之人,还有石秉德和曹浪,也属功利之人,以高尚的外表隐藏了骨子里的功利世俗。在金钱和利益面前,亲情、良知和道德都变得微不足道。
  自然管护站本应该是鸟儿的栖息地,却还是有周铁牙以公谋私、精于算计、世故老辣之人,松雪庵应是清静之地,超脱世俗,云果师父仍佩戴名贵珠宝,对男女情爱抱有期待。在瓦城更是有着错综复杂的人际和等级划分,瓦城展现了当代社会灯红酒绿、车马喧嚣的场景,这里每天上演着各种关于现实、政治、人情、商业的剧作,包容了社会的各色世态世相。在瓦城有两类人,一种是候鸟人,就是指那些像候鸟一样不断迁徙的人群,他们像候鸟一样冬去春来。瓦城的候鸟人包括本地人和外来人。外来人大多是南方人,以来北方避暑的老年人或自由职业者为主。本地人是那些富有的人,他们大多数是靠权利和贪污来获取财富的,如林业局局长邱德明的父亲邱老、林业局副局长罗枚等,与候鸟人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瓦城的留守人,留守人与候鸟人形成了一种难以调和的矛盾。小说通过对候鸟自然管护站、松雪庵、瓦城的世态人情的描摹透视世俗人性。当人心被金钱权利所吞噬,人们往往丢失了初心,瓦城中形形色色的利欲熏心的人们,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也显示出现代化进程加快所带来的道德沦丧等社会问题。在小说的后记中,迟子建写道:“《候鸟的勇敢》中,无论善良的还是作恶的,无论贫穷的还是富有的,无论衙门里还是庙宇中的人,多处于精神迷途之中。”③这些人们正是处于精神迷途之中。
  二、美好人性的张扬
  小说中除了暴露丑恶的人性之外,还有对美好人性的张扬。张黑脸木讷、憨厚、耿直,之前意外在森林走失,被老虎吓呆了,失去了对世俗生活的感受力和判断力,但是对于大自然的感知力提升了,能感知风雨雷电等自然天气的变化,痴傻失忆却让他回归了人性的质朴和善良,他把精力放在候鸟管护站的鸟儿们身上。张黑脸是作品的主人公,他个性善良,勇敢地去保护曾在森林里救过他的东方白鹳,他勤劳能干,对鸟儿们的照顾也是尽心尽力。德秀师父是松雪庵的尼姑,前半生的命运是不幸的,但从小说中对德秀师父的描绘,来管护站给张黑脸做了顿饭,勤勤恳恳地在松雪庵收拾院落,可以看出也是一个善良之人。德秀和张黑脸相爱,他们自知违背世俗,一个是候鸟自然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属于俗世中人,一个是松雪庵的尼姑,是出家人,他们的相爱为世俗和佛教所不容,张黑脸和德秀师父交欢之后忐忑恐惧,内心受到煎熬,不断谴责自己,他们认为自己有罪,时刻准备着接受惩罚,德秀师父每天做早饭,打扫院子更加卖力,张黑脸也是终日不安,他们这对善良朴实的人,一次次地想赎罪,接受上天的惩罚,显示出一种人性的真。他们在矛盾和纠结中,又一次犯戒,在这里人的原始欲望充分显现出来,在经过内心的煎熬之后选择遵从自己的内心,张黑脸决定娶德秀。他们两人代表了社会中朴实善良的人们,作者在这里把他们和周铁牙等人进行对比,突出了他们善良淳朴的一面。   小说中描绘了很多自然景物,迟子建也是一直钟情于大自然的描绘,自然成为她的灵魂家园,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一直是迟子建所倡导的理念,迟子建在很多作品中也展现了现代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如《额尔古纳河右岸》。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也是迟子建倾心描绘的,张黑脸对于鸟类有着特殊的情感,特别是对东方白鹳,他细心照料那只腿受伤的雄性东方白鹳,体现出人和动物真挚的感情,张黑脸善良美好的性格,知恩图报,一直精心照顾着东方白鹳,和贪婪自私的周铁牙、功利自私的石秉德等人相比,显示出人性的光辉。作者在这里意在揭示普通人身上的光彩,在冷漠残酷的现实社会中为读者留一丝温暖的光亮。
  三、超越世俗的诗性思考
  德秀师父和张黑脸的情感是全书着重描写的部分,德秀师父未去松雪庵当尼姑之前有过几次婚姻,因丈夫死了,被认为是克夫,后来女儿也疏远她,只好出家远离凡尘俗世。她和张黑脸的禁忌之恋,他们在犯戒之后,惶恐不已,一直想着惩罚何时到来,后来德秀师父去沟塘看花草,看到了自由美丽的蝴蝶,蝴蝶一会飞到千屈菜那里,一会飞到老鹳草的怀抱,德秀师父想这不犯戒吗?从蝴蝶的身上,她明白了无论怎样最后都是死亡的结局,在青春正好的时光里,不如享受当下的欢愉。从大自然和动植物的生命变化中,作者引出了关于生命的哲理思考。
