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界声音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nanr03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震云迄今最成熟、最大气
  笔触始终紧贴苦难的大地和贱如草芥的底层人群,结构单纯而内容丰富,命悬一丝而荡气回肠,主人公常常走投无路而又一直勇往直前。
  ——摩罗
  人生之“出走”和“回归”
  这部小说仍然保持着刘震云奔放的想象力和不羁的风格,用不同时代的两段故事和具有血缘关系的不同时代的普通人的命运,讲述了人生的“出走”和“回归”的大主题,由此试图追问横在东西古今之问的现代中国的“大历史”。
  ——张颐武
  似见中国小说的“国风”
  读《一句顶一万句》,常想到《水浒》,千年以来,中国人一直在如此奔走,这种眼光是中国小说的“国风”,“国风”久不作矣。
  ——李敬泽
  在《论语》和《圣经》之间
  阅读本书是沉重和痛苦的,它使我们不断地在《论语》和《圣经》之间徜徉,在与神对话还是与人对话的千年思考中徘徊:与神对话的西方文化因为神的无处不在而愉悦;与人对话的农耕文化却因为人心难测,而使我们陷入真正的“百年孤独”。
  ——安波舜
  远的中国乡村原生态
  小说关键是个“小”字,作者有很深的希望在里面。经过土改,中国的乡村要城市化,中国乡村原生态的东西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看不到《白鹿原》中的行当的丰富性。村村都修了马路,架了电线杆,乡村的面貌就不适合小说来表现了。但刘震云有很大的雄心要恢复这些东西,他在小说里写了不下20种行当,从我的直觉来讲,他是想恢复从童年就有的记忆。
  ——梁鸿鹰
  “刘震云式”寻找
  这部书,我看完后觉得很多的印象不是那么深切,却一直挥之不去。这部小说写了寻找的状态,也可以说是漂泊、流浪。找什么呢?这与一般的寻找主题又不同。苏童的《碧奴》也是寻找,只是冲动,安妮宝贝写的《莲花》也是寻找,寻找的是精神的寄托。这部小说的找没有强烈的信念,很平淡,说他不找,在走着,那种在路上的感觉也确实是有的。孤独、寻找,这些词都是我们这些搞批评的人安上去的,作者不一定是这样想的。我想起贾樟柯的《小武》、伊朗的《谁能送我回家》等电影,这种笔法只有大手笔的人才敢这么写。
  ——阎晶明
  这份孤独的“中国式”语境
  这本书的腰封上说这本书是中国的千年孤独,这个孤独需要语境化。我们说的现代名词有时是词不达意的。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拉丁美洲的孤独,他是有自己的生存体验的,刘震云写的是中国的孤独,这群人的文化存在空间是被忽略倒的,他揭示的是乡村的生存状态,用细节来推进,用血肉的写法来写,这样的作家必须熟悉乡村的生活方式。如果把孤独抬得过高,就失去了语境。
  ——梁鸿
其他文献
摘要 20世纪西方哲学发展的标志性变化就是“语言学转向”,在这一视阈下,本文从语言是一种媒介,是一种游戏和真理的显现三个方面论述伽达默尔的语言观,并从解释学的角度,剖析他对语言观念的变革性认识,从而阐发现代语言哲学对西方传统哲学、美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批判。  关键词:伽达默尔 理解 语言 媒介 游戏 真理  中图分类号:H0-06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西方哲学发展的标志性变化就是“语言学
期刊
摘要 《阅读〈资本论〉》是法国学者阿尔都塞的代表作品。阿氏在该著作中提出了试图透过文本达到深层理解的征候阅读法,并通过这种阅读方法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的思想进行了独特的解读,提出了对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理解,并用结构主义的多元决定论为马克思的社会经济史观辩护。本文试图从对《阅读〈资本论〉》的理解出发,把握阿尔都塞思想的大体脉络和核心思想,并给予可能的评价。  关键词:征候阅读法 物质资料生产方
期刊
