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华建:“绘出”地球内部新世界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kycaro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固体地球物理领域的青年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姚华建一直有一个梦,那就是揭开地球内部的神秘面纱。“上天容易入地难,我们要利用最先进的地球物理学成像技术,‘绘出’地球内部新世界,让人类更好地了解、守护、利用地球。”
  1、“走出去”看看大千世界
  著名教授刘文典在西南联大任教期间,曾在校园的月光下讲解《月赋》,让听者沉醉其中,无法自拔。
  在教学中,姚华建倡导将三尺讲台搬到野外。在他所授的本科生课中,他最喜欢的就是地球科学概论野外实习课和赵九章科技英才班的野外实践课。“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可以更好地了解其神奇的演化过程。”无论是学校附近的大蜀山、紫蓬山,还是安徽省内的铜陵、池州等地,都留下了他带领学生野外考察和实习的身影。
  “做地球科学研究,不能光看书,还要用脚丈量大地,做一个旅行者,做到知行合一。走出去看看宏观世界,也能提升自己对宏观地球现象的认识。”姚华建坦言,除了科研之外,他最喜欢的就是旅行。旅行的时候,除了了解与地球相关的自然现象,他还特别喜欢看古建筑等历史文化景观。“走多了、看多了,眼光和境界就不一样了,做研究就会有更大的视野。”
  固体地球物理学时常跟地质、信息、化学、计算机、人工智能、应用数学等学科碰撞,已催生了一系列重要创新成果。“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只有了解了,其他学科的新技术才能为我所用。”姚华建认为,“走出去”可以推进固体地球物理学研究更好、更快地发展。
  2、神奇的“背景噪声成像”
  无论是大自然的惊涛骇浪,还是城市里的车水马龙,都会发出各种各样的振动和声音。“通过背景噪声成像技术,这些自然界的振动和人类活动的噪声,都可以转换为信号。借助这些信号,可以‘绘出’地球内部的三维结构,从而揭开地球内部的神秘面纱,为人类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和利用地下资源宝藏提供基础数据。”姚华建说。
  姚华建是国际知名的背景噪声成像专家。2004年,早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读博期间,他就开始关注背景噪声成像这一学术前沿,并很快跳出固有的窠臼,在国际上率先提出背景噪声相速度成像方法,以及背景噪声与地震面波联合成像方法等一系列新方法。
  2012年回国后,姚华建在背景噪声成像领域持续“发力”,提出基于面波走时和波形数据的直接成像方法以及多种地震波数据联合成像的方法,大大提升了区域结构成像的精度和可靠性,方法被国内外同行广泛使用。“相对传统成像方法,新方法计算成本低、效率高、误差小、算法稳定、实用性好,目前已经在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应用。”
  而在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姚华建提出了新的大地震破裂过程成像方法,发现了大洋和大陆俯冲带逆冲大地震不同频率能量辐射的特征及其物理机制。他所构建的川滇地区地壳三维速度模型,是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首个公开发布的川滇地区公共速度模型,目前已被应用于区域震源和结构研究中。
  3、写好合作分享“大文章”
  在中国科大地空学院地球物理专业硕士生雷霆眼里,姚华建没有一点架子,相当有亲和力。他的办公室里,常常有串门聊天的学生。“学业、生活上遇到了困难,我们总喜欢来找姚老师聊聊,很多不是他带的学生也来找他。”
  姚华建一般会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引导他们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他特别注重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紧盯世界前沿、在一个方向持续钻研。
  “每个科学家和团队都不是万能的,只有加强合作、优势互补,才可能激发更多的灵感,推动更多‘卡脖子’问题的解决。”姚华建坦言,不要做“孤单”的科技工作者,要善于合作和交流;科学研究不是说都要从零起步,而要站在前人和今人的肩膀上;好的东西不能藏着掖着,学会分享才能吸引更多的关注、得到更多的认同。
  姚华建不仅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他首次系统地揭示了随深度变化的地震破裂能量释放与断层移动量及早期余震空间分布的关系,就是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科研人员合作完成。他连续6年在国内组织开展“地震学算法与程序培训班”,倡导地震学程序和算法的共享,超过2000人现场或通过网络视频参加培训,目前已成为促进我国地震学发展的重要平台之一。
  “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并努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身边的人和事。”姚華建说。
其他文献