  小说中的两只成年的东方白鹳的命运,写的也极其动人。小说中写到一只东方白鹳受伤导致不能南飞,另一只雌性东方白鹳在送走自己的孩子之后,回来陪伴自己的伴侣,它们一次次地冲向天空,却又一次次失败,它们终于飞过了金瓮河,它们在迁徙途中遭遇了暴风雪,最终没有逃过命运的安排。小说中东方白鹳的生死相依的绵绵情意,德秀师父和张黑脸在茫茫雪地里找寻前方的路,候鸟的勇敢在于不畏前方的严寒,奋力飞向远方,德秀师父和张黑脸超越世俗道德和宗教的束缚,听从内心的声音,展现了人的生命的原生态,回归到原始的人性。尽管候鸟终究是没有逃过那场风雪,最后两只失去了呼吸地相拥而眠,东方白鹳在雪地里,有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敢和悲壮,他们在雪地里看到了东方白鹳,张黑脸对德秀师傅说:“这只白鹳叫树森,那只叫德秀,我和你,你和俺,就是死了,咱们把它们埋了吧,要不乌鸦和老鹰闻到了,就把它们给吃了”。④张黑脸对东方白鹳一直有着特殊的情感,这里呈现出人与鸟和谐共处的画面。候鸟努力穿越暴风雪,张黑脸和德秀在白茫茫的雪地中找寻一点光亮,他们最终也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同样处于精神的迷惘之中,结尾呈现出一种悲凉,温情希望中交织着悲伤和苍凉。
  东方白鹳的悲剧命运似乎也暗示着德秀师父和张黑脸的命运,不为世俗所容的情感,在张阔知道自己父亲想要娶的人是德秀师父的时候,非常吃惊,坚决反对,其他人更是会坚决反对他们的婚姻。他们在雪地里行走,没有一处光亮肯为他们指引前方的路,这也暗示着他们找寻救赎之路的微茫。迟子建从东方白鹳、张黑脸等生命个体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升华为关于生命的诗性思考。候鸟人的世界总是春天,那些权贵就可以避开寒冷享受阳光,底层人就要永受寒冷之苦吗?在慧雪师太的一次讲座中似乎有了答案,大家提出了很多五花八门的问题,师太没有一个一个回答提问,而是说:“在时间面前,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了。我想告诉大家,出了这个门,有人遭遇风雪,有人逢着彩红;有人看见虎狼,有人逢著羔羊;有人在春天里发抖,有人在冬天里歌唱。浮尘烟云,总归幻象。悲苦是蜜,全凭心酿。”⑤慧雪师太以超脱俗世的智慧看透世事,看到生命的本质。她给予大众的指引,也是作者给予读者的指引。受伤的东方白鹳一次又一次地勇敢飞向天空,德秀师父与张黑脸也在努力追求真挚的情感,把握自己的人生幸福,生命要勇敢地追寻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超越自己,追寻真正的自己,勇敢地去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才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体现了迟子建对生命价值和存在意义的勇敢探寻。
  结语
  《候鸟的勇敢》是集优美叙事和散文化抒情为一体的佳作。从自然生态到社会现实,从人性解剖到世俗温情,从温暖到苍凉,迟子建将自然生命和文学相融合,直面人类个体的精神苦痛和心灵迷惘,体现了作者对生命个体的诗性思考和生命终极意义的探寻,讲述了生命的寓言,作者也希望人们最终能穿越精神迷途,抵达光明的前方。
  【注释】
  ①迟子建、张学昕:《是星辰,还是萤火?》,《当代文坛》2019年第3期。
  ②迟子建、闫秋红:《我只想写自己的东西》,《小说评论》2002年第2期。
  ③④⑤迟子建:《候鸟的勇敢》,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第202、199、153页。
  (王悦,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一  自2017年以来,莫言相继发表《七星曜我》《饺子歌》《东瀛长歌行》等诗歌作品,这些诗“与其近年的遭际有关,心有所感,发言为诗,结构精心巧妙,与民间文学密切关联”②。当然,也不乏质疑之声,“引来了一些人的批判,他们并未从文本本身出发,而是质疑作为小说家的莫言写诗的目的”③。对莫言的质疑和苛责部分是基于诗歌自身的原因,但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使得莫言的言行被放大。其实对于诗歌写作
期刊
当代已故著名作家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是我国新时期以来为数不多的畅销书和常销书,被读者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①。  一部优秀文学作品的诞生,与作家的创作动机、思考、表达等分不开。路遥的这部《平凡的世界》是出于怎样的原因创作出来的呢?1991年冬,路遥撰写《早晨从中午开始——〈平凡的世界〉创作随笔》,曾笼统地回答过这个问题,“我决定要写一部规模很大的书”②;“
期刊