摘要 李维桢仕途坎坷,外放为地方官长达几十年,迁调频繁却升迁缓慢,屡遭弹劾而辞官归田。他怨而不怒,始终能保持一种自适心态,以平和之心面对仕途中的种种挫折,以包容之心广交布衣山人,在宦海浮沉及专心著述、优游山林之间寻找适意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李维桢 仕途坎坷 山人 自适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李维桢(1547-1626),字本宁,号翼轩,自称角陵里人、大泌山人,湖北京
期刊
摘要 电视剧《乡村爱情》最致命的缺憾是缺乏艺术的美感,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过多的丑陋人物形象破坏了艺术的美感;二是夸张滑稽的语言破坏了艺术的美感。丧失了艺术美感,也就丧失了艺术生命力。  关键词:乡村爱情 美感 丑陋形象 搞笑语言   中图分类号:J904 文献标识码:A    电视剧《乡村爱情》分两部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但是,高收视率不等同于高质量。事实上,《乡村爱情》有
期刊
摘要 电影来源于生活,恐怖片亦不例外,而恐怖电影则更像潘多拉魔盒,搜集人们的恐怖情结,再利用恐怖元素进行加工,将人们脑海中的恐怖意念予以展示。那么,恐怖片中究竟是运用哪些元素塑造恐怖氛围,制造紧张气息使观众精神高度紧张从而实现惊吓目的的呢?本文将恐怖元素分门别类,逐次予以分析探讨。  关键词:恐怖片 黑暗 幽闭  中图分类号:J975.9 文献标识码:A    一 序言    恐怖片作为电影的一个
期刊
摘要 总政歌剧团根据李英儒同名长篇小说改编创作的现代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是以新的视角演绎的红色经典。该剧以冀中古城抗日斗争为背景,成功塑造了杨晓东、金环、银环和杨母等抗日英雄形象;热情讴歌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唱响了民族精神的颂歌。  关键词:歌剧 红色经典  中图分类号:J64 文献标识码:A    古城下,颓墙边,手捧着爷爷送的红色小说,当代女大学生
期刊
摘要 社会意识状态的多元化形式为艺术的装饰性审美构成研究提供了条件,消费文化的节律、时尚文化的靡丽、传统文化的解构与重组、网络文化的虚拟与表白、信息时代的理性与观念等等,诸多的全球化语汇成为美学革新再建构的依据,时代审美意识在潜在的主体诡辩中阐述社会美学思路的革新,多元意识状态要求审美意识新的诠释和明确艺术的个性身份,在新的语汇空间中表现后现代艺术美学对传统文化因素的解构和重申。当代装饰性艺术审美
期刊
摘要 20世纪初的中国绘画,在“西化”以求“现代化”的语境中,与西方重艺术形式的现代派绘画保持同步才是合乎逻辑的,但艺术形式在中国20世纪初的绘画美学中却一直缺席。究其原因,其一是因为儒家“文以载道”的美学思想让美学负有启蒙与改革的重托;其二是因为中国20世纪初绘画美学理论研究者缺乏一定的艺术实践。直到20世纪末,这种局面才有所改善。  关键词:艺术形式 绘画美学  中图分类号:J201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 被称为民歌王国中之“少数民族”的历史传说歌,必须要广为传唱并经久不衰才能流传到现在。但凡得以流传到现在的历史传说歌,应该说都是近现代开始创作问世并流传的;传唱的时间如果太为久远,再好的民间歌谣也会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历史传说歌是这样,中国别的许多民歌也是如此。  关键词:广为传唱 经久不衰 精品  中图分类号:J642.2 文献标识码:A    在渝西民间歌谣这个歌的王国中,历史传说歌是不折
期刊
摘要 人物画作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其造型观一直是围绕“形”和“神”展开的。写其“形”是为了传其“神”,这种观念深深地影响着古代画家的人物画创作,历代画家对于“传神”问题的重视,至今仍然是中国画论和中国人物画创作实践中探讨的核心问题。传神论使中国画论提升到了一个更新的高度,非但没有弃“形”求“神”的意思,反而丰富了内涵。新时代的中国人物画家需要通过更多的艺术实践不断去总结和完善它。  关键词: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