传统起重机如何变身“起重机器人”?河南新乡一家土生土长的传统制造业企业,近年来通过自我加压深化自主创新,研发的防摇摆技术能将起重机摆幅从80厘米降到5毫米,可以为火箭提供高精度的吊装转运保障。聚合创新资源,力促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结出了丰硕成果。   “北斗闪耀,泽沐八方”,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悟源起航,普惠全球”,我国自
期刊
有没有这样一款坚韧的薄膜,它能以一支铅笔尖的承受面,撑住一头大象的重量,而不会被戳破?石墨烯可以做到。这种神奇的材料究竟是如何“炼成”的——笔者近日走进“首都科学讲堂”,为您一探究竟。  近日,在北京市科协主办、九三学社北京市委特别支持的第667期“首都科学讲堂”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刘忠范与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副院长、石墨烯器件技术研究部部长魏迪,向公众介绍了石墨烯——这款曾获得2
期刊
摘要:歌剧表演是我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主要通过对剧中人物角色的形象塑造,来不断推动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从而使得观众获得良好的观看体验。本文主要以民族歌剧《党的女儿》中马家辉角色为例,深入分析职业院校歌剧表演中的角色扮演,为高职院校歌剧表演专业的不断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关键字:歌剧表演;角色扮演;《党的女儿》   一、歌剧表演中角色扮演简述 
期刊
科学导报讯 记者杨皓渊 刘俊英 11月18日,中国电子学会、山西省科协、山西综改区、太原市科协共同举办的“科创中国”·中国电子学会专家服务团走进山西服务活动在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举行。   当日上午,专家服务团先后在山西智杰软件工程有限公司、太原向明智控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科技经济融合发展调研,并围绕计算机数控编程、AI智能控制、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与企业开展座谈。山西智杰软件工程有限公
期刊
从病中思悟创业;在功能农业中砥砺深耕;在2020年全国双创周会场上,迎来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与总理视频连线对话,成为青年创客中的一匹闪耀“黑马”……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功容易却艰辛。10月16日,怀着好奇与敬佩,《科学导报》记者见到郝卫芳,聆听了她的故事。  “我接受了总理的检阅”  “总理好,我是山西丰谷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郝卫芳,是一位返乡创业青年职业农民。希望邀请总理到我们山西来,喝一碗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系统部署和全面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我国互联网发展和治理不断开创新局面,网络空间日渐清朗,信息化成果惠及亿万群众,网络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向着网络强国阔步前行。   筑牢网络安全之基,守护亿万民众精神家园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习近平总书记纵观全球、把握全局,为推动我
期刊
11月18日,學生通过制作棉花糖了解“离心运动”。当日,北京市第五中学举行校园科技嘉年华。本次活动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人工智能等学科,同学们参与VR互动、显微镜观察、离心运动实验等活动,探索科学奥秘,激发学习兴趣。
期刊
11月16日,主題为“光之翼”的彩灯在上海新天地绽放当日,“2020光影上海”灯光艺术节在上海新天地揭幕,由国内外艺术机构设计制作的一批光影艺术装置亮相,助力申城夜间经济。
期刊
最近,诺贝尔奖的官方推特上发了一条推文,一下就上了热搜。推特内容中提到,玛丽·居里于1934年死于罕见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这与她一直长期大量地暴露在放射性物质中有关。即使到今天,居里夫人1899~1902年在实验室中使用的笔记本仍具有放射性,还将持续1500年!   居里夫人出生在波兰华沙,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放射性研究的先驱者,被世人称为“现代物理学之母”。居里夫人留下的科学遗产实际上是无
期刊
结构如何调控性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罗毅团队叶树集小组研究发现,二维杂化卤素钙钛矿的有机阳离子构象无序度越大,其宽带荧光发射越强,面内载流子迁移率越小,而面外载流子迁移率则由有机阳离子构象与无机骨架层间距共同决定。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当前,在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场效应晶体管和光电探测器等领域,有机—无机杂化卤素钙钛矿材料展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其载流子迁移率是钙钛矿材料性
期刊