西默斯·希尼称赞毕肖普是最缄默、文雅的诗人。毕肖普的诗内敛克制,出于自我限定,或者情感的尊严,毕肖普不轻易在作品中言说苦痛,或者其他激烈的情感。她让韵律帮助她传达这一切。毕肖普将传统韵律作为容器,把情感安稳地盛放在里面。这是个形式抑制情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情感被过滤,安抚和冷却。毕肖普似乎有种习惯,表达越强烈的悲痛感情,就采用越艰难的韵律形式。她需要它们作为强有力的管制力量,将激昂的声音强行压
期刊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与《实验主义》,看似不相干,但实际上,二者在思想论方面互相呼应并验证。胡适等人发起文学改良,借新文学、活文学建立国语的标准,并通过教育解决“人的问题”及科学主义所需要的“创造的智慧”。胡适将科学方法应用于文学改良,以文学革命推动科学革命,为现代开辟道路。《文学改良刍议》及《实验主义》,预见文学对语言形式及思维方式的影响,也看到科学实验与进化论对“创造的智慧”的意义。两者除了在
期刊
艺术一直具有不可遏制的体裁钦羡冲动,渴望与其他体裁靠拢,呈现出普遍的“出位之思”。“出位之思是任何艺术体裁中都可能有的对另一种体裁的仰慕,是在一种体裁内模仿另一种体裁效果的努力。”①音乐与文学有着天然的联系,双方互相影响。从文学的角度看,音乐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文学的创作。在传统的几大文学体裁中,诗歌明显与音乐的关系最为紧密,诗歌一直偏向于音乐,普遍追求“音乐美”,并且很多诗歌通过歌曲这一形式变成了
期刊
三部作品:潘红日《驻村笔记》、李约热《人间消息》、莫景春《被风吹过的村庄》,三种不同的文类: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和散文集,三位风格明显不同的作家,来自三个不同的民族:瑶族、壮族、毛南族,同时获得中国文学的“四大奖”之一——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这对广西文学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收获,但要寻找到几部作品之间内在的共同点,并不容易。幸好有一个外在的共同之处,那就是这几位作家都是来自桂西
期刊
在最初读到程永新《从八三年出发》和《一个人的文学史》初版时,除再次确认程永新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的贡献外,我思考的问题是:程永新何以在文学生产的过程中成为一位毫无争议的优秀编辑家;这两本书给我们的当代文学史写作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这两个问题是“一个人”和“一批人”的关系,一份杂志与一段文学史的关系。它们始终在我心里盘旋,在2018年读到程永新编著的《一个人的文学史》修订版后,我觉得我对这两个问
期刊
时间:2020年10月17日  地点:广西师范大学王城校区学术报告厅  主办:中国现代文学馆、南方文坛杂志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与会者:王蒙、李敬泽、邬书林、聂震宁、韩少功、舒婷、徐坤、王跃文、邵丽、郜元宝、谢有顺、东西、汤文辉、黄伟林、周晓枫、计文君、朱文颖、弋舟、朱山坡、李约热、林森、笛安、孙频、陈楸帆、赵柏田、王威廉、王占黑、周恺、陈培浩、杨丹丹、卢燕娟、程旸、来颖燕、沈闪、曾攀等四十余
期刊
在当下消费主义高涨的商品经济时代,沉湎于世俗生活的人们常常在对现代物质的认同和迷恋中坠入庸常。在无数钢筋水泥浇筑而成的现代丛林世界里,诗意的栖居已然零落成一个无奈而苍凉的手势,理想主义的人文情怀如同现代建筑后面的古旧村落常常受到嘲弄、遮蔽甚至拆解。然而,“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①,他们从未放弃理想的坚守和诗意的寻找,刘华便是这样一位令人钦敬
期刊
阅读蔡东的小说,很容易发现她与中国古典文学、古典文化的关系。甚至不需要读作品,只是看小说的题目,就能从中领略一二:《和曹植相处的日子》《木兰辞》《昔年种柳》《布衣之诗》《照夜白》……这里头有的是古典文学的意象与典故。而那些从时间之河中流传下来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在蔡东的小说中也时常得到书写。古典气息,在蔡东的写作中是很好辨认的。还需要注意的是,蔡东的小说也深受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艺术的影响